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管家的“三级跳”
——记北京建工建研院材料所副所长王靖

2016-05-09陈伊

工会博览 2016年25期
关键词:大管家副所长减水剂

□陈伊

大管家的“三级跳”
——记北京建工建研院材料所副所长王靖

□陈伊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材料研究所的副所长王靖,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从最初的青涩学生成长为材料所的核心骨干,从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到合同管理以及清欠工作,每一次工作角色变化都是一次华丽的转身,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三级跳”,被研究院领导誉为材料所的“大管家”。

王靖初到研究院材料所之时,正值聚羧酸减水剂研发的起步摸索阶段,而课题负责人的突然离职,让刚刚参加工作的王靖临危受命。在原副所长的带领下,聚羧酸减水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随后,材料所在高铁市场一路高歌猛进,聚羧酸减水剂陆续中标京沪高铁、武广高铁、京石客专等国家重点工程,累计销售额超过15亿元,材料所也从弱小所成长为建研院第一大所。

2010年,北京市科委启动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工作,材料所成功申请到“北京市功能性高分子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北京市科委首批授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单位之一。王靖成为中心科研管理的主要负责人,顺利地完成了她人生的“第一跳”。

在王靖的带领下,中心组织申报了近20项市、区级科研及补贴项目。获得研发资金2200多万元,其中包括国资委资金资助2项、资金支持700万元、市科委课题立项4项、资金支持900万元;市建委墙改基金2项、资金支持160万元;海淀区等10余项、资金支持450多万元,极大地鼓舞了材料所技术和科研人员的士气,为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强有力地推进了材料所技术研发和技术储备工作。

2009年,材料所的规模从2008年的2400多万元骤然激增到 1个多亿,2010年、2011年到达4个亿的规模。规模的扩大带来的自然是内部管理的加强,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以前的手工式记账完全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她在“干中学,学中干”,结合自身经验,制定了以项目为单位的成本核算流程,在材料所全面实现了以项目为单位的成本核算,为材料所的经营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2014年以来,王靖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具体需求,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与信息化工程中心的同事一起开展需求分析,根据具体需求和使用反馈反复调整管理平台,形成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统计报表和客户档案四个模块,为材料所的经营决策提供了实时、准确的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材料所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2014年,王靖全面接管材料所合同管理及清欠回款工作,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细致梳理了全部履约中的400份合同,发现很多合同资料档案不齐全。为了避免风险损失,王靖对1.7亿元的债权逐个进行年度应收款确认,对于个别风险较大项目亲自办理诉讼时效接续等证明资料。截至2015年底,累计发送催款函90份、律师函28份、诉讼13项,收回接近时效欠款2000余万元。

青县荣盛266万元的应收账款,涉及四个单位和一个个人,债务关系极其复杂。建研院材料所作为债务关系末端的债权人,掌握的证据十分有限,是材料所应收款中风险最高、难度最大的一笔。王靖多次与律师商讨案情,甚至多次前往施工方和债务人的住所,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在未提请法院诉讼的情况下追回全部欠款266万元。

未来的“十三五”,研究院要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兴企的“3+1”和产业兴企的“4+1”战略。形成三大类技术或产品,即“高技术类”、“新材料类”和“检测咨询鉴定类”。以“新材料类”的产业和技术支撑研究院未来发展的规模,而以“高技术类”和“检测咨询鉴定类”来支撑研究院未来发展的利润,为对接资本市场做好准备。届时,研究院材料产业发展到5个亿,规模更大,责任更多,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三级跳”等着材料所的“大管家”。

特约栏目主持 戴明全

猜你喜欢

大管家副所长减水剂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基于净浆扩展度的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分析
基于神经网络的聚羧酸系超缓凝减水剂性能研究及应用
搅拌对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
语文是数学老师教出来的
颁星所 (短篇小说)
混凝土外加剂大全
两位“大管家”都要自动化
他是红军“大管家”,给主席送过救命粮
家有贤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