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芭蕾舞发展中情感与技巧融合的原因与策略

2016-05-10丛刚

戏剧之家 2016年7期
关键词:芭蕾舞技巧融合

丛刚

【摘 要】芭蕾舞的发展由单一表现技巧向强调情感与技巧融合的方向发展,这是芭蕾舞自身发展、演员自身发展、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必然选择。芭蕾舞的发展要兼收并蓄、情感与技巧并重,提高从业者的文化素养,通过多样化的剧目训练和演出,使情感与技巧自然融为一体。

【关键词】芭蕾舞;情感;技巧;融合

中图分类号:J72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165-02

一、情感与技巧的融合,是芭蕾舞发展的必然选择

艺术发展史已经向我们反映出这样一条客观规律:任何一门艺术,要想发展,除了有独特的自身技巧之外,还需要与情感融合。纯粹的技巧表现,只能在视觉上对观众形成冲击力或震撼力,单纯满足人们感官的享受;而技巧和情感的结合,辅之以音乐、舞美等手段,会在视觉、听觉、感觉上对观众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包围,全面满足人们的多重需要。

(一)情感与技巧的融合,是芭蕾舞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芭蕾舞也是如此。作为一类舞蹈,它在技巧上拥有与其它种类舞蹈不同的个性,如芭蕾舞的“开绷直立”特征,具有特定的审美属性,使其与其它舞蹈相区别,成为高傲与气派的代表。但其情感属性则是与其它舞蹈所共有的,通过动作技巧来表现故事情节、反映人的情绪、情感、内心的思想变化。“音乐和舞蹈之声必须感人肺腑,始终应该诉诸我们的心灵,它们固有的言语就是感情的言语;这一言语是行之四海而普遍令人陶醉的,因为世界各民族普遍听得懂。”①因此,情感与技巧的融合,是芭蕾舞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

(二)情感与技巧融合,是芭蕾舞演员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都知道,作为一名芭蕾舞演员,除了要具有深厚扎实的芭蕾基本功底、极为高超的芭蕾舞技术技巧外,还需要将情感灌注于舞蹈之中,每个动作都是内心活动的揭示,每次目光都是心底情感的流露。一个舞蹈工作者或舞蹈家的创作只有真正感动自己的时候,才能在作品中传递这份感情或激情,从而激发观众内心的感情与激情。“演员要是不进入自己的角色,观众又怎能进入演员呢?演员自己都不流泪,他又怎能指望感人肺腑,使观众抛洒眼泪?要是他不使自己能表现的情景有感人的力量,他自己甚至都不表现出强烈感动,那又怎能感动观众?”②尤其是在近些年的比赛中,我们会发现,芭蕾舞蹈演员在技术技巧水平不相上下的情况下,演员拼的就是自己的情感表现力,拼的是自己的综合素养,“一位舞蹈家,必须首先具备才华!没有热情,没有想象力,没有高雅情趣,没有知识”,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通晓“历史、神话、古诗、科学知识,才能有希望在舞剧创作中有所成就。诗人的天赋和画家的天赋,我们必须兼而有之。”③

(三)情感与技巧融合,是芭蕾舞受众的审美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芭蕾舞的受众越来越多,他们对芭蕾舞的审美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情感与技巧的融合,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外行”的时候,人们欣赏芭蕾关注的是技巧,而逐渐变得“内行”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关注芭蕾的情感表现力。他们会随着演员的精彩而到位的表演或喜或悲、或激动或沉默。情感与技巧融合恰到好处的作品,往往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成为流传久远的经典作品,成为当代和后世竞相模仿的对象。观众甚至有时候会因为一部芭蕾舞作品而爱上芭蕾舞,成为忠实的粉丝。情感与技巧的融合,既是满足老观众审美需求的重要策略,也是培养与发展新观众的有效手段。

二、实现芭蕾舞的情感与技巧融合的策略

(一)芭蕾舞的发展要有开放意识,兼收并蓄。芭蕾舞是舞蹈的一个分支,它与其它舞蹈都属于同源异流。尽管芭蕾舞形成了自己规范的训练体系和表演体系,但这种体系不应该是封闭的,而是需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吸纳其它舞蹈的精华的,如现代舞中的某些训练方法、表现手段。芭蕾舞500多年的历史也证明,芭蕾舞一直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由以古典芭蕾为主而转入以现代芭蕾为主,从而将芭蕾舞的情感传递功能最大化,用以抒发不同的情绪情感,释放舞者的内在灵魂,将舞蹈的初始意义以最本质、最内在的力量通过芭蕾舞的动作、技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因此感染更广大的人群,使他们认识芭蕾、喜欢芭蕾、迷上芭蕾。芭蕾舞不会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吸收、借鉴姊妹舞蹈艺术的精华,为我所用,同时芭蕾舞也会应用现代的灯光、舞美、造型、音乐等手段,使其表现手段更加多样化。

(二)芭蕾舞的发展应该是技巧与情感并重,不可偏废。关于芭蕾舞的技巧与情感的认识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极端的情况,有的人以传统的、古典的芭蕾舞为标尺,认为芭蕾舞的技巧是最重要的;而有的人则反传统,认为芭蕾舞的情感表现重于技巧,所有的技巧都应该为情感服务。我们认为,无论是古典芭蕾,还是现代芭蕾,都有自己的表演理论体系,其理论并不是截然分开和毫无关联的,而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与时代的特征分不开的。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芭蕾舞的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关注的重点也就有了差异。如今,艺术的融合与借鉴较以往的时代都进行得更加迅猛,表现得更加强烈。无论是芭蕾舞的编导,还是演员、观众,都要求对芭蕾舞进行变革与创新。在这种情况下,芭蕾舞既要延续原有的技巧训练与表演体系,使其保持与其它舞蹈不同的“面孔”,也就是常说的“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又要将增强情感表现力作为其新的努力与突破的方向。这种突破不能舍本逐末,不可因为追求情感的表现力而恣意改造芭蕾舞的技术技巧,也不能抱残守缺,拒绝接纳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表现手法的融入,二者应该并重,不可偏废。

(三)提高芭蕾舞者的文化素养。 作为一门成熟的舞蹈,芭蕾舞的编导演体系、理论研究体系是相对完整的。要想让芭蕾舞的情感与技巧的融合自然而流畅,需要提高芭蕾舞从业者的文化素养。舞蹈同美学、艺术学、历史学、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都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所有从事芭蕾舞艺术的人都应该加强自己的文化学习,要确保从创意到表现实现完美的连结。舞蹈编导如果不了解生物学知识,即使创意再好,但由于人体的极限能力无法达到,那也是纸上谈兵;或者编导缺乏历史知识,编出的舞蹈反映不出当时的时代特征,那演员表演再好也不会赢得观众的认可。同样,演员如果缺乏文化知识,对舞蹈的学习、认识停留在浅层次的基础上,那么他也很难理解编导的意图,很难领会人物的内在精神,很难表现出人物的情绪情感,表演时难免动作感性、粗糙,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芭蕾舞的从业者,需要了解时代的需求,通过不断的学习,让自己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从而使芭蕾舞与时俱进。

(四)多样化的剧目训练与演出有助于芭蕾舞情感与技巧的迅速融合。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精神文化层面追求的提高,人们需要欣赏到题材更广泛、语汇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内涵更深刻的芭蕾舞。纵观当今国内外芭蕾舞的发展趋势,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发现芭蕾舞的技巧已经达到一个顶峰,很难突破。而情感是需要依托技巧来实现的,离开了技巧,情感也就失去了载体。为此,人们开始探索用芭蕾舞剧来训练和实现芭蕾舞情感和技巧的融合。如《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芭蕾舞作品就是鲜明的例子。如果一名演员能够胜任一个剧目的表演,那么他的技巧与情感的表现能力一般都是很强的。因此,演员在舞台演出中,应将剧中人物的情感自然地融入到技巧中,让技巧变得更有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因此,多样化的剧目训练和演出有助于芭蕾舞情感与技巧的迅速融合。

三、结语

情感与技巧的自然融合是芭蕾舞自身发展、演员自身发展、观众审美提高的需要。作为芭蕾舞的从业者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兼收并蓄,通过多样化的剧目训练与表演,使情感与技巧巧妙结合,丰富芭蕾舞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注释:

①诺维尔.舞蹈和舞剧书信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07.

②诺维尔.舞蹈和舞剧书信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03.

③诺维尔.舞蹈和舞剧书信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

丛 刚(1977-),男,山东威海人,单位:辽宁芭蕾舞团,二级艺术指导。

猜你喜欢

芭蕾舞技巧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芭蕾舞女
跳芭蕾舞
指正要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