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琮

2016-05-10李桥春

戏剧之家 2016年7期

【摘 要】黄琮是云南清中后期著名的诗人,在文学上取得了不俗成绩,写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大部分是在他在做官时期所写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较翔实地反映了当时云南文人的精神气质及文学修养。

【关键词】黄琮;滇诗;《重光集》;诗歌特点;精神气质;文学修养

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276-02

黄琮①,云南昆明人,道光六年进士,庶吉士,授编修,累擢兵部侍郎,是清中后期有名的官员和诗人。本文主要从他的诗文出发,研究他诗文的特点,探讨他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黄琮的诗大部分是记录游宦中的所见所感,其内容和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一、他的人是行走在仕途中,他的情寄托于山水间

现存的黄琮诗,大部分是描写他在做官期间所见的山水和地名,如《栈道》②:朝阳射清渭,扁舟越滉瀁。饱闻栈道奇,陆行恣幽赏。隐壑郁雾深,高秋碎叶响。连山如漆城,荡荡不可上。堆叠呈变怪,崚嶒露精爽。入天有巉崖,出地无余壤。飞梁蹑虚空,支撑腐木雨。我马既虺隤,惊却肯前往。滑笏履严霜,性命付邛杖。峰迴迷去踪,雾净豁前朗。兹游信奇绝,笑费屐几?。

整首诗语言清丽,想象丰富,对仗工整,除了“飞梁蹑虚空,支撑腐木雨”中“雨”字外,都押后鼻音,一韵到底,反映出当时云南文人的诗学功底。诗中的情感的表述着眼于细微之处,通过“朝阳,清渭,饱闻”等语展现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用“奇”引出了人们对栈道的向往,通过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了栈道的雄伟,再通过“我马”的神态揭示出栈道的险;最后用“邛杖”显示了我的执着,诗中情感变化一波三折,犹如身临其境。

这类型的诗还有很多,《新红峡》、《柴关岭》、《观音碥》、《鸡头关》、《溯沔水西上即事作》、《朝天峡》《龙洞背》、《自牛头山抵大木树》、《越雋道中感赋》③等共计八十余首,这些诗都是以作者在途中所停所住所见的地名为诗名,其中的地名绝大部分不是云南的,展现出当时云南的文人不拘泥地域之限,积极走向全国的胸怀。这些诗还记录了诗人常年漂泊在外的见闻,其中的羁旅之苦也只有本人自知,但总的来说诗人心情豁达,随遇而安,洒脱地看待经历的风景。《紫柏山》(卷七)中诗人写到“平生颇负烟霞思,每遇灵境先展眉”展现了他以苦为乐的心境。在《酉扬州》(无城)(卷七)诗人这样写道:

乱峰横马首,到郡不曾平。风酿连番雪,山雄四面城。

评文消浊酒,垂曼对长檠。炉火微知暖,来日可放晴。

二、他处江湖之远,游览名胜,托物言志

这类诗在他的诗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有成都古迹三首(《雍齿国》《严平君故宅》《洗墨池》)、《邹忠介祠》、《瀼西寻少陵故宅不得》、《郭林忠祠汉槐》、《赤崖山是李冰焼蜀王兵栏处》、《登白帝城作》、《纪信故里》《淮阴侯墓》④共计二十余首。这些都是诗人宦游在外,访名山大川,寻先贤忠烈之地有感而发,有托物言志的功能。如《雍齿国》:沛公善任人,马上得秦鹿。诸将本功狗,尺土意所欲。当时草创初,庙堂量颇蹙。项伯以恩封,郑君何罪逐。积功未忍诛,匿怨反受禄。河山誓带砺,分地属巴蜀。沙中聚谋反,此语近谤蕴。未免起杀机,韩彭叠覆族。

这是作者在成都游历时所作之一,语言简洁直白,简单的几句话就把刘邦何以建立汉初的原因告诉我们了“沛公善任人”,也展示了诗人的期望:朝廷选贤而用。后半部则感叹雍齿、韩信、彭越他们的灭族的遭遇。作者进而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结局呢,在《访严平君故宅》一开始就写道“君平隐尘市,高万诚无伦。终日读老子,将以全吾真”,面对历代所谓功臣的得与失,作者以老庄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最后在《洗墨池》中诗人化用了李商隐《晚晴》中的句子,写出了“人生重晚节,毋轻金玉身”,道出了诗人在进与退中的底线。

除了以上的诗外还有《文中子故里》、《杨太尉墓》、《寇莱公祠》、《司空表圣故里》、《蔺相如墓》等诗都表现出这种情感和想法,特别是在另一首《杨忠愍公》诗中是体现得更加充分:

百鸾那不园公身,只有丹心照紫宸。

召语二王谗竞构,清斋三日疏方呈。

举朝何敢弹奸相,英主翻教戮谏臣。

柏叶青青祠树老,也留劲节照千秋。

三、他深入民间,随感咏物,关心民间疾苦

这类型诗在黄琮的作品中保留得不多,在《滇诗重光集》卷六中有《东洋子》、《画角》、《病瘤》、《黄莲》及卷七当中的《谢人惠蒙山茶》、《邛竹杖》、《瘴雾》、《瘴烟》、《越雋道中怪木歌》、《茅屋》共计十二首。这些诗都是诗人在巴蜀一带游宦时所写的,都是平常生活中的所见之物,往往能反映出诗人在他乡孤独寂寥的羁旅之苦,也展现了对当地民生之苦的同情。

《画角》中是这样写的“画角鸣呜呜,我马行复惊。仆夫前告我,山后尤屯兵。屯兵何所事,防夷兼卫氓”,道出了在清末之际在西南政局的不稳定,一边是朝廷的高压政策“缚之见长官,意当处极刑。念其犬马性,或可贷余生”,造成了官兵们的疲于奔波“奈何务弥事”,以至于他们敷衍了事,草菅人命来应付“杀人犹厚赏”,最后写出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反抗心声“安得不横行”,结果是两败俱伤“君看富林营,路无鸡犬声”直接道出了清末朝廷失败的民族政策,直接影响了作者在处理“咸丰七年,云南回乱方炽,命琮偕在籍御史窦垿治团练。”时采用“往往抚局将成”的方法,反映出诗人关心百姓疾苦的胸怀。

在《火浣布》诗中首先写了我听到关于当地火浣布的传闻“我闻萧邱火中出异木,去杆留叶轻于棉。如白鼠毛可织布,役〇藏炭终不然(燃)。天竺所产亦类此,史称入贡当前秦。虽载简编吾不信,闻名未见如香荃。越寯深山是磊磊,草茁石缝根联系。村农收剔间织纺,两束草成布一端。”然后再用“横不盈尺纵五尺,用拭席上垢与羶。红炉摧焼本质在,色比白?尤加鲜”说明了火浣布的奇用。那么是不是当地百姓就可以用它来致富呢?诗人的回答令人心酸“土地犖埆民窶甚,老弱多褐多无完。番户崖楼更可伶,四月五月身披毡。”及“买米岂虑囊无钱”;诗人发出了最后怒吼声“如此异物百无用,火不能毁当都投渊”,并提出了“梁翼单衣未许著,魏文典论直须删。”的声音,心忧百姓疾苦的心情不言而喻。

另外《茅屋》(卷七)中诗人写到:几家茅屋傍迥塘,波影微侵黄土墙。篱落翛然门半掩,紅蕉花映绿篔簹。诗风一变以前的沉郁之气,清新自然,可惜没有被广为流传。

黄琮还有几首写于试院的诗,分别是《龙安试院》(在江油太守平日寓居此)、《嘉定试院夜坐》、《顺庆试院偶题》及《中州试院偶题二首》。它们都是描述了诗人在试院的所见所感,内容风格结合了咏物与怀古的特征。此外《织锦曲》二首别有风格,有民歌的影子,如:

其一,绿丝持作叶,红丝持作萼,织成合欢花,与郎身上著。

其二,对镜空垂泪,当窗懒画眉。终年不成匹,枉自费千丝。

黄琮作为清一代云南仕子在中央朝廷任职的最高的人之一外,在文学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除了自己写诗外,还收集整理了当时滇地诗人的作品,“续编了《嗣音集》”⑤,为后人保留了清中前期云南文学情况的原始材料。更为可贵的是诗人在“告养回籍,掌教五华书院”为云南培养了大批学子,“自咸丰迄今四十年间,滇中耆宿髦俊通古学者门下士十居六七”⑥,对云南文化教育的发展出了卓越的贡献。

注释:

①黄琮(?-1863)云南昆明人。道光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擢兵部侍郎,以亲老乞养回籍。咸丰七年,云南回乱方炽,命琮偕在籍御史窦垿治团练。同治二年,回马荣诈降,入城戕总督潘铎,肆杀掠,琮遇害,赠右都御史。光绪中,巡抚潘鼎新为请,予谥文洁。

②清·许印芳辑《滇诗重光集》卷六。

③清·许印芳辑《滇诗重光集》卷六卷七。

④清·许印芳辑《滇诗重光集》卷六卷七。

⑤清·许印芳辑《滇诗重光集》序。

⑥清·许印芳《黄琮<嗣音集>·序》。

参考文献:

[1]茶志高.黄琮生年考[J].昆明学院学报,2013(4).

[2]茶志高.《滇诗嗣音集》目录订误——兼论《嗣音集》收方外、闺秀诗[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8).

作者简介:

李桥春(1976-),男,云南剑川人,硕士研究生,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