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十一章宫廷政变

2016-05-09雪域英雄

青年文学家 2015年4期
关键词:韩世忠赵构岳飞

雪域英雄

明受政变

这是件什么事呢?这件事就是朝廷的高级将领苗傅、刘正彦发生了叛乱。这两个人在金人把二帝掠走之后的第一次南下的过程中,一直保护着孟太后南下,从江北往江西,最后一直到杭州,手下也有些兵马,在当时混乱的朝廷之中还是有一些威望的。

但是,冲突就是在这里,在苗傅和刘正彦的眼中,他们是卖命的将领,整天在外面为着这样一个小朝廷出生入死,可是最后得到的奖励还没有皇帝身边的宦官多。

中国自古宦官与皇帝之间就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宦官实际上也就是皇帝的家奴,如果把皇帝看作是普遍的官宦之家,那么宦官只不过是那些打杂的奴役。但是,因为皇帝的特殊地位,所以宦官也跟着沾光,奴役最后也成了奴役别人的主人。

宦官凭借和皇帝频频接触的机会渐渐地取得皇帝的信任,开始干涉朝中的一些事情,朝中的一些人要想获得皇帝的升迁或者好感,都首先要通过宦官的传唤,有皇帝身边亲信宦官的这层关系,想要升迁绝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可是,勾结官宦这是很多有志气的武将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对于这些武将来说,他们不过是一群不是男人的男人,根本就不配和他们这些血洒沙场的人物相提并论。可是,这个世道就是这样,如果你不去勾结,自然还有其他的人去巴结他们,在苗傅的眼中,都统制王渊就是不知廉耻的马屁精。

王渊和苗傅刘正彦一样是当初大元帅府的人,刚开始大家的地位并没有什么差距,可是几年下来,这种差距就慢慢地显现了出来,当时赵构最信任的一个宦官就是康履,康履原本就是康王府的家奴,跟随赵构有好多年的历史,在赵构的眼中,康履在最苦难的时间都跟随着自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所以朝廷之上很多指令都是康履去宣传、去处理。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当官的眼光也是‘血亮的,只不过两种血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当官的当然也需要雪亮的眼光,不然怎么发现自己提升的机会,不然怎么发现领导的爱好,不然怎么知道下一步路该怎么走。

康履是赵构身边的红人,是新皇帝身边的红人,朝廷之上所有能够拍马屁走关系的官员首先嗅到了这股风,都跑到康履身边来。

人一红就很难不腐败,特别是在官场这样地大染缸里面,因为一个人想要保持廉政的确不难,难的是在腐败这个大染缸里面,想要一直保持不腐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一个家奴,一个不健康的人要想保持这种廉政简直是笑话,康履开始腐败了,在这样一个腐败的大染缸里面。

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好处,来自所有官员的礼品在康履家中慢慢堆积,这些人当中尤其有一个人与康履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这个人就是王渊。

苗傅和刘正彦最后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密谋叛乱,就是因为王渊和康履二人,二人各自都有一个憎恨的对象,苗傅恨王渊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劳,官位却在自己之上。而刘正彦恨,自己带着属下的一批兄弟在外面出生入死,康履小人却奖赏不明。

有了共同的目标,苗傅和刘正彦就开始密谋起来,密谋怎样把王渊和康履除掉,开始事情也就是停留在除掉二人的身上,后来密谋着密谋着,二人的野心也就大了,他们开始想废了赵构,索性立赵构的儿子,由二人做辅政大臣,以后看还有谁在自己面前指手画脚。

当然二人的密谋只是在他们两个人之间进行,只要他们两个人在部署之上达成了一致,一切事情就都好办了,因为在当时的军界,痛恨王渊和康履的人并不只是他们两个,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们才有这样大的胆子。

事情商量好之后,首先用来起事的是二人的亲信部队,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五日这一天和平时一样,苗傅和刘正彦照样不动声色的上朝,实际上在王渊回家的路上早已经埋伏好了自己的兵马,王渊对危险毫不知情,他不知道他早已经成了别人砧板之上的鱼肉。

在朝廷之上王渊依然趾高气扬,因为现在军界基本上是他说了算,在皇帝的扈卫之中,他的官位是最高级别。苗傅和刘正彦,这两个人之前还是朋友,现在呢?现在是自己的下属,下属就不能做朋友,这样会降低自己的身份,这是很多领导内心真实的想法。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就是,正是因为这两个自己看不起的下属,在这一天自己回家的途中安排着人暗杀自己。

早朝完毕之后,王渊带着自己的人回府,王渊也还算是一个比较有防范之心的人,身边的扈卫也有几十上百人,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苗傅和刘正彦竟然真敢以下犯上。

等他明白过来的时候,早已经晚了,苗傅和刘正彦的伏兵从桥底下全都涌出来,王渊根本就没有出路,唯一的出路就是想办法突围出去。

可是苗傅和刘正彦既然敢这么干,就不可能让你王渊逃跑,他们选的人都是军中绝对的好手,很快王渊身边的人就被斩杀了大半。

王渊也不是吃素的人,毕竟在军界混了一段时间,武功也还有一些,不可能就这样束手就擒,不服输是军人身上美好的品质。

可是,双拳难敌四手,况且苗傅和刘正彦都是军中的骁将。片刻便将王渊斩杀于马下,杀了王渊之后,首先是封锁消息,带兵把王渊的府上剿杀干尽,以免留下后患,然后带兵包围康履府邸。

这件事情似乎发展得像后来的太平天国中的北王韦昌辉带领人马包围东王杨秀清的府邸一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之后,腐败开始滋生,东王杨秀清也开始挑战天王洪秀全的地位,无论是在府邸人数还是在规模上都想要与天王洪秀全平等。甚至数次假装天父附身,而洪秀全不过是天子,天子自然要听从父亲的安排,因为杨秀清的这个举动,天王洪秀全吃了好几次亏。

眼看着东王杨秀清的野心日益滋长,长此以往,势必会危及自己的地位,因此必须首先除掉东王杨秀清。在当时的情况下,外边的清政府还在虎视眈眈,而太平天国内部却在勾心斗角,最后弄得韦昌辉一夜带人将东王府剿杀干尽,东王府两万人,韦昌辉未留下一人。

现在的情况正一样,金人还在长江北岸虎视眈眈,内乱就已经开始了,包围康履的府邸之后,苗傅当即就宣布:“没有胡子的男人全都杀掉!”想想这句话,定然是对宦官恨之入骨。

属下人也不留情,当时军中有谁不恨宦官?所以康履府邸的三千人当即被剿灭,唯一令苗傅和刘正彦遗憾的就是康履跑了。

康履的确跑了,一路跑到皇宫里,赵构闻说此事,身子当即就软了,本以为刚刚避开金人的锋芒,可以好好休息一阵子,想不到内部又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现在朝廷未稳,苗傅和刘正彦都是扈卫将军,这样的叛乱是最伤脑筋的事。虽然朝廷还有一批大将,张俊、刘光世、韩世忠、曲端等,但此时这些大将都在前线阻击金军,离杭州城千百里之遥,哪能说回来救驾就救驾的。

但是话虽如此,赵构还是命人先将宫城关住,至少留给朝廷想想办法的时间。城门关住没有多久,苗傅和刘正彦就带着兵马来到了城门外,一个士兵手上还举着一根旗杆,如果是一根普遍的旗杆就不用特意来说了,那是一根并不普遍的旗杆,因为上面穿插着王渊的头。这样公然地挑衅,而且挑衅的对象是当朝的皇帝,所有人的心里都明白,苗傅和刘正彦是真的反了,而且没有丝毫的退路了。

该怎么办?苗傅和刘正彦让属下的这批人气势汹汹地叫嚷着交出康履,朝廷之上包括康履本人都知道,这样把自己交出去之后会是一个怎样的后果。

所以,康履开始跪在赵构的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赵构求情,顺便回忆历史,说想当年皇上生病的时候我整夜地照顾,第二天还帮您倒夜壶之类的事情。但是一切都已经打动不了赵构,不管赵构心里舍得不舍得,他只有一个选择,他要息事宁人,他要稳固刚刚定下来的江山,怎么办?只有交出康履。这是所有的人都会做出的一个丢卒保车之举。

“WC,苗傅、刘正彦,敢这样对朕,看朕之后怎么收拾你们?”赵构心里这么想着。

可是赵构没有想到的事,苗傅和刘正彦二人要求的事远不止于此,把康履交出去之后,苗傅和刘正彦当着这位年青皇帝的面把康履给腰斩了。血溅皇城,赵构却还不能发脾气,只能对城下的这两位将领好言相劝,能忍方为大丈夫,赵构想。

城楼之上陪着赵构站着的是黄潜善、汪伯彦还有刚刚升为宰相的朱胜非,赵构不失时机地把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位宰相免了,希望可以平息众将士心中的怒火,当然这些都是朱胜非的主意。

可是,苗傅和刘正彦二人还是在城楼之下冷笑,冷笑,这样的笑声在赵构听来是那样地不自然,这样地笑声又让他回想起了三年多前,在金营的那段最难忘的日子。

谁知,在冷笑中,苗傅突然从兜中拿出一样东西,诏书般的东西,苗傅开始大声地念出来,赵构一听,脸一下子就变得紫了。

上面到底写了什么,上面全都列着赵构的罪状,说赵构自从继位以来,大用宦官,父兄被金人掳走,却不为所动,不想着为父兄报仇,只知道逃避,虽国家未稳,但却纵情声色等等。

当然苗傅和刘正彦所列赵构之罪状都是真实的,但是敢这样列出当朝皇帝的罪状,这绝对是一件大逆不道之事。

苗傅和刘正彦这样做了,就是犯了十恶不赦之罪,是叛臣,可是这两个叛臣,现在举朝都拿他们没有办法。

苗傅和刘正彦两个人这样数赵构的罪状是为了什么,为了逼赵构退位,顷刻在苗傅和刘正彦的带领下,城楼下面响起了一片让赵构退位的声音。

谈判,现在双方只能以谈判了事,因为打战根本不现实,朝廷根本就打不过苗傅和刘正彦,朝廷虽然有人,但是人都不在身边。

事到如今,双方都把谈判的条件摆了出来,双方也都知道自己这边谈判的砝码。经过反复的商量,双方最后决定赵构退位,不过还是享受太上皇的待遇,由赵构的儿子赵尃继位,孟太后垂帘听政。

赵构之所以能够接受这个决定,是因为他始终都相信会有人前来解救自己,外面有一批带兵打战的大将,这些大将都不可能服从苗傅和刘正彦的领导,当得知政变之后,他们肯定会率兵打回来。只要保证苗傅和刘正彦不伤害自己,自己最终还是会重登皇位的。

苗傅和刘正彦还是遵守承诺的,并没有伤害赵构,只不过把赵构软禁在了皇宫之中,他们之所以没有伤害赵构,是怕这样会惹怒了在外带兵的张俊、刘光世和韩世忠,这些人都是镇守一方的大将,要是让他们联合起来,后来不堪设想。

所以,他们两个始终把赵构留在自己的手中,就是拿赵构这张王牌要挟外面的这三大将,别乱来,乱来我就弄死赵构。

同时,苗傅将新朝廷改为“明受”,自己当然就是名正言顺的辅政大臣,实际上朝廷之上的一切事都由他和刘正彦在决定,太后一个妇道人家根本就不管事,毕竟历史上没有这么多慈禧太后,而赵尃此时还只是一个三岁的娃,还根本不懂事,怎么可能处理政事,而苗傅自然也不可能让朱胜非掌权。

作为宰相的朱胜非此刻也成了一个傀儡,但是他却能够利用傀儡这个身份在苗傅和刘正彦眼皮底下活动。朱胜非在政变之后没有多久就找到了梁红玉(韩世忠的妻子,当时韩世忠的妻儿都留在杭州城内),让梁红玉去找韩世忠,让韩世忠与张俊等会合,带兵回来杭州。

正巧,苗傅以明受政府的名义,来找梁红玉,对韩世忠大肆加官封爵,目的是为了笼络韩世忠,并让梁红玉将明受政府的诏令亲自带给韩世忠。

事情的转折就在这里,梁红玉自然对苗傅好言一番,无非就是让韩世忠接受明受政府的爵禄。等到会合韩世忠之后,将杭州城内的情况虚虚实实都告诉了韩世忠,与此同时在外面的文官张浚与武将张俊早已经会合,二人商量好,只要拉拢韩世忠之后,打回杭州城便不成问题。

三人就这样一拍即合,赵构想得没错,这几位大将谁都不想屈服于苗傅和刘正彦。有几大将领的带领,队伍很快就打到了杭州,苗傅和刘正彦一看势头不对,赶忙撤出杭州城,实在没有想到韩世忠等几位将领速度这么快,京师的防卫还没有做好,他们就打了回来。虽然苗傅和刘正彦逃出了杭州城,可是韩世忠一路紧追不舍,最后终于将苗傅击毙。

韩世忠经过这一次的战斗终于站到了与张俊、刘光世平等的地位上,成为当时真正地三大将领之一。南宋中兴四大将已经聚集了三个,就等岳飞登场了。

事态平息之后,张浚就自动请缨来到了陕西,毕竟朝廷之上众人也还不糊涂,大家心里都明白,要想恢复中原,必须先首先守住陕西五路,只有陕西五路巩固了,才能与中原一起,兴兵北伐,只有这样才能有胜算。

早在赵构改元开始的两三个年头里,陕西就发生了数次大战,兀术也在陕西混过一阵。如今朝廷把张浚派到陕西去,节制诸路兵马,只是为了把握全局。

死里求生

皇帝高官们虽然都逃出了扬州城,可是苦了这批百姓,兀术的兵马在很快时间内就到达长江岸边,对于依然守在江边的这批人自然是不会手下留情。

皇帝远远地逃了,兀术自然不会简单地放过,派人前去追赵构。自己先留下处理善后事宜,这个事宜就是完全夺取宋朝在江北的地区。

长江岸边,建康城变成了一个孤城,可是金人的兵马日复一日地逼近,杜充就是闭门不出,他怕把属下的这些人派出去迎战,到时候出了个什么问题,谁来守卫建康城,自己的一家大小怎么办?

所以,无论属下人怎么劝他,他就是不为所动,NND,打战这么拼命干嘛?可是,兀术并不想耗下去,全军渡江。这一下,杜充就慌了,只要兀术渡江,马上就会攻建康城,杜充真真实实看到了危险,匆忙命令岳飞跟随都统制陈淬一起拦截兀术。

可是,乱世之中,每一个统制都有自己的兵马,都有自己忠心的军队,每一个人都不想失去这个立足于乱世的资本。

派出去的诸将都各怀鬼胎,战斗才刚刚出现一点不顺,马上就有人逃了。第一个溃散的是大将王夑,一溃众溃,这是当时战争的普遍规律,岳飞虽然还想一个人撑住局面,但兵力不够,根本拦不住兀术的军队,军队溃散,岳飞只能将军队先带到建康旁边的钟山,等待时机再出击。

令岳飞没有想到的是,杜充投降了,杜充本来就胆小,如今派出去战斗的这一批将领们都跑了,也没有人顾得上建康城了,杜充心里明白,再这样坚持下去,小命不保,所以投降对他来说是最明智的选择。

杜充投降之后,岳飞可真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本来部队还有一个根据地,现在连这个最基本的根据地都没有了,而组织被赵构带着逃跑了,现在与组织也失去了联系,一切辎重粮草自然都要不到了,以后部队要怎么发展一切都要看他的选择,是落草为寇还是继续做官军,是现在摆在岳飞面前迫切需要抉择的路。

现在岳飞正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部队虽然驻扎在钟山,但时刻都是不安全的,因为兀术的大军就在附近。在钟山休息的当晚,就有人对岳飞的领导权提出了异议,认为现在敌人强大,这么硬打不是办法,只能委曲求全,先向金人示好,等到了自己实力强大的时候再反戈一击,到那时恢复中原就唾手可得了。

戚方等首领更以实际的行动告诉岳飞,与其做这种没用的官军,他们还不如落草为寇,当即带上人马离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岳飞为了稳定军心,为了保证自己的领导权,必须在军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当即发表了一项演说,声泪俱下,首先以情打动之,如果这样还不行,再来武的。加之岳飞的好朋友傅庆带头赞同岳飞的领导,一群人就这样心甘情愿地跟着岳飞混了,岳飞也算是第一次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装。

知道岳飞人马不多,第二天兀术就派人和岳飞干了一场。但是一时间想要消灭这支武装,似乎也没有可能,还好为患不大,所以兀术心安理得地带着人马奔杭州而去。

海上大逃亡

可是,等兀术来到杭州的时候,赵构皇帝早已经跑到明州去了,兀术只能跟着赵构的屁股跑,赵构打战不怎样,但是说到逃跑的功夫,那绝对是顶呱呱,要是当初钦宗皇帝有赵构这么好的“远见”,或许也不至于落得如今北方受苦的下场。

赵构跑,兀术追,两个人就这样在王朝境内玩着猫捉耗子的游戏,后来赵构实在是在陆地上跑不动了,不知道该怎么跑下去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因为兀术属下都是骑兵,行兵速度甚快,很长的一段距离,他们在几天之内就能够追上来,眨眼间兀术与赵构之间的行程只有三天时间。照这种速度,迟早都会被兀术抓住不可。

该怎么办呢?赵构的属下还是有强人的嘛!毕竟这一群人都是经过科举出身,想两个逃命的办法,对他们来说还不是小Case,吕颐浩适时地献上了很好的一计,渡海啊!金人都是北方的骑兵,骑马还可以,可是在海上航船,那是他们的弱项,我们现在就是以我们的强项对付他们的弱项,就不相信兀术这小子还能追上。

赵构听到这个意见之后,马上就不头疼了,心里的那块大石头也落了地,因为吕颐浩的确说的很在理,兀术没有可能在海上还能追上他们。

可是,赵构和吕颐浩似乎想错了,兀术并不是一个这么轻易说放弃的人,当得知自己的如意算盘打错的时候,恐怕吕颐浩连死的心都有!

兀术的北方人马虽然不会航船,但是他们有武力,只要有强硬的武力在手,就会有人为你办事,这是任何时代都行得通的道理。

所以,兀术找到了当地的一些农民来为他们办事,兀术对这些农民说:“你们是良民,是好老百姓,只要你们为我们做事,可以不杀你们,你们一家也是安全的,而且还能得到奖赏!”

也不知道是被兀术的武力吓到了,还是被兀术的好处诱惑了,总之就是兀术当时找了一些人并且弄了一些船,将属下的这些人全都装到船上去。

毕竟在民族对立的时候,人民内心的这种强烈的民族感还是能够被激发出来的,在当时人看来,汉人和女真人就是两个决然对立的民族,所以汉人都不会心甘情愿地为他们卖命。

这些人虽然做了兀术刚刚建立起来的水军的向导,但是这些人心里却在打着另一个算盘。这些人都是当地的渔民,所以,他们都很熟悉当地海域的性格,什么时候会有台风,什么时候会有飓风。

他们知道凭借他们本身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把这些强大的金人怎么样,那就借助于大自然的力量。

这些人将兀术的船队在大海之上茫茫地带着转了几天,一直等飓风的来临,一切都在他们的算计当中,自然不会有错,最后兀术的水军遭遇到了飓风,部队损失大半。兀术也只能望洋兴叹,NND赵构命还真好,上天还不想绝宋王朝。

实在不知道,要是当时这几个渔民真正死心塌地为兀术卖命,要是兀术死心塌地一定要追上赵构小儿,真不知道赵构带着他的小朝廷会逃到哪里去,或许一直过东海,出太平洋,最后抵达美洲,发现了那块新大陆,然后把小朝廷就安插在那块新大陆之上,在那里安家立业,从此历史上的南宋王朝就建立在美国的版图之上,这样也是很名正言顺的事情,因为那才是12世纪的事,比后来的什么哥伦布发现美洲要早上四百年。想想,这四百年能做多少的事情啊!美洲那块土地之上没有多少的人,有的话,也只是一些土著居民,这些居民使用的工具什么的,都还太落后,在宋朝的时候,中国在哪方面不是领先于世界,真正的火药不也真正在宋朝发展起来吗?在美洲建立新王朝,又没有强大敌对势力的骚扰,那种发展绝对是超然的,经过四百年的发展,或许就慢慢地步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等到哥伦布带着那少得可怜的人来到美洲的时候,也只能向宋朝的王朝磕头行礼了,回去的时候,在从天朝带点小礼物回去,新航路的剧本也就只能写到这里而已了,今天的美国也就不是美国了。以后问起,中国最大的湖泊是什么的时候,就不用回答:“是鄱阳湖!”

“不对!”

“哦!那就是洞庭湖,因为水土流失严重和围湖造田,所以洞庭湖的面积才会缩小,所以可能就是洞庭湖!”

“还是不对!”

“那还有什么湖,总不会是青海湖、巢湖什么的吧!”

“不是、不是!是太平洋湖!”

如果历史在那段时间开始改写,或许今天世界上语言使用最多的就不是英语了,就会变成汉语,这样也就解决了无数中国孩子的最紧急的一个难题。

历史就是历史,今天的美国之所以还是美国,可能就是当时兀术没有继续追下去,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两种事情之间都有可能建立起来联系。

怎么办?既然追不上赵构小儿,也只能返回去了,总不能在海边等赵构一世吧!所以,兀术开始在南方烧杀抢掠起来,只要是兀术的军队经过的地方,就别想还保持原样。之所以后来的宋朝人都这么讨厌金兀术,这就是很大的一个原因。

猜你喜欢

韩世忠赵构岳飞
兵王韩世忠(五)
兵王韩世忠(四)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故事
谁是帝王之才
岳飞
谁是帝王之才
岳飞故事稗钞·序
少年赵构亦英雄
更 正 启 事
岳飞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