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教材改革创新的思考

2016-05-11刘奕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大学语文教材

刘奕

【摘 要】从教材选文、体例创新等方面对大学语文教材改革进行探讨,提出做好大学语文教材创新工作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材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119-02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必须开设的集综合性、基础性、人文性、功能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在我国各大高校广泛设立,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也从那时逐渐开展起来。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珍藏的与大学语文相关的教材书籍已有1400多种,但实际应用于当代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只有不到400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为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已经把大学语文纳入必修课程的范围中,我国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也逐渐趋于成熟并且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编写经验,这些都在大学生语文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但随着大学语文教学的不断推进,我们发现教材的改革和创新工作仍需进一步深入和研究,如果只安于现状或止步不前,很难将大学语文的精髓全面地教授给学生。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差别较大,很多高等院校甚至选取了一些编排不合理或内容已经略为老旧的教材,这对于大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需要综合分析大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才能更好更快地摸索出一条适合大学语文教材改革创新的新路径。

一、大学语文教材选文创新研究

大多数大学语文教材都以选文优先的模式进行编排,也就是说将从古至今的中外名篇好文作为教材的主要框架和教学内容,这种模式通常有着直观具体等优点,能够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文章鉴赏和阅读能力。但与中等教育不同,小学初中乃至高中的语文教学,更多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大学语文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更高一层的审美水平,这就要求编写大学语文教材不仅要选取好文,而且要综合应用多种形式,确保在选文方向正确的同时进一步地扩展和提升。做好选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注意。

(一)把握好选篇标准。目前高等院校对大学语文教材的选取有不同的标准,致使各大高等院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各有差异,但是否能选择一本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大学语文教材,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的基础示范课程,在教材选篇上更是有着更高的标准,因此所选择的文章应具有更好的审美性、实用性、综合性以及经典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我国语文的精髓和独特之处。但近几年的大学语文教材在选篇上过于偏向古代文化和古文等内容,将过多的教材内容放在中国古代文学上,导致大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过于局限,并且不能很好地满足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因此,对于上述大学语文教材过于偏向古代文学的现象,我们需辩证地认识,毕竟我国有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古代文化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和人生哲理,学好古代文化也是学好中华文化的第一步,只有进一步地充实和加强,才能全面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有利于他们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精神文明素养。但是在大学语文教材的选篇时切不可一概而论,应同时兼顾古今文化,将所选取文章中的核心价值和思想作为标准,全面地将各个国家以及各个时代所出现的优秀文章集中起来,编写一本适合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语文教材。

(二)控制选篇与中学课本的重复率。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与高中语文教材重复是目前普遍出现的问题,两种语文教材没有很好地衔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的进一步提高。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偶尔几篇重复的文章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用全新的视角和思路解决问题,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扩展视野和思想境界。然而,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毕竟有着很大的不同,偶尔的重复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水平,如果一味地重复就会严重阻碍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进程和学生自身水平的提升。因此,选取高中语文教材中具有提升空间的文章并且做好重复率的控制工作是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重点工作之一。

(三)凸显选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目前大学语文教材在选篇方面仍然缺乏很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对一部分开设专业较多的高等院校来说,很多大学语文教材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专业大学生的需要。对于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首先应考虑高等院校专业的设立,比如该专业是以文工科为主还是以理工科为主,是以艺术系为主还是以其他外语系为主等。大学语文教材应针对上述这些不同系别、不同领域的专业而选取不同层次的文章,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语文需求和专业要求,这才是做好针对性的标准。除此之外,大学语文的教材选篇需注重实用性,结合实际情况选取一些能够为理工科学生作文范文的自然科学类文章,或选取一些能提高艺术生鉴赏能力的文章,艺术鉴赏类文章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

二、大学语文教材体例创新研究

大学语文教材需要有一定标准的体例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规范地促进大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和进步。就大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而言,主要有主题、时代、文体与专题知识这四大标准。

(一)主题。对于大学语文教材来说,在对其进行编排时需要按照一定主题进行,主题明确的大学语文教材有利于选取更多优秀的文章作品,不仅能促进大学生的品格素养,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对他们形成深远积极的影响。

(二)时代。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大学语文教材能够极大地帮助大学生掌握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和轨迹,既能让他们形成清晰连贯的文化思路,又能启发他们进行积极深入的思考。同时,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外国文学的发展主线,也有利于大学生将同一时期国内外的文学发展进行比较,仔细体味同一个时期因发展背景或历史背景的不同,国内与国外的文化内容相差别的地方,从根本上激发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文体。以文体编排为主的大学语文教材将文体与题材有机结合,也就是以文体为主体,将各个种类的文章,比如古代文章、现代文章以及诗词歌赋等放入不同的单元,或者将风格相同的文章放在同一个单元,这种编排手法有利大学生更好地区分和对比不同文体之间的特色和内涵,也能深化他们对各类文体的理解和认识。

(四)专题知识。以专题知识为主的编排模式有着很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能够灵活地将语言、文字、文学以及学术等方面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且涉及面包括了哲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这种编排模式不仅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很好地提升他们的文化鉴赏能力,让他们在学好大学语文课程的同时,全面掌握新的思路和见解。

三、做好大学语文教材创新工作的注意事项

大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不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综合的编排标准才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大学语文教学的推进和提升。我国在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中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制定一个科学规范并且合理可行的编撰体制势在必行。只有在现有的基础上打破陈旧的思路并且不断创新,才能让大学语文教材更加出彩,更加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兼容性、实用性和拓展性三者的有机结合是创新的重点要素,只有同时做好这几点,才能推进我国大学语文课程的不断发展。

(一)兼容性。大学语文教材的兼容性是指能够将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有条理和有层次的集中,在兼容性上的创新既能形成一种规范科学的教材体例,又能灵活开放地让大学生学习不同题材的文章;既能背景丰富包罗万象的呈现精彩文章,又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内容和中心思想。

(二)实用性。实用性需要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其目标是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文学写作功底较为薄弱的现象,因此,我们在制定教材体例时要加大这方面的比重,适当地增加写作技巧等内容。此外,在实用性上的创新,最大的体现是要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根据每个院校、专业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种类的文章,以便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提升本专业的能力和水平。

(三)拓展性。拓展性需要大学语文教材能够连贯地和不同形式的文章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这种拓展性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利于让他们能够主动地积极思考,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良好借鉴。这些必要的内容拓展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

综上所述,现阶段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果,应用本科大学语文的教材改革创新需要时刻注重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同时还要注重兼顾并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改革和创新方面,大学语文教材仍需不断地研究和深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形成一种科学规范并且综合性强的编排体例。与此同时,大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工作必须根据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以及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只有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创新改革,才能更好地推进大学语文教学的进程和发展,才能全面地促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月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定位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9)

[2]苏凯荣.应用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4(27)

[3]黄晓连.浅谈高职与本科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22)

[4]李建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相关问题的理性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5(11)

[5]廖斌.转型发展背景下《大学语文》教材的校本化改革[J].教育评论,2015(10)

[6]鲍远福,张意.《大学语文》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以谢昭新教授主编《大学语文》教材为例[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大学语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