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动物隐喻文化喻意比较分析

2016-05-10王云王斌

戏剧之家 2016年7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

王云+王斌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着大量的动物隐喻,它们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喻意。本文从概念隐喻入手,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同一动物因文化语境不同而映射出的不同文化喻意。

【关键词】英汉语言;概念隐喻;动物隐喻;文化喻意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260-02

隐喻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一种特殊的产物,人们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但一直以来不管是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仅将隐喻看成一种语言修辞现象。Lakoff和Johnson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这为人们研究隐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1]。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存在许多隐喻,其中动物隐喻最为突出。在与动物的频繁接触中,人们发现自身的某些特征或属性在动物身上同样存在,且有时体现得更为明显。于是,人们把动物身上的这些特性通过隐喻的方式映射到人身上,实现了不同经验域间的意义传递。“许多人类行为可以从动物行为通过隐喻的方式来理解”[2]。人本身也常被说成是某种动物,这就是概念隐喻“人即动物”的根源[3]。

一、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4]。不论是我们的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有大量亟需表达的事物和思想,新事物层出不穷,由于我们自身体验以及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不可能对新事物有及时全面的认识,这时我们往往会借助对相似或相关事物的已有体验对其进行认知。这种用已知事物或已有体验来认知新事物新体验的方式即隐喻,免去了人们花费更多精力对其进行认知的麻烦,也能顺利提高认知水平。

Lakoff指出,人们由思维和行动形成的概念系统就其本质来讲是隐喻的[4]。概念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人们的体验得到。比如:我们是谁、为什么活在世上、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等,这些思维活动是由一个个概念系统组成的,大部分的概念是通过隐喻建立起来的,这样的隐喻被Lakoff和Johnson等称为概念隐喻。

Lakoff认为概念隐喻依语境存在,他更关注隐喻如何在语篇、交际等这种大的语用环境中发挥用处,甚至拓宽语用范围。概念隐喻需要以共同的文化语境为基础,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面临的事物和问题不同,思维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有人说“争论是舞蹈”,那么说这句话的人肯定与我们处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其行动、经验也会跟我们不同[5]。因此概念隐喻不能脱离语境存在,没有文化背景做铺垫,很多概念隐喻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

二、英汉动物隐喻文化喻意分析

中西文化中,人们都与动物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同一动物被隐喻化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甚至相悖的文化含义。因此,理解隐喻内涵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

下面以英汉语言动物隐喻为例,分析它们因中西文化环境差异或个体经验差异而产生的不同文化内涵。

(一)同一动物词汇,隐喻意义基本相同

由于个人体验和认知习惯不同,找不到英汉两种文化背景下隐喻意义完全相同的动物词汇,但英汉两种文化背景下隐喻意义基本相同的动物词汇却很多。

以狐狸fox为例。英语中fox喻指诡计多端、奸诈狡猾的人,相关表达有:

He had wary, foxy eyes. 他的眼睛机警而又狡诈。

A fox may grow grew, but never good. 狐狸会变,但本性难移。

汉语中,狐狸常用来形容人老奸巨猾或狡猾至极,相关的隐喻表达:

咱们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么聊斋啊!

这个世界太疯狂,狐狸给鸡当伴娘。

英语中,蛇(snake)有狡猾、邪恶的寓意,被奉为西方文化经典的《圣经》一书中,正是邪恶的蛇引诱人类的祖先夏娃偷吃禁果,上帝恼怒地将夏娃和亚当赶出伊甸园,人类从此过上了劳碌悲苦的生活。英语中包含蛇snake的习语也多是贬义,如:a snake in the grass (阴险而伪善的人),to warm a snake in ones bosom(养虎遗患,姑息坏人)等等。

(二)同一动物词汇,不同隐喻意义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英汉语言中常会赋予同一动物不同的隐喻意义,导致两种语言环境下同一动物词汇隐喻意义产生不同甚至相悖的情况。

猫头鹰owl的隐喻意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完全不同,西方传统观念认为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在很多儿童读物和漫画中,猫头鹰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从英语谚语“As wise as an owl”就可以看出西方人对猫头鹰智慧的肯定。而对多数中国人而言,外貌丑陋、叫声凄厉的猫头鹰常常让人感到恐怖阴森、不寒而栗,将其称为“不详鸟、报丧鸟、逐魂鸟”,看作“死亡和黑暗”的象征[6]。《诗经· 鸱鸮》写道:“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体现了猫头鹰的残忍无情。“夜猫子睡觉,睁只眼,闭只眼”,“夜猫子进宅,准没好事”,“老鹰变成夜猫子,一代不如一代”等关于猫头鹰的民间俗语更是数不胜数。显而易见,在中国文化中,猫头鹰扮演的是一个丑陋阴暗的角色。

(三)不同动物词汇,隐喻意义基本相同

中国的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牛由于天性温顺且健壮有力,很早便被当作传统的农耕工具,受到中国劳动人民极高的评价,勤劳踏实、兢兢业业、勤于奉献等很多褒义词汇都用来形容牛。宋朝王安石曾赋诗《耕牛》称赞牛吃苦耐劳的美德:“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在早期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中,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重要的代步工具,还是古代将士们出山御敌的得力助手。尽管牛和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生物,但由于它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起到了同样积极的作用,中国人对牛的认知或许正如西方人对马的认知一样,许多与“马”相关的英语习语若放到汉语语境中来,换成“牛”理解也未尝不可,如:talk horse 吹牛,a willing horse 孺子牛。

(四)隐喻意义空缺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无论在词汇还是表达上都存在很大不同。某一动物在一种语言中可能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别的语言中可能文化喻意比较有限,有时甚至出现文化喻意空缺的现象。

英语民族的生活环境多与海洋密切相关,因此他们关于鱼的词汇和隐喻都很丰富,但由于汉语言民族长久生活于陆地环境中,与水生动物的接触较少,英语中许多以鱼fish为喻体的隐喻在汉语言民族看来并没有那么通俗易懂,这些习语在译成中文时,有时甚至需要换掉喻体,如:“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可译为“不要班门弄斧”,但“鱼”字已不复可见;而“Go to the sea, if you would fish well”则和汉语中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或可替换。同样的,有些为中国人熟悉的词汇和隐喻也会在英语语言中出现空缺现象,如为汉语言民族熟知的“鸳鸯”象征夫妻恩爱,“仙鹤”代表长命百岁,“喜鹊”表示好事将至。这些动物隐喻都依据一定的文化语境而存在,一旦脱离了特定的文化语境,其隐喻意义也就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Kovecses,Z.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3]项成东,王茂.英汉动物隐喻的跨文化研究[J].现代外语,2009,(3): 239-328.

[4]Lakeoff, Gand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5]谭爽. 莱考夫概念隐喻专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6]杨季行.中西文化中猫头鹰文化意向探究[J].学术论坛,2009(10).

作者简介:

王 云,女,河南人,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王 斌,男,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翻译学。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红楼梦》中红色隐喻英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