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与口唇下-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2016-05-09乔卿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鼻蝶蝶窦垂体瘤

乔卿均 高 飞 汤 涛

河南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南阳 473100

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与口唇下-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乔卿均 高 飞 汤 涛

河南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南阳 473100

目的 对比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与口唇下-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112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成A、B 2组各56例。B组予以口唇下-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A组予以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比对2组肿瘤完全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平均术程、术中失血量及总住院时间等。结果 A组平均术程、住院时间及术后出血量等均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后A组肿瘤完全清除率为87.5%,显著高于B组的55.4%,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7%,显著低于B组的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垂体瘤患者予以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肿瘤清除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显微镜辅助;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口唇下-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

垂体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以青壮年男性为高发群体[1],可影响其身体发育及生育功能,对生活质量及健康安全影响较大。有学者指出,传统开放入路手术存在创口长、失血量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弊端[2]。显微镜切除术作为近年来临床治疗垂体瘤的新型微创术式,可有效规避传统开放手术的不足,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肿瘤清除率更理想。本次研究探讨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01—2014-08收治的112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通过颅X线平片、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符合《垂体瘤的诊断和治疗》[3]中相关诊断标准。男72例,女50例;年龄24~69岁,平均(42.6±3.5)岁;中位病程(2.4±0.5)a;肿瘤直径(33.6±3.2)mm;垂体大腺瘤72例,垂体微腺瘤30例,巨大垂体腺瘤1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成研究组(A组,n=56)和对照组(B组,n=56),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垂体瘤临床诊断标准及相关手术适应证;(2)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颅脑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恶性肿瘤者;(2)相关治疗禁忌证者;(3)中途转院、改变术式或随访失联者;(4)未成年或年龄>70岁者;(5)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或语言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均予以全麻,取仰卧位,头颅后仰30°,常规清理鼻腔、剔除鼻毛;B组予以口唇下-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使用浸润纱条填满鼻腔与上唇齿沟间隙(浸润溶液为0.1%肾上腺素),10 min后取出纱条;于左右侧尖牙上距齿唇沟5 mm处切口,切开黏膜并暴露梨状孔下缘;沿此方向分离鼻中隔,分离至蝶窦前壁后停止;咬除适量骨质,置入鼻窥器,鼻窥器下分辨并使用刮匙清理肿瘤组织,待确认无残留病灶后退出鼻窥器,缝合创口并结束手术。A组予以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使用浸润纱条填满鼻腔(浸润溶液为0.1%肾上腺素),10 min后取出纱条;Hardy扩张器扩张鼻孔以完成术前准备;于鼻腔内置入显微镜探头,寻找蝶窦开口,轻柔剥离蝶窦粘膜,打开鞍部,暴露腺垂体;观察并辨别肿瘤组织,使用刮匙清理肿瘤组织;显微镜探头观察确认无残留病灶后退出探头,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肿瘤完全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平均术程、术中失血量及总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指标对比 A组平均术程、住院时间及术后出血量等均显著低于B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指标对比

2.2 2组肿瘤完全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后A组肿瘤完全清除率显著高于B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肿瘤完全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予以显微镜辅助手术的A组肿瘤清除率显著高于采用传统术式的B组,同刘旭等[4]结论基本一致。研究表明[5],垂体瘤高发于垂体前叶,以腺垂体瘤居多,易受下丘脑促激素释放的影响。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学者发现传统的垂体瘤切除术虽可清理垂体瘤,但受解剖周围环境的限制,难以充分暴露病灶,常出现肿瘤清除不全情况,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部分患者还因术野受限而误伤垂体瘤周围密布的血管与神经,手术风险较大,对体质弱、耐受力差的老年患者尤为不利。显微镜辅助下垂体瘤切除术采用鼻蝶窦入路,术野清晰,充分利用显微镜探头可视化优势,全方位探查病灶,以最大限度清除肿瘤,降低肿瘤残留率,以此提升治疗效果。贾艳飞等[6]研究指出,显微镜辅助下垂体瘤切除术可凭借其术野清晰、操作性强等优势,帮助医师明晰病灶同周围正常组织间的关系,降低术中误伤风险,还能有效缩短术程,因其微创优势减少术中失血量,提升患者预后质量。笔者也对上述结论予以支持,发现经鼻蝶窦入路的A组患者总住院时间仅为传统术式B组的1/2,利于患者节省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治疗费用,经济性更突出。此外,本研究还发现,A组术后无鼻窦感染病例,猜测同创口小相关。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几乎为A组的2倍,说明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预后良好,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提升患者预后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吕春子等[7]研究支持上述结论。笔者认为,显微镜切除术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其疗效同医师临床治疗经验、操作熟练程度、医疗水平等因素紧密相关,难以普及推广,目前仍多应用于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中,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综上所述,对垂体瘤患者予以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肿瘤清除率较高,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术中失血量,对提高患者预后、促进病情转归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1] 刘赫,李溪江,黎庶,等.垂体瘤卒中与流行病学相关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12):998-1 000.

[2] 梁斗,姜洪,邓忠勇,等.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26例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4):502-503.

[3] 张天锡,赵卫国,孙青芳.垂体瘤的诊断和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70-95.

[4] 刘旭,郑涛,朱家伟,等.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6):588-590.

[5] 王玉玉,李刚,李毅,等.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2):1 317-1 318.

[6] 贾艳飞,陈群帮,侯睿哲,等.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垂体肿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3,23(18):1 137-1 140.

[7] 吕春子,张军花,彭玉平,等.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改良手术配合[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9):916-918.

(收稿2015-02-10)

R736.4

B

1673-5110(2016)07-0123-02

猜你喜欢

鼻蝶蝶窦垂体瘤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不同类型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垂体瘤卒中及垂体瘤头痛的关系研究
蝶窦分隔确定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位置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护理路径的应用探析
鼻内镜下经上鼻道—筛窦联合入路蝶窦开放术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