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儿童防性侵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以珠三角城镇小学生为例

2016-05-11张存俭朱歆海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防性公益儿童

张存俭,朱歆海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28402)

关于儿童防性侵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以珠三角城镇小学生为例

张存俭,朱歆海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28402)

目前,全国各地儿童性侵案件屡有发生,集家庭、学校、社会之力做好防性侵教育工作刻不容缓。课题通过对珠三角城镇地区小学生防性侵教育现状的调研,开启在小学生中开展防性侵教育模式的探索。

防性侵教育;小学生;家庭;学校;社会

“女童保护”公益项目《2014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儿童案件统计报告》统计,2014年儿童性侵案件平均每天曝光1.38起,性侵儿童呈低龄化趋势。2015年3月30日,第2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有史以来我国第一次的大型防性侵教育专题活动。以此为契机,防性侵教育开始走进校园,走入家庭。在此背景下,我们课题组对珠三角的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中山市四所小学进行了“儿童防性侵教育情况”的调研,相关情况与建议报告如下。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调研,主要目的是提升社会各界对性侵儿童问题的警惕和防范意识。[1]通过这个研究,一是希望能够提高家长对家庭性教育和防性侵教育的重视,号召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儿童防性侵教育问题,通过不同的途径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增强自我保护技能;二是探索多渠道、多元方法开展防性侵教育活动;三是呼吁大家关注防性侵教育问题,让防性侵教育早日进入校园,尽快在义务教育阶段普及。

二、研究对象及样本情况

在珠三角城镇地区,我们选择了广州市芳村小学、深圳市龙岗区南澳街中心小学、中山市石歧第一城小学、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松岗中心小学4所小学,抽样选出1438个样本实施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304例,有效率为90.7%。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小学生家长,调查的主体是小学生。问卷内容涵盖了小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家长基本信息、性教育开展情况、性教育的内容及开展的方式、防性侵教育传播的途径、获取防性侵知识的途径、儿童防性侵教育开展的模式以及开展儿童防性侵教育面临的困难等。

三、数据分析

(一)获取防性侵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了解防性侵教育的途径。家长了解儿童防性侵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四种,分别是书籍、网络、社区宣传、新闻报道和报纸。调查显示,通过新闻报道、报纸和网络了解防性侵教育的家长较多,通过社区宣传和书籍了解防性侵教育的家长相对较少。虽然有41%的家长是通过新闻报道、报纸这一途径,但需指出的是,家长们更多的是较为粗浅地从新闻报道、报纸中一般性接触到防性侵教育问题,并没有切实了解到专业性的防性侵知识。有27.7%的家长通过网络这一途径。网络范围广信息多更新快,只要有手机电脑随时都可以了解防性侵教育。但是网络上的信息多且杂乱,需要进行一定的筛选和过滤。同时网络课堂开始发展,专家授课网络化,既便利又专业,会逐渐成为家长了解防性侵教育的主要方式。

表1 获取儿童防性侵教育的途径情况表

2.获取防性侵知识的方式。获取防性侵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调查,一般都是通过两种以上的方式开展防性侵教育活动。有25.4%的家长希望孩子能通过教育课堂系统规范的获取防性侵知识,有21%的家长希望能通过编故事、做游戏、情景表演等动态互动的方式让孩子获取防性侵知识。在教育课堂上,老师除了讲述专业的防性侵知识,往往还会通过做游戏、情境表演、编故事等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教育课堂、讲座作为主要传输知识的渠道,通过阅读图书资料、观看教育片、开展活动课、编故事、做游戏、情景表演等辅助手段加深学生对防性侵知识的理解。

表2 获取防性侵知识的方式情况表

(二)开展防性侵教育的途径和模式

1.防性侵教育的授课途径。家长普遍对学校课堂、家庭教育这两种授课途径的信任度较高,对专业机构、公益组织的信任度次之,对社区的信任度较低。可见家长更期望能从家庭、学校着手做好防性侵教育。在家庭防性侵教育方面,存在家长缺乏科学专业的防性侵知识、如何适度教导孩子等问题。在学校防性侵教育方面,存在授课老师专业化程度较低、防性侵教育课时不足、缺少自上而下的权威教案与标准和学校支持力度低等问题。因

表3 儿童防性侵教育的授课途径表

此,专业机构或公益组织提供专业讲师,在学校课堂授课,这种类型的授课途径是家长普遍信任和期望的。通过双方合作,家庭教育和学校课堂这两者作为防性侵的授课途径是长期且稳定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做好防性侵教育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家庭与学校间织密防性侵教育的工作网络。

2.儿童防性侵教育的双模式。本文把双模式定义为有两种不同主体参与的儿童防性侵教育活动。家长最认同的双模式有两种:一是专业机构授课,学校负责看管,达到21.6%,二是公益组织授课,学校负责看管,达到20.1%。这两种双模式都是通过学校课堂,由专业机构或公益组织提供专业讲师到学校进行授课。老师接受专业培训再向学生授课的第三种双模式达到29.7%。在这三种双模式中,家长们更加倾向由专业机构和公益组织培训老师。在这三种模式中,家长同样更愿意接受专业机构和公益组织的培训。仅有0.4%的家长对于我们列出的九种模式(见表4)的任何一种都不能接受。目前,在防性侵教育活动中,公益组织等社会组织和团体发挥的作用非常大,比如全国性的“女童保护”项目、地方性的妇联。以上九种模式是目前比较常见和采用的模式,还有更多的联合性多方位的防性侵教育模式值得探索挖掘。

表4 儿童防性侵教育的双模式情况

(三)防性侵教育何时该纳入教育课程

根据数据显示,有72.7%的家长觉得有必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把防性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其中有48.3%的家长觉得应该从小学阶段把防性侵教育纳入教育课程。有15.6%的家长觉得有必要在学前教育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把防性侵教育纳入教育课程。还有小部分家长觉得应该在高中阶段把防性侵教育纳入教育课程。仅有0.8%的家长觉得没必要把防性侵教育纳入教育课程。把防性侵教育纳入教育课程,既可以提高学校对防性侵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又可以使学生享有足够稳定的防性侵教育课时。目前儿童性侵案件的受害者以7岁到14岁的小学生居多,提倡尽快把防性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同时防性侵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学前教育时也应该有意识的进行防性侵教育。

表5 把防性侵教育纳入教育课程阶段的情况表

(四)儿童防性侵教育面临的困难

调查数据显示,有31.2%的家长觉得孩子年龄幼小,不能够吸收理解是儿童防性侵教育面临较为突出的困难。有24.7%的家长觉得问题敏感,不便与孩子沟通是儿童防性侵教育面临的另一大困难。可见在家庭防性侵教育中,大部分家长都愿意成为孩子的防性侵讲师,但由于缺乏技巧和方法又使得家长难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导。因此,我们不仅要为家长提供科学专业的防性侵知识,还要注重教给家长怎样讲授防性侵的技巧和方法。有18.2%的家长认为缺少科学规范的教材,目前很多防性侵的教材都是各公益组织与专家进行编写出版,不同地方都有各自的教材,虽然专业性有一定的保证,但缺乏统一的标准,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重视起来,编写自上而下的权威教案和制定统一的标准。除此之外,有13.4%的家长认为缺乏具备专业素养、知识的人才,这是我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仅是珠三角地区,改变这种现象还需要社会志愿者的努力、专家的支持和政府的大力配合。

表6 儿童防性侵教育面临的困难情况表

五、结论与建议

(一)必须多方位组织开展儿童防性侵教育

家庭和学校作为影响儿童防性侵教育活动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主体,关系着儿童防性侵教育活动的开展。无论是何种模式开展防性侵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校的配合和家长的支持。然而,因为家长老师都缺乏专业的防性侵知识,这往往会影响防性侵教育活动较好的开展。这就需要专业机构和公益组织等社会团体参与到儿童防性侵活动中来,提供相关的专业讲师授课,对老师进行专业培训,为家长提供专业防性侵知识。根据数据显示,我们调查的四个不同地区,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的家长普遍希望儿童防性侵教育活动能够多方位联合式开展。

1.打造网络教育平台,系统持续的为家长提供科学的防性侵知识。据“女童保护”公益项目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半数的家长未对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家长多重视儿童的学习成绩,防性侵教育方面的亲子交流普遍缺失。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家长缺乏科学正确的防性侵知识,二是家长缺乏对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的意识。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广州、深圳、佛山、中山四个地区分别超过80%的家长都愿意成为孩子的防性侵讲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在防性侵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防性侵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孩子除了在学校课堂学习获取防性侵教育知识,更需要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悉心教导,让孩子能够耳濡目染,把理论知识转为实践,方能在关键时刻起到防性侵犯的作用。所以,为家长提供科学专业的防性侵知识尤为重要。

家长白天工作赚钱养家,晚上要照料孩子的生活,时间非常有限。如果要让家长抽时间定期通过学校、社区或公益组织接受培训,可能实施的效果会大不如人意。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让家长能够高效专业地学习呢?当今是一个电子信息的时代,网络平台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目前,网络课堂是比较推崇的方式。今年我国安全教育日的防性侵教育专题活动就是采用网上在线学习方式进行的,“女童保护”项目联合央视网中国公开课推出的也是网络在线学习课堂。把专家授课网络化,既能保证防性侵教育知识的专业化,又能方便家长学习,可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打造具有专业资格认证的微信公众号,定期为儿童和家长普及防性侵知识。微信作为当今电子信息技术时代最多人使用的网络通信工具之一,具有高效率和高便利性,能够随时随地让儿童和家长学习到专业科学的防性侵知识。

3.培训一线老师成为授课主力军。无论是人们熟知的全国性的“女童保护”项目,还是地方性的如上海闵行区的“向阳花”项目,它们都是提倡志愿者直接进校授课。它们先招募一批符合资格标准的社会志愿者,培训考核通过后,方能向儿童传授防性侵的相关知识以及对儿童进行防性侵教学。公益组织授课,学校负责监督看管这种双模式是家长最为认同和信任的。志愿者讲师进校授课固然是好,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培训一线教师成为授课主力军才是首选之道。公益组织可以跟学校保持合作,但为了保证学生在防性侵教育中享有足够的具体课时,还有赖于老师的长期持续的教学。为此,应通过政府部门联合专业机构,举办防性侵教育培训班,对一个地区学校的德育老师和有意愿的老师进行集约化专业培训,尽快完成从依靠志愿者讲师向依靠具备防性侵教育专业水准老师的过渡。

4.常态化教学,设立专门具体的防性侵教育课程。对儿童进行防性侵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确保其长期性、持续性。就如同知识需要积累、习惯需要养成一般,防性侵教育也一样,不是讲个一两次就可以立竿见影的。因此,在防性侵教育还未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之前,特别需要纳入常态化教学中。[3]不少学校开展防性侵教育活动,只是通过生理课、安全教育课提及防性侵知识,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置专门具体的防性侵教育课时。[2]

(二)政府要大力支持防性侵教育活动,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落实防性侵教育措施

政府除了在家庭和学校防性侵教育中要起到配合、支持作用外,还需要起到一定的带头和规范作用。

1.政府应通过出资购买社会团体服务的方式,为家长开展防性侵教育排忧解难。政府购买专业机构的防性侵公益课和社区的教育咨询服务,以社区为单位集中成片授课,联合对家长培训,特别要注重向家长传授开展防性侵的知识、方法和技巧。

2.妇联应该成为防性侵教育活动的牵头部门、拳头力量,教育局应发挥强有力的辅助作用,政府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和督导。防性侵教育活动不仅需要有政策的强制推动和实施,更需要有相关部门的大力推进,确保专业、有效的防性侵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不能寄希望于通过一两次的主题班会或课堂教学,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对小学生的防性侵教育问题。

3.成立地区性的“性侵防治”工作联盟。应学习深圳市成立中国首个“性侵防治”工作联盟的做法[4],由政府带头组织,号召专家学者、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把多方力量集结起来,共同组建“性侵防治”工作联盟,在珠三角以至更大范围内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4.实现防性侵教育的法制化。2013年广州将防性侵教育入法,《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草案)》在第二十七条第二款新增规定:学校应当对未成年学生进行防范性侵犯教育,增强其防范性侵犯的意识和能力。[5]虽然规定的执行力度受到过群众的质疑,但也是一种创举。把防性侵教育入法,使学校防性侵教育具有了强制性,即便是在家庭防性侵教育缺失的情况下,也能够由学校防性侵教育来填补学生防性侵意识弱和能力不足的空白。

[1]何晓莉.女童反性侵教育的小组工作介入探索[D].云南大学,2015.

[2]南方日报.专家:“防性侵教育”学校应有具体课时[N].南方日报,2013-07-02.

[3]中国妇女报.如何让孩子远离性侵?女童保护探索淮安模式[N].中国妇女报,2015-11-05.

[4]中国新闻网.中国第一个“性侵防治”工作联盟在深圳成立[N].中国新闻网,2015-10-18.

[5]钱江晚报.广州拟将防性侵教育入法[N].钱江晚报,2013-06-27.

D263.3

A

2095-7238(2016)02-0038-05

10.3969/J.ISSN.2095-7238.2016.02.008

2016-01-26

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项目(pdjh2015b0913)阶段性成果。

张存俭(1956-),男,山东鄄城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客座教授,中共菏泽市委党校调研员、教授,《行政研究》杂志主编,研究方向:地方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朱歆海(1993-),女,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行政管理本科在读学生。

高学栋

猜你喜欢

防性公益儿童
防性侵教育在初一学生中的实践研究
“防性侵”讲座促健康成长
公益
公益
公益
小学生防性侵的教育策略
幼儿园防性侵教育的实施策略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