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西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综合职业素养培养探讨

2016-05-11梁小玲方晓燕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

梁小玲+方晓燕

【摘 要】从专业文化素养熏陶、专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三个方面探讨桂西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的培养。

【关键词】桂西 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 专业文化素养 传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167-02

服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人类艺术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外化体现。然而,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的民族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濒临消失。例如,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苗族跳坡节,男女老少都必须穿上当地苗族服饰才能参加节日活动。一套民族服饰价格不菲,但是当地人很乐意,因为过节能穿上自己民族的服饰是一种自豪。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下,这种当地苗族服饰工艺濒临失传,年轻人不愿学,老裁缝越来越稀少。如何保护这种传统工艺和文化?笔者认为依靠职校服装专业培养热爱这种传统工艺、有较强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操守、适应能力较好的综合素养高的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是重要的解决之道。本文从专业文化熏陶、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对如何培养综合素养高的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进行探讨。

一、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的专业文化熏陶

通过让学生了解桂西少数民族服饰魅力,增强学生对本土民族服饰的兴趣,提升他们对本土民族服饰文化的素养。

1.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服饰文化内涵的了解。服装是人类用各种物质材料创造出来的,但它又不是单纯的自然物,而与人的精神有关。它既是人类学物质生活的产物,又是精神活动的产物,最终体现在两个方面:物质性和文化性。结合人类服饰文化的各方面符号,能感受到历史、民族、社会、审美、心理、民俗、生理的文化,产生不同的文化联想。学生通过依托本地博物馆欣赏民族服饰,或者观看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大型舞台剧,比如《白鸟衣》和《花山鼓舞》,从而感受少数民族服饰的美丽,领略蕴含其中的民族文化精神。

2.引导学生欣赏民族服饰的传统手工艺,包括服饰制作技术和装饰工艺。通过专业教师的现场演示或者实地参观考察,让学生切实感受民族服饰的制作技艺。桂西高原的隆林、西林等县的苗服属于川黔滇型,即几何花衣披肩型,款式多样,色彩鲜艳,刺绣精致,穿着轻盈飘逸。女装基本特征是大领对襟中开,大领左衽或右衽,部分为大襟衣和由大襟衣演变的款式,有些衣外设计附属饰件。大都着中长百褶裙,部分着短裙。裙子为多节式,以蜡染、刺绣、花边、花带为主要装饰。不少学生观看现场制作后跃跃欲试,对民族服饰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专业技能的培训

通过与时俱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民族服饰制作技术和设计工艺能力。

1.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升学生服饰制作技术和设计工艺能力。行动导向教学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实践证明,在培养学生对民族服饰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实时提出服饰设计和制作的任务,通过指导学生分组能较好地完成一件民族服饰的设计与制作。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先分析本土苗族服饰,然后结合贵州、四川、湖南、海南等地的苗族服饰进行总体对比分类,再让学生看一些苗族便装和盛装图片,最后教师布置学生结合本土苗族服饰进行变形设计实践。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本土苗族服饰产生浓厚兴趣,也能让学生了解其他地区苗族元素并学会融会贯通,发扬与创新本土苗族服饰。

2.创新设计教学法提升学生服饰制作技术和设计工艺能力。设计教学法就是设想、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去执行解决问题。服饰设计师专业教学中,必须注重民族服饰文化的教学渗透,强调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进而实现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实现传统民族服饰的现代化呢?这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法中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首先是元素的提取。元素的提取的角度多种多样,具体按照元素的种类来分大致有色彩组合、图案纹饰、工艺细节和款式风格四类。学生在欣赏民族服饰中,会对民族服饰粗犷斑斓的色彩搭配产生不同感触。在具体的设计辅导中,应该因人而异,引导学生从自己感触最深的角度出发,进而从中提取最合适的元素现代化。其次,元素拓展。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色、质、工的转化使元素一步步地进行现代化的蜕变,最终达到为设计所用的目标,拓展阶段其实就是使民族服饰元素从原始状态完成现代应用转变的关键步骤。比如,壮族铜鼓中两条蛇一个青蛙构成吉祥图,最后演变成壮族祥云纹,祥云纹在壮锦不断变化拓展符合现代元素。最后,进行设计整合。这个阶段的教学通过培养学生设计的整体理念,进而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现代市场观念。

3.引进传统师徒制授方法提升学生服饰制作技术和设计工艺能力。师徒制教育在民间服饰工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民间服饰工艺多使用简单的材质、运用夸张的手法、细腻的造型传达普通民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蜡染工艺。蜡染工艺以其独特到之处为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同胞所喜爱,长久以来一直在苗、壮、布衣、彝族、仡佬等民族地区流行,其苗族蜡染最为精湛。如今很多高校和职业学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然而简单的课堂学习并不能学到蜡染精髓,至多就是宣传这一民间艺术的魅力。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利用寒暑假和社会实践课带领学生到民间手工艺者店里拜师学艺,让师傅手把手教授,或者由学校聘请民间手工艺者为客座教师来学校一对一师徒辅导,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民间服饰工艺的精髓。

三、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作为本土民族服装设计师,除了爱岗敬业、忠于职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外,更重要是培养以下几方面素养:

1.为“民”服务精神。有服务本地少数民族群众意识,深入了解本土少数民族喜欢什么款式民族服装,结合流行元素,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量身定制时尚而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服饰。

2.团队合作精神。无论是在民族服饰裁缝店工作还是自己成立民族服饰工作室,一件民族服饰都不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作为未来的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的学生们必须学会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树立团队合作精神。

3.民族素材与创意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这种理念,是学生成为优秀本土民族服饰设计师至关重要的因素。(1)汲取传统文化。民族服饰设计师在借鉴各种民族传统服饰时,应从多种角度广泛吸取各种传统文化,如古代建筑、绘画、民俗、用具等具有传统文化代表性的物象。入围“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汉帛奖”设计师王贝妮,她的一件以盘扣为主题的作品就是将“盘”工艺进一步放大,放大到整件衣服后背。(2)贯通文化艺术。从某种意义来划分,时装设计也应该属于文化艺术类。因此设计师在表现服装时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艺术门类融会贯通,在文化艺术时尚内共同发展。设计师应该以触类旁通敏锐的目光发现流行时尚,如电影、音乐、文学、戏剧等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可为设计带来取之不竭的设计素材。

【参考文献】

[1]陈敬玉.传承与创新——论民族服饰文化的教学渗透[C]//传承文化创意未来——2010年“中国概念&创意产业”国际服饰文化暨教育研讨会(ICCEC)论文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2]陈丽琴.壮族服饰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