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兵械“拐”技法在“PR-24 式”警棍实战中的创新运用研究

2016-05-11钱玉想

军事体育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敌手兵器技击

钱玉想

(1.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2.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古兵械“拐”技法在“PR-24 式”警棍实战中的创新运用研究

钱玉想1,2

(1.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2.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PR-24式”警棍是我国警察装备的警械之一,源于中华传统武术“十八般武艺”中短兵械“拐”。在警务技能的训练和实战中,通过借鉴、运用古兵械拐的传统技法,充实了“PR-24式”警棍技战体系,进一步实现现代警械的打击和防御功能,突出发挥制服敌手的防反和控制作用。

拐;“PR-24式”警棍;技法;攻防

武术器械是由冷兵器演化而来,兵家有“私斗见短兵”之说,足见短兵器在近战时的重要作用。据考证,“拐”是由秦汉时出现的一种两用特殊兵器“钩镰”演化而成的[1],主要用于古战场的近身厮杀,且在军队和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和应用,其技术方法在民间得到了大力发展。拐作为一种奇门冷兵器跻身于“十八般武艺”之列,其造型独特、技法奇特,且兼备“攻”“防”两种功能特性,对现代短兵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国警察普遍使用的警拐,就与古兵械拐有着直接的渊源,其中的“卜字拐”则是PR警棍的原形[2]。

1 古兵械“拐”与“PR-24式”警棍

1.1 拐的形制

拐是一种以檀木、山枣等硬质木料制成的兵械,由相互垂直的长柄和短柄组成,按其长柄的长度分为“长拐”和“短拐”两类,长拐长度范围在1.0~1.3 m;短拐长度范围在0.6~1.0 m。在传统武术中,一般将不及身长而且多以单手操持格斗的冷兵器列为短兵器[3]。拐即属于传统武术“十八般武艺”中的短兵器,在民间广泛流传。拐作为一种近身格斗的奇门兵器,其种类和技击运用方法也不断演化和发展。研究拐的技法,为“PR-24式”警棍的创新运用提供借鉴。

1.2 拐的技法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传承,武术形成包括拳术技法和器械技法在内的许多独特的技法[4]。拐作为一种在战争和生活中磨练出来的古兵械,形成了独特的攻防技击方法和理论体系。拐在使用过程中,要配合独特的步法、身法,演练要求做到“拐随身走、身随拐行”,达到“猛中求轻、疾中求妙”之境地。古人所总结的拐技击方法,充分体现出了拐打四方、变化多端、强劲浑厚、招势泼辣的技法特点。近代以来,则又出现了“十字拐”、“沉香拐”、“浮萍拐”、“柳公拐”、“卜字拐”等多种类型,在实际攻防和演练中,长拐为单拐使用,短拐为双拐使用。本文主要阐述短拐的技法,为“PR-24式”警棍的创新运用提供借鉴。

1.2.1 短拐的进攻技法

通过对短拐的各种进攻技法对比和筛选,列出了短拐的主要进攻技法(见表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选择短拐技击方法的依据是己方和对手的攻防距离。劈、扫是远距离的进攻,戳、撩、崩是中距离的进攻,捣、勾是近距离的进攻,充分体现了“远打,近击”技法的灵活使用。1)劈:右手持拐棍身前端,以腕肘为轴,右臂向前、向上迅速伸开,手心向左,并借助拐的自身重力和运动惯性,使拐由上而下,快速纵向劈击目标,力达拐的中、前端,然后迅速收回;2)扫:右手持拐棍身前端,在右脚蹬地,向左转体的同时,持棍向左下扫击,甩臂、抖腕,力达棍远端;3)戳:握拐手臂陡然伸直,使拐迅速由后向前直线指向击打目标,力达拐棍身顶端;4)撩:以腕为轴腕外旋(内旋),将拐身顶端绕至下方,迅速由下而上(由上而下)撩击目标,力达拐身顶端;5)崩:手腕下沉,虎口上翘使拐身顶端陡然由下向上打击目标;6)捣:右手持拐叉把,右手回拉,身体向后或向下,蹬地转腰,持拐手向前捣击,利用蹬、转、捣合力攻击目标,力达棍身前端。7)勾:握住棍身后端,持棍手臂前伸并用叉把勾住目标,可以双手配合,迅速向回拉。8)绞:抓握拐合适位置,利用拐的特殊结构和反关节技术,对颈部、上肢、手腕等部位进行旋压,使其超越关节活动能力。

表1 短拐的主要进攻技法

表2 短拐的防守技法

1.2.2 短拐的防守技法

对拐各种防守技法进行对比和筛选,从表2可以看出短拐防守技法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拐坚硬的材质和特殊的造型,使用架、格、崩等方法,挡住敌手从不同路线对我方不同身体部位的进攻。防守过程中,所持的拐在与敌手器械或身体接触时,持拐手紧握拐,以保证防守有效性,同时伺机对敌手进行必要的攻击,做防守成功后的反击。1)架:双手握住拐棍身两端,上举迎击对手点、砍等进攻,利用坚硬材质的棍身来挡住敌手进攻。2)格:(右手持拐叉把)将棍身置于前臂外侧,随前臂内旋或外旋,迎向敌手进攻位置,以棍身为“盾”,挡住敌手攻击;3)截:手持棍身前端利用转身、拧腰、甩臂、抖腕做出相应“劈”的动作,力达棍身远端,进行对应“截”的防守。

1.3 “PR-24式”警棍与古兵械“拐”的渊源

中国古兵械拐随着中国文化传播到日本,“卜字拐”在日本古武道中被称做トンファー (Tonfa)。美国兵器专家根据现代警察杀伤、捕拿的要求及击打、携带实际效果,受日本古武道中Tonfa启发,在传统拐的基础上,发生了一种变革,被武术界称为“PR24”[5]。美国莫纳德诺克公司在材质、结构上对其进行了改良,设计生产了PR-24式警棍,成为国内外警察普遍使用的一种警用器械。PR-24警棍外形酷似英语大写字母“T”,在我国也称之为“T型警棍”。《公安单警装备配备标准》第3条“配备项目”中,警棍是一个必配的警用器械,在实际配备中,根据警种不同、执法条件不同和作战任务不同,可选择T型警棍(“PR-24式”警棍)、传统警棍、伸缩警棍。而脱胎于传统短兵器拐“PR-24式”警棍,具有造型独特、携带方便、攻防兼备的特点,作为现代警察在安全保卫和现场执法中一种重要的警械。

2 “PR-24式”警棍技法“应然”与“实然”运用分析

2.1 “PR-24式”警棍应然具备的技法

“PR-24式”警棍握法转换灵活,技法使用多变,在进攻、防守、防守反击中也应充分体现技法多样、变化多端。面对突发事件进行执法时,实战意识的强弱决定了现场处置应变能力的强弱[6]。充分利用“PR-24式”警棍的攻防功能,选择合理的技术手段,实施有效攻防。其实战中应该具备的主要技法如表3。

表3表明:1)中远距离主动进攻时:持握棍身前端,用传统短棍的劈、扫、撩等技法进行击打;2)中近距离主动进攻时:持握叉把,用传统拐的捣、顶、崩和绞、勾等技法,对敌手进行击打和控制;3)防守时:根据敌手进攻方式不同,转换持握警棍方法,用传统拐的架、格、崩、撩、劈等技法进行有效防守;4)防守反击时:成功防守敌手进攻后,根据实战情形,审时度势,出棍果断,用传统拐的捣、崩、勾、格、绞等技法,让不法分子防不胜防,迅速地将其制服。

表3 “PR-24式”警棍技法运用

2.2 “PR-24式”警棍实然表现的技法

“PR-24式”警棍作为一种执法警械,在警察的专业培养和职业培训中都还没有形成教学体系,根据实际运用部门的反映,既没有教材可学,更缺少教官的传授,许多实战一线干警不知道如何使用[7]。在一些与“PR-24式”警棍相关的论文和著作中,多是利用传统警棍的技法代替“PR-24式”警棍的技法,这样就导致了许多一线干警在使用“PR-24式”警棍进行实战时,只是运用了传统短棍中的劈、撩、点、崩等主要技法,较少使用古兵械拐的捣、格、勾、别等独特技法,更没有体现“PR-24式”警棍各类攻防技法的综合运用效果。因此,要充实“PR-24式”警棍的实用技法,需要从我国传统短兵器拐的奇特技法中汲取战术意识和借鉴动作技法,实现传承武术瑰宝并与时俱进,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3 “PR-24式”警棍实战技法创新运用

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显著标志[8]。技击实战应该体现简洁、有效的特点,在继承古兵械拐传统技击用法的基础上,对“PR-24式”警棍的进攻与防守技术进行创新。

3.1 “步法、身法”予以配合

在瞬息万变的实战情境中,攻击者的攻击方式及防守者的防守方法是不可能完全预料的。步法的使用是立足于脚、依据于技法、根据于需求,是攻守运动的根基。实战中灵活使用“进步”、“退步”、“滑步”、“跳步”、“绕步”等步法,调整与对手的距离或位置,以便进行有效进攻或防反,为克敌制胜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实战中“上步前捣”、“跨步顶戳”等组合技法。身法在格斗运动中作用同样不容小觑。“PR-24式”警棍属于短兵的近身器械,注重的是用力的方向和力点所达位置,基本上以“巧”为主,灵活使用“俯身”、“仰身”、“转身”、“侧身”、“进身”等身法。根据实战需要及时改变躯干部位、持握警棍和敌手身体的角度,占据出手方便的位置优势,提高动作技法的准确率和杀伤力,例如实战中“下潜扫腿”、“转身别臂”等组合技法。

3.2 “保护圈”式的防守

人民警察职责就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与违法犯罪分子直接“打交道”是在所难免的,这种打交道属于一种高危活动。在制止严重的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暴力行为的紧急情况时,要做到没有自身伤亡是不可能的。但不断增强广大民警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技能水平,减少自身伤亡则是完全可能的[9]。警察在处理突发事件遇到不法分子的进攻时,应沉着应对、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利用“PR-24式”警棍质地坚硬、结构特殊的特性,在手握叉把将棍身置于手臂外侧的基础上,用“架”、“格”的技法,挡住敌手的拳、腿、器械的进攻;在持握棍身前端的基础上,配合步法、身法,用“撩”、“截”等技法,对敌手身体关键部位或攻击弱点进行“迎击式”防守。面对敌手不同攻击手段,使用对应防守技法,以警棍为“盾”,形成“保护圈”,在确保民警自身安全前提下,将突发事件带来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3.3 “防守反击”的运用

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执法环境,利于警察执法工作的开展,警察体育中的“防卫与控制”取代了“擒拿格斗”课程,这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改变,更是执法意识的转变,现代法制社会警察使用武力受到法律的约束。在面对不法分子时,作为一线干警必须保持高度的防卫意识。“PR-24式”警棍的防守功能可以利用“防砍”、“防刺”的“架”、“格”等技法,根据情形进行“防砍反击”、“防刺反击”。在实战中,成功防守后可以进行重创打击和有效控制,例如实战中“内格下砸”、“挡挂扭腕”等组合技法,成功保护了自身安全的同时也制服了犯罪分子。

3.4 “靠身擒”的使用

人民警察的任务之一是制止犯罪,制服擒获犯罪嫌疑人,交由司法部门依法惩处[10]。现阶段,犯罪嫌疑人形形色色,违法犯罪形式多种多样,其面对警察制止时的反抗程度和对抗状态也各不相同。一线干警代表着国家和政府赋予的权利象征,警察不应也不能对不同的反抗者,不分轻重地用警棍暴力击打来解决问题,而应视其犯罪性质、情节轻重、对抗程度等使用适当的武力[11]。因此,在执法实践中,临场使用徒手或警械具的控制技能对其进行控制显得更加稳妥,借助“PR-24式”警棍叉把构造、材质坚硬等特性,借鉴古兵械拐“绞”技法的控制和制敌技巧,利用“反关节”对其上肢和颈部使用“别”和“锁”,果断地从“侧面”、“后面”对敌手进行有效控制、制服敌手,这就能达到打击和震慑犯罪分子的效果。

4 结语

“PR-24式”警棍应充分汲取古兵械拐的进攻、防守、防守反击和控制的技法精华,在实战中实现“技法多变、使用灵活”的技击特性,凸显了“攻防兼备”的功能。实战中,用步法、身法予以配合进攻;用各种防法形成警察自身的“保护圈”;合理运用防守后反击;科学使用靠身控制技术,逐步形成了“远打、近击、靠身擒”的实战定律。古兵械拐的内容博大、技法精深,在实战中运用更是寓意深邃、寄意深奥,对其理论和实践都还需进一步进行挖掘、借鉴,从而进一步移植于现代“PR-24式”警棍的技术体系中,为警察打击和威慑罪犯所用、为警察自身防卫与控制所用。

[1]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撰委会.中国武术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150.

[2] 丁峰.警棍的起源及运用[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8, 27(2):89—92.

[3] 郑成为.论古代传统武术中的短兵器[J].兰台世界, 2014, 4月上旬:114—115.

[4] 戴珞.奇门兵器拂尘的文化价值与发展现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3:6.

[5] 武争雄,释道成编译.高级双拐实战训练教室[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8:310.

[6] 王涛.警察院校学员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生成途径[J].体育学刊, 2014, 6(21):126—128.

[7] 尹伟.PR-24式警棍(警拐)防卫术[J].警察技术,2003,(5):36—38.

[8] 刘正国.中国武术技击术技术体系构架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9:12.

[9] 彭华.警察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及矫正方式[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147):32—37.

[10] 郑卫民.试论警察控制与防卫要素[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1,5(119):123—125.

[11] 陈冠霖,李阳.适度打击 合理控制—警棍适度控制犯罪嫌疑人反抗方法探析[J].政法学刊,2003, 4(20):54—55.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Crutch” Techniques in “PR - 24 type” Batons of Actual Combat

QIAN Yu-xiang1,2

(1.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 Hefei 230031; 2. Graduate Schoo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PR - 24 type” baton,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hort weapon “crutch” is one of the useful police weapons in our country. During the police skill training and practicing, traditional techniques of ancient weapons- crutch, can enhance the practical skill contents of “PR - 24 type” batons, so as to realize the attacking and defending functions by modern weapons, and implement the ability of modern police attack and defense.

crutch ;“PR - 24 type” Batons; techniques;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课题一般项目“警务实战技法中PR-24式警棍教学内容的创编研究”(WSH2016C001)

2016-03-26

钱玉想(1979—),男,安徽怀远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警察体育教学与训练。

G852.25

A

1671-1300(2016)04-0071-04

猜你喜欢

敌手兵器技击
与“敌”共舞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不带着怒气做任何事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网上“兵器”大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