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予启:用“工匠精神”为中国品质代言

2016-05-09

工会博览 2016年25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高楼工匠精神

周予启:用“工匠精神”为中国品质代言

从“北京第一高楼”国贸三期到“华北第一高楼”天津津塔,再到“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一座座摩天大楼不断拔高着城市的天际线。但在这些建筑作品的总工程师周予启看来,它们的符号意义远不止是城市地标的变迁,更彰显了寻求突破的“中国高度”和追求卓越的“中国速度”。

周予启是建筑行业岩土专家,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总工程师。由他主持建造的建筑工程捧得了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多项大奖。

挑战最深基坑,筑就第一高度,周予启用始终如一的精益求精,诠释着“大国工匠”的品质。在周予启心中,“工匠精神”就是追求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当周予启成功将C100混凝土泵送到1000米的高度,成功解决了困扰世界建筑界的难题,人类建造千米建筑已经不再是梦想。然而,与一味追求建筑高度相比,周予启更看重建筑质量。“想打造建筑业的‘中国品质’,最需要把工程的地基打牢,把埋在地下的基础做好,才能做成良心工程。”

在同行眼中,他是“上天入地”的英雄,但周予启却笑称自己是“地下工作者”。万丈高楼基坑起,为了保证大楼稳如泰山,周予启愿意一次次深入到地下勘探、专研、检测。“有一句老话叫‘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些地下工程开工没有回头箭,容不得后悔。所以,我们要保证中国品质,首先就要从基础做起,精益求精。”

2014年12月,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工程顺利封顶。当大家都在仰望中国第一高的时候,却很少人关注到,正是周予启用创新运用“袖阀管注浆”工艺、减慢注浆管的提升速度等新技术征服了基坑深度达到60米的“中国第一深”,用稳如磐石的基底擎起了中国第一高度。

“提升技术生产率是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周予启说,“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时候,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引进国外新技术新装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我认为未来的建筑行业,关键应该在科技创新、科技创效,发挥‘工匠精神’,把每一个建筑产品做成建筑精品,为‘中国品质’代言。”

特约栏目主持 孟祥瑞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高楼工匠精神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劈木头,盖高楼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高楼万丈平地起
光影视界
高楼逃生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