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无名的裘得》中性与道德的矛盾

2016-05-09司丽娜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6期
关键词:中庸道德

司丽娜

摘 要:作为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作品,无论是从写作技巧,主题思想方面《无名的裘德》无疑是成熟的,先进独到的。小说通过描写乡村青年裘德在追求完美的婚姻与梦想励励不得志的一生,生动形象的揭露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世俗,宗教的蔑视以及倡导自由的婚姻等先进的思想。哈代的这种具有前卫性的视角使得《无名的裘德》在文学批评界荡起了千层浪。近些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与专家对该作品进行了全面而又细致的探索与研究,有的甚至已经超出了作品中所体现的道德,婚姻,宗教等基本领域如女性的意识,两性的认识,家庭伦理等方面。本篇论文着重于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做类比的视角来解读《无名的裘德》中性与道德的矛盾关系,最后得出应该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庸的态度对待此类问题,进而使人们以比较理性的态度对待婚姻中出现的类似的问题。

关键词:中庸;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道德;维多利亚时代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6-0-02

一、激进的性意识

作为一名没有任何背景的乡村青年,自小就是孤儿的裘德的世界无疑是单纯的。他自小就刻苦自学渴望考上梦寐以求的基督寺大学。在遇到他的第一任妻子伊莎贝拉之前,裘德的世界就是这样简单而充满希望的,是一个跟女孩说话甚至都不好意思的青年。然而命运的安排具体说是伊莎贝拉的精心安排下使他卷进了无情无爱只有纯粹性欲的漩涡。在河边洗东西的伊莎贝拉与女伴一起想戏弄一下刚巧路过的裘德,因为裘德天生长得白皙俊俏而且是个读书分子,很适合当时的维多利亚时期少女的择偶标准,于是伊莎贝拉将手中的猪的性器官随手就扔向了裘德并反过来埋怨是裘德的不是。无疑即使在今天的社会看来伊莎贝拉的行为胆大的,无耻的,更何况是在对女性行为有多种约束行为的维多利亚时代。她的行为赤裸裸地显示出她强烈的性欲以及对当时所被提倡的所谓的道德规范的蔑视。与此同时,她在与裘德争论的过程中,少女娇嗔的一面也显示的一露无疑,激起了裘德最原始的性欲望。于是一场以性爱为基础的让裘德误以为是真爱的暧昧之情正在来俩人之间孕育而生。不久之后二人就确立了恋爱关系并且同居生活在了一起,由此体现了裘德对性的渴望以至于他的行为完全受了欲望的支配开始了毫无感情的情欲婚姻。性对于裘德来说也是一种婚姻悲剧的催化剂使他反复陷进婚姻的漩涡无法自拔。而小说中的另一个主人公裘德的表妹苏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漂亮女人,为人亲和并有着独特的气质,因此裘得第一眼就爱上了她并有无法自拔的趋势。相比较裘德的热烈的追求,苏是比较理智的,反复提醒着自己一旦她与裘德的结合必将遭到世俗鄙视的眼光以及社会道德的谴责。然而同样涉世未深的苏对性也有着少女的好奇,渴望与害羞的心里。尤其是面对认真,英俊的,与她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的表哥裘德时。就这样,再经过一番灵与肉的挣扎后,她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转身投向了裘德的怀抱。然而苏与伊莎贝拉对待性的态度本质都是渴望的却又有着实质的不同。苏对裘德的感情是经过深思熟虑,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上的,尽管后来她的坚持并没有持久。伊莎贝拉对裘德的追求完全是处于纯粹的追寻性刺激的原因,因而是不负责的,肤浅的。小说中的另一个配角费劳孙先生是裘德的启蒙老师,他被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苏深深地吸引到了,并由此展开了含蓄而热烈的追求。纵观小说中的人物,他们对性都有着进一步的先进认识并为之痴迷执着过,虽然结果并不都是圆满的。伊莎贝拉的性是露骨不负责的,裘德的性是盲目而又认真的复合体,苏的性认识是理智却也深陷其中的,费劳孙的性是同样是认真,渴望以至于跨越年龄的差距。

二、落后的道德意识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经历过工业革命的高潮,一些相关的社会思想也逐渐提高,如女性的地位。然而纵观整个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体系,整体依旧处于萎靡,落后的状态。尤其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后期,伴随着英国工业霸主地位的下降以及美国,德国,法国等大国工业的高歌猛进,这种道德的回弹愈演愈烈,女人的幸福完全建立在伴侣的地位,各个领域之间的投机倒把使得各个部门的设置都只是为富人们开的方便之门,普通的百姓只能望尘莫及。在这样低糜的环境下,人们的欲望是被压抑的,心理承受打击的能力是脆弱的,心理环境是扭曲的,甚至是变态的,穷人们想进入上流社会的理想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只是痴人说梦罢了。正因为这种落后的道德体系的压抑,引起了主人公们普遍的不满以及愤懑。伊莎贝拉把裘德视为理想的丈夫却不带有爱的因素,当裘德卧病在床的时候,她毅然决然的离开并选择下一个能够满足她的欲望和带来财富的男人。表现了她对这种道德体系的蔑视却也深陷其中,不能摆脱它的束缚以及影响。这种反应体现在苏的身上,当初她不顾世俗的眼光与表哥裘德的结合已经是背叛了道德,而她亦是全心全意的维持着这段见不得光的婚姻。他们不能像普通的夫妻那样光明正大的领证,所到之处总会受到邻居们的指指点点,甚至连租个房子都成了奢侈的要求。即使在别人眼里是异类的他们生活的是那么颠沛流离,悲惨,苏仍然尽她最大的努力照顾着这个家,甚至对伊莎贝拉与裘德的孩子她也没有放弃。然而对于道德的谴责对于苏这样成熟稳重的成年人还能勉强承受的话,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天大的灾难了。裘德与前妻的孩子小时光本来就是一个极其缺失亲情的孩子,他的内心是极其敏感和脆弱的。在被生母抛弃被继母苏接受后,本以为生活正在慢慢变好,结果却发现即使如圣母玛利亚的继母也对生活无能为力时,他便彻底地绝望了,为了早点结束这种痛苦的煎熬,他选择了一条最危险,最有效的捷径:杀死了同父异母的俩个手足并自杀。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小时光的悲剧是他的父母被性和道德束缚的牺牲品。而苏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打击,貌似认命的实则依然反对,憎恶这种道德的无奈的态度回到了费劳孙身边。

三、矛盾的形成及解决

本文的矛盾线索是很明了的,随着工业的向前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社会才能达到一个相对的稳定的状态。这就好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生产力的发达程度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不协调时,做出调整的一定是生产关系。维多利亚时代前半时期正是处于工业发展的巅峰,即使后期有所下降,其生产力和工业化水平仍处于世界的顶端行列。而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道德体系仍然是保守的落后的,与人们渴望新鲜事物,寻求个性解放的好奇心理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发生了严重的脱轨,也就必然会引起不正当,畸形的社会关系。各个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无一都是这由种情况引起的。起初对这个社会抱有幻想到失望再到最终的绝望。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儒学的中庸之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作为解决问题的参考。作为中国文学的鼻祖,儒家学派的作品称得上有国粹的地位,无论是君王如何治理国家,百姓生活琐事的解决都有过它深深的影子。而对于性与道德矛盾的解决方法在中庸中也是有迹可循的。无论是极端的只重视精神忽略社会道德的约束如苏与裘德的结合还是只安于道德标准只顾欲望的俩性的结合如裘德与伊莎贝拉都是不合理的。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极端因此结果自然不是令人满意的。也许唯有两者兼顾的同时才能达到期望的最大值,损失与痛苦被降到最小值。

四、结论

无论在什么时期,每个国家都会有各个相应的社会形态,它包括了为生存在这个国家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同的道德体系。它可能是落后的,先进的,取决于生产力的发达的程度。一旦生产力的发展程度高于道德体系,那么相应的道德体系就可能是落后的,而这个社会又不乏有进步的人,于是有些人就会以激进的行为表示自己对这个社会的不满。《无名的裘德》中的主人公就属于这种情况,他们都对性有着追求却又摆脱不掉社会道德的枷锁。因此最后所采取的极端的方式使得他们伤痕累累。儒家的中庸之道实则是一剂良药,在两者兼顾的情况下达到期望的最大值,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起点并循序渐进地进行着,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西格蒙特:《性爱与文明》.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

[2]哈代:《无名的裘德》,张若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

[3]陈为艳,试论哈代作品的艺术缺陷[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

猜你喜欢

中庸道德
人的伟大
中庸自明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有必要制定从政道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