APP下载

贵州人文精神的心学渊源

2016-05-12汪建初

当代贵州 2016年13期
关键词:心学王阳明良知

汪建初

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倡导并践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深入挖掘王阳明思想学术的当代价值。

“唯有构筑精神高地,才能冲出经济洼地”,这是贵州省委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响亮口号。贵州条件艰苦,做成一件事,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更需要有一种在逆境中求崛起的精神。在“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的精神高地上,贵州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了过去无法想象的成就。贵州的成功实践再一次证明唯物辩证法的命题: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也再一次印证了当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论点:与硬实力相比,精神文化软实力具有更加持久、深刻、广泛的影响力。

“天人合一”是气象万千的生命理路

如何进一步为“精神高地”的构建提供不竭的文化资源,不仅关系到推动“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贵州省宣传部长会议上,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强调,要进一步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全新命题,这个命题大大拓展了基层社会和广大民众的公共文化空间,延伸了贵州文脉的历史纬度,为社会各阶层的文化意识整合和日常道德构建提供和谐的历史文化资源,意味着贵州人将以更高的精神品质、更纯粹的人文修养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之中。

“天人合一”,这是多么气象万千的生命理路啊!王阳明曾说:“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中国哲学的一贯精神在于把宇宙与人生看成一个整体,宇宙不是机械物质活动的场合,而是一个包罗万象、互相感应、冲虚中和的大系统,人与宇宙同流并参赞化育,天、地、人的能量场交相辉映,充满活力与希望。

人是小宇宙,人与宇宙是全息相通相融的,天地宇宙的能量对应着我们的躯体;而天地之规律,则呼应我们的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天有多重的意义:在道家的眼里是天道,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在儒家的眼里是天理,社会运行的伦理法则;在佛家的眼里是天性,人人具足的本性。

在现代心理学中,从机体发生学的角度看,人具有生物本性;从机体发展学的角度看,人具有社会本性;从人与动物的区别上看,人具有意识本性,人是地球3000多万个物种中唯一具有自主意识的生命,因此人是活在心上的,精神运动是生命运动的主宰。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三个层面。

“天人合一”,是天道、天理、天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一一对应。在2500年前的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人类伟大的先知仿佛在冥冥之中进行了严肃的分工:希腊哲学家主要考虑人和物的关系,中国哲学家主要考虑人和人的关系,印度哲学家主要考虑人和神的关系,最终都在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安顿了。

人的本性良知是心学之根源

王阳明以一生的探索,最终将心学归结到人的良知,就是人的存在之本源、德性之本源、理性之本源,就是本善之性,天道人道表现同一性。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主观上是量的积累基础上质的飞跃,客观上是当地目不识丁而朴实无华、不加雕琢而良知自现的百姓给了他启迪:为什么旧时有些饱读圣贤诗书的文人官员,内心世界反而如此不堪?正如当年惠能反问五祖弘忍: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学与不学,并不影响人性,而学的目的不对,反而覆盖了先天本具的良知。

500年前,王阳明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这一真理,贵州少数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特质激发了王阳明对良知的认识;500年后的今天,依然是我们贵州宝贵的人文财富。因为虽然五百年过去了,王阳明心中的理,还是人人心中潜藏的理;王阳明所致的良知,也是人生来本具的良知;王阳明悟的道,也是每一个人通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大道。

那么如何落实我们的良知呢?王阳明曾担忧地说:“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所以,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之后不久,即在贵阳提出了“知行合一”,并一生为我们做榜样,以心行良知而立德,以口行良知而立言,以身行良知而立功,通过身、口、意的全面践行,成就三不朽。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代表的是人人具足的良知本体,不假外求;“行”更注重的是内心世界对本体良知确认的功夫,是心行,正如王阳明说的:“一念发动处即是行”“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这就是行的真功夫。

今天,我们对“知行合一”的理解已经偏离了心学体系,把“知”变成了外部知识的后天学习,把“行”变成了道德要求下的强制行动,成了朱子的理学解读。大家可能会在“知”的问题上犹豫彷徨,因为佛经浩如烟海,道藏艰涩难懂,儒学博大精深。

心学强调的是“六经注我”,而不是“我注六经”,所有的经典无非是我本性良知的说明书。比如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诚实守信,这都是我们不学而知的。那些在监狱里服刑的贪官污吏不懂吗?都是知而不行而已!学习固然重要,但不是为了行道而学道,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必须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知识本身不是力量,只有运用知识才能产生力量,而且还要正确运用,否则会起反面作用。

党性是共产党人的心学

那么“知行合一”后,“一”又归何处呢?“知行合一”的“行”最终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结合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本体良知经过内心确认后积极的呈现过程,是在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解决后自觉表现出的道德行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党性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这个新时期的心学命题,无疑是让党员的党性与个体的良知结合起来,那就是以百姓之心为心,以人民的福祉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用一句话表达共产党人的心学,那就是我们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贵州干部,更加应当把“知行合一”当作座右铭,因为贵州是“知行合一”学说的发源地。这是王阳明先生历经千难万险找到的真理,500年来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作为贵州人,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努力践行。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濬,他非常认同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所以改名陶知行。但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深深认识到,行比知重要,知一丈不一定能行一尺,所以再次改名为陶行知,充分反映了这位大家熟悉的教育家对“知行合一”的态度。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贵州代表团谈论时指出:“王阳明曾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优势,希望继续深入探索、深入挖掘,创造出新的经验”。今天我们倡导并践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正是为贯彻这一重要指示,深入发扬王阳明思想学术的当代价值和文化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大量引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语录,不断涉入儒家、道家、佛家和诸子的典籍,带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强劲的信号,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整个民族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作者单位: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责任编辑/姚 远)

猜你喜欢

心学王阳明良知
王阳明和拉康主体观比较
真正心平气和
王阳明龙场悟道
良知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浅谈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良知”的义务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