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皖江劲旅到蓝天雄鹰

2016-05-06叶定裕

铁军 2016年5期
关键词:敌机空军

叶定裕

空军某师的前身,可上溯至新四军第七师“皖南支队”。该部系皖南事变后突围出来的700多人组建,其中不少是军部教导队人员。部队高举抗日反顽大旗,开展游击战争,领受任务,重返皖南,创建红花山等根据地,活跃在皖南和江北广大地区。遵照毛泽东同志“集小胜化为大胜”的教导,该部经历近百次大小战斗,发展壮大到6000多人,成为著名的“皖江劲旅”。

智攻枣庄

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订《双十协定》,新四军第七师皖南支队被编入二十旅,旅长梁金华、政委黄耀南、参谋长周绍昆、政治部主任高立忠。12月,七师顺利到达山东临城(今薛城)、枣庄地区。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将王继美的汉奸部队3000余人改编为“国军”。枣庄的大型煤炭基地被王继美部占领。那里有相当坚固的围墙,四门四角筑有碉堡,墙上每隔一米左右有射击孔,墙外壕沟有大量的明碉暗堡,还设有电网、铁丝网、雷区等障碍物,被敌人吹嘘为“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1946年6月9日,七师二十旅等部接受攻城任务,限一夜时间解决战斗。战斗在当日黄昏打响。战前,指战员们筑工事、挖坑道,分别将炸药放在城墙底下坑道内,城门相继爆破后,指战员们攻入城内。捣毁敌指挥所,全歼敌人。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副参谋长王纲、旅长兼预定专员鲍国泉被活捉,王继美被击毙。10日晨战斗结束。此战全歼敌人3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

战斗结束了,可6月10日上午7时到下午7时,蒋军运输机却在徐州和枣庄间来回奔忙空投物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战前,师政委曾希圣嘱咐六十团一营营长季鸿和三营教导员,攻入敌人据点后务必迅速将电台和报务员控制住。事成之后,曾政委就用敌指挥官名义致电徐州国民党军绥靖公署,要求空投弹药、物资等。这真是“城墙开花,借机生弹”,蒋介石成了新四军名副其实的“运输大队长”,新四军增加了不少战利品。知道真相后,驻枣庄军调小组美国代表直骂国民党军是“笨蛋”。

飞兵激战孟良崮

1947年1月上旬,二十旅改为华东野战军六纵十七师,经历了淮阴、涟水、莱芜、孟良崮、临(朐)南(麻)、郓城、豫东(开封、睢杞)、淮海等重大战役战斗。

孟良崮战役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仗。5月12日,六纵奉命昼夜飞兵兼程北上,抢占垛庄,断敌退路,围歼七十四师。沿途山峦重迭,道路崎岖,天上有敌机扫射,地下有小股顽匪袭扰,部队连续飞奔两昼夜,急行军120千米。15日3时,十七师四十九团三营和兄弟部队抢占垛庄,歼敌100多人,敌辎重团1000多人赶赴垛庄来支援,也被歼灭,敌辎重团团长被俘。四十八团一营和四十九团三营分别向西向东和一纵、八纵打通联系,封闭了合围口子,使敌七十四师陷于绝境。

15日拂晓前后,马长炎副师长率五十一团占领待郎宅、大朝山、大望山,控制临蒙公路,与八纵取得联系,阻断敌八十三师增援七十四师的通道;师长梁金华、政委陈伟达、参谋长陈仁洪率四十九团抢占杏山、牛头山后向北挺进,并在泉山西北的山鞍部歼敌一个连,与敌争夺山头、高地。敌人依巨石、岩缝,居高临下,弹石横飞,不断进行反击。四十九团猛打猛冲,一举夺取椿树峪,占领了制高点,歼敌两个营,并迅速夺取了620高地。敌七十四师被迫猥集在芦山、孟良崮、600及东540、西540高地,人马拥挤,水断粮缺,但张灵甫仍负隅顽抗,一面求救援兵,一面收拾残兵败将,伺机突围。

5月16日凌晨,部队奉命总攻孟良崮。4时,部队发现540高地敌企图向东突围,六纵令十七师四十九、五十团与八纵并肩沿横山东侧向芦山攻击,敌官兵纷纷就擒,敌失去南面赖以扼守孟良崮的最后一道屏障。四十九团二营六连二班在班长张金牛的带领下,向敌人英勇冲击,在歼灭敌整编七十四师辎重团时,该班俘敌数百人,战后荣立集体一等功,被授予“张金牛班”称号。第三野战军《人民前线》刊登了该班的英雄事迹。

淮海战役俘敌中将军长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碾庄外围作战时,华东野战军六纵十七师奉命攻打大张庄。国民党守军以一个营兵力,凭借地堡顽抗。6日,爆破员多次爆破未成,攻击部队被敌人火力压制,伤亡不断增加。此时,五十一团三营八连战士张树才挺身而出,舍身炸掉敌人地堡。六纵司令员王必成亲笔撰写文章:“张树才同志在紧急关头,抱起炸药包、奋不顾身地扑向敌人,炸毁地堡,壮烈牺牲,为部队打开通路,为歼敌创造了有利条件。”新华社以《我淮海前线某部八连粉身碎骨爆破英雄张树才同志事迹》向全军广播,上级党委授予张树才“爆破英雄”称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模范党员和特等功臣。

17日黄昏,师长梁金华率部化装成国民党军,开着两辆坦克,抵近敌前沿阵地侦察。坦克大摇大摆地开到敌阵地前,梁金华等人主动喊话:“我们是第二兵团派来与黄(伯韬)司令联络的。”敌士兵喜出望外,纷纷爬出堑壕,迎接“援军”到来。但敌军官十分狡猾,不准士兵回话。侦察人员乘机仔细侦察了敌指挥所及工事的具体配置。

11月18日零时,六纵所有的火炮一齐开火,对敌黄滩阵地进行半小时的火力急袭,敌工事大部被摧毁,攻击部队迅速发起冲击。十七师两个团由西向东直插敌核心阵地,在坦克引导下,猛攻敌指挥所,敌指挥瘫痪。四十九团五连战士冲进四十四军指挥所,俘虏中将军长王泽浚以下官兵300多人。午夜枪声、口号声渐停,战斗结束,部队拂晓前陆续从黄滩撤出。歼灭敌四十四军指挥所,使得黄伯韬兵团最后据守的碾庄完全暴露在华野面前,之后部队总攻碾庄,全歼黄伯韬兵团。

十七师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中,共歼敌一个军部、一个师部、三个团,俘敌中将军长王泽浚以下官兵6000余人,毙伤敌近2000人,成为华东野战军主力师之一。

渡江战役打先锋

1949年2月10日,中央军委令全军统一整编,六纵十七师改编为二十四军七十一师。根据渡江作战需要,二十四军调归中集团,编入七兵团渡江第一梯队,渡江战役时为突击师。十七师原四十九、五十、五十一团分别改编为七十一师二一一、二一二、二一三团。

4月20日21时,中集团总指挥谭震林发出“开始渡江”命令,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二一一团从太阳洲南之大垮、周家口起航向紫沙洲上的姚墩、垮口急速前进。当最先头的船只距敌8米左右时各船上的轻重机枪、60炮向敌猛烈射击,二营、三营分别下船涉水登陆突击。三营八连排长张兴首先占领了敌人滩头阵地,端起冲锋枪带领全排向敌碉堡冲击,在姚墩登陆,打开了渡江突破口。该排从起航到登陆仅用15分钟,成为师“渡江第一船”的英雄集体。张兴后来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二、三营分别在姚墩、垮口登陆,21时20分就控制了沿江大堤,歼敌四四六团二营及八十八军炮兵一个连。二营攻占垮口后,一部直插紫沙洲向姚介套进至许家坝。20日22时许,仅二营就俘敌四四六团二营营长以下420余人,二营仅负伤3名同志;24时,三营和一营也相继进抵许家坝,于21日拂晓又歼敌四四五团一部及师重炮连一部,俘敌200人。

二一三团一营三连在渡江战役中与七十师攻占闻新洲。当离岸还有百米时,敌人疯狂射击,妄图阻击部队登岸。三连官兵们快速跳下船,在齐腰深的长江水中涉水冲锋。一个个地堡被攻占,一批批敌人被消灭。最终三连成功攻上彼岸,为后续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道路。战后,七十一师授予该连“渡江功臣连”荣誉称号。

中集团军突破长江天险后的4月22日,毛主席为新华社亲笔撰写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报道。

大别山剿匪除患

金寨县是国民党一度吹嘘的所谓第二战场。匪特盘踞在大别山东西300多千米、南北200多千米内,奸淫、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1949年9月1日,二十四军七十一师奉命进入大别山剿匪。10月2日,国民党吹嘘的第二战场指挥机关——“鄂豫皖人民自卫军总司令部”被彻底摧毁。七十一师受到华中军区、鄂豫皖边区剿匪指挥部、皖北军区、东线剿匪指挥部等领导机关发来表扬信和嘉奖令。

二一三团一营一连,面对凶恶残忍的土匪和复杂险峻的地理环境,智勇顽强。二排配合兄弟部队,采取巧妙的游击战术,在一周内解放了金寨,随后又活捉土匪司令黄英。全连官兵先后消灭匪徒百余人,并活捉“鄂豫皖人民自卫军总司令部”司令汪宪中将、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樊迅少将以下300多人,缴获各种枪支95支。1950年3月,中南军区鄂豫皖剿匪指挥部授予该连“智勇歼匪连”荣誉称号。

经半年多努力,七十一师共歼匪4600余人,消灭匪首多人,缴获良多。1950年3月5日奉命出山,圆满完成大别山剿匪任务。

援朝扬威鹰击长空

跟地面战争相比,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空战,更是一场实力悬殊的生死较量。战争爆发初期,美国及其盟国投入了强大的空中力量,各型作战飞机1200余架,而中国空军作战飞机不足200架;美军飞行员飞行时间少则1000小时以上,多的达到3000小时以上,志愿军飞行员飞行时间最多不足100小时;美军飞行员大多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战斗出动平均在300次以上,而志愿军飞行员刚刚放单飞,从未参加过空战。然而,志愿军空军却大显神威,击落、击伤美机425架,其中击落330架,自己被击落231架。中国空军一战成名。

在此期间,志愿军空军某师涌现出吴胜凯、韩德彩、蒋道平3名二级战斗英雄,孙忠国、蒋道平2名特等功臣,以及10名一等功臣、53名二等功臣和822名三等功臣。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1个、集体二等功6个、集体三等功28个。该师指战员荣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2枚、三级自由独立勋章18枚、二级战士勋章3枚、三级国旗勋章4枚、军功章1372枚。

雏鹰展翅初试锋芒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遵照毛主席“在陆军基础上建立空军”的教导,华东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七十一师抽调营以上干部筹建航空兵某师,空军又选调9名飞行技术好的干部,于1951年5月31日正式成立志愿军空军某师。

组建初期,面对朝鲜战场的严峻形势,师以临战姿态展开突击训练。在苏联军事顾问的指导下,经过近5个月的突击训练,空勤人员基本完成了飞行训练课目,地勤人员掌握了机务维护方法,机关人员熟悉了组织指挥程序。扎实的战前训练,坚定了全师官兵敢打必胜的信念。

1952年1月12日,空军某师进驻辽宁大孤山机场参加实战锻炼,全师认真贯彻“在战斗中成长”的建军方针,在兄弟部队带教下,于3月20日战斗中以3:0的战绩取得首战胜利,其中击落美国空军F-51飞机2架、击伤1架,大大鼓舞了部队的士气,推动了部队的战术学习。飞行员韩德彩在3月24日的一次战斗中飞机受伤后仍坚持战斗,一举击落F-80飞机2架。此战胜利,结束了该师在兄弟部队带领下的作战,走上了单独执行作战任务的道路。

钢板铺成机场跑道

说起来也许没人相信,当时的大孤山机场跑道,竟然是用钢板铺成的。

大孤山机场是临时性的野战机场,建在大孤山西南一块平地上。由于战事紧迫,指战员只能先在地面上垒麻袋包,再铺上一块块带孔的钢板,建成了新中国第一个钢板跑道的机场。滑行道、停机坪、机窝的牵引道等一般机场用混凝土的地方,也全用了钢板。钢板厚约6毫米,每块长约90厘米,宽约60厘米,四个边都有冲压成形的钩或孔,整个机场就是靠这些钩和孔,一块块地相互连接而成。由于钢板的强度不够,以致跑道、滑行道等偏软,飞机停在上面,主轮所压的位置明显下陷。当飞机起飞时,跑道上的泥灰满天飞。

机场其他设施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15平方米的旧木板房子成为战斗指挥所,里面只有一张标图桌,四部对空机、五部电话机。而一张木板桌与一个个帐篷,就是地勤人员的工作房。

没有瓦房,没有暖气,在零下30~40摄氏度的寒冷冬天里,指战员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共和国年轻的鹰

在抗美援朝空战中,该师共有31名飞行员取得击落、击伤敌机的战绩,是志愿军空军的后起之秀,被誉为“年轻的鹰”。

该师某团共击落敌机32架、击伤11架,空军授予该团集体三等功。某团飞行一大队二中队是享誉志愿军空军的英雄战斗集体,参战三个月,在人员无一伤亡的情况下,取得了击落敌机10架、击伤4架的辉煌战绩,荣立集体一等功。

吴胜凯被誉为“空中优秀指挥员”。1953年1月至6月,他带领大队、团共击落敌机19架,击伤7架。他自己击落敌机4架,击伤1架,荣立一等功1次,空军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师射击副主任江震,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击落敌机4架,荣立一等功两次,荣获朝鲜“三级国旗勋章”一枚。在任某团飞行第三大队副大队长时的一次战斗中,江震击落敌机一架后形成单机,遭遇两架敌机的攻击。为摆脱敌机,他“三改螺旋,四闯难关”,驾机安全返航,被誉为“顽强的空中战士”。

中队长孙忠国在1952年3月20日首战就击伤敌F-51飞机1架,在4月22日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击落、击伤敌机各1架后自己被击中,飞机失去控制,他跳伞后右脚骨折3处,被陆军救起。他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伤残,重上蓝天,荣立特等功,被誉为“中国独脚飞将军”。

复杂天气巧应战

由于志愿军空军“驾龄”都不长,所以很难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如阴雨天、云层厚时参战。有时在战区遇到复杂气象,飞行员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穿入云层,但下来就困难了,有的甚至因产生错觉而倒飞,发现是云底时才改向出来。

1952年5月4日,某团副团长杨贺荣率领二、三大队8机出航,未到战区就遇到复杂气象。当飞机快到平壤上空时,地面指挥所通报:高度3000米有FMK-8敌机。志愿军战斗机穿过两层云,下降到2000米,掩护中队长王世臣发现敌机。杨贺荣机智地指挥,命令:“掩护中队攻击,攻击中队掩护。”在激烈的空战中,三大队大队长王世臣、二大队飞行员王嗣斌各击落FMK-8敌机一架,为该师在复杂气象空战中首创战绩。

此后,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聂凤智司令员在天气特别复杂时唱起“空城计”。他一面派少数有复杂气象飞行经验的飞行员与敌空战,一面用该师“空中优秀指挥员”吴胜凯的代号“852”迷惑敌人。美军接连惊呼“852出来了,要小心”,不敢贸然进犯。“空城计”一时被传为佳话。

距敌80米开炮击落敌机

1952年12月7日,该师再次参战。部队进驻辽宁大堡机场后,美机在辽东沿海山峦起伏的山沟里飞行,雷达难以发现。当志愿军战斗机返航着陆时,狡猾的敌机就从山沟里窜出偷袭。

1953年1月22日,当某团飞行员蒋道平战斗后返航着陆时,遭到了两架美机的突袭,蒋道平所驾飞机受伤50多处。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蒋道平机智应战,只见他操纵飞机迅速从右侧上升,敌机冲到他的前面,他变被动为主动,在距离敌机80米时猛烈开炮,把敌机击落。另一架敌机见势不妙,慌忙跳跑。蒋道平驾受伤的飞机安全着陆。通过这一事件之后,师组织飞行员进行周密研究,既研究战斗出航的方案,又研究返航时的反敌偷袭方案,使敌人的阴谋不能得逞。

值得一提的是,地面人员也投入反偷袭的战斗中去。一天,志愿军飞机整齐地排列在跑道停机坪上,飞行员在座舱内等待战斗起飞的命令。这时,敌游猎飞行员已飞临机场上空,用机枪向排列在跑道上的飞机狂扫滥射。机械师们不顾个人安危,扑到飞行员身上,保护了他们的生命安全。

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

1953年4月7日,美军派参加过二战、飞行3000多小时、被美军称为“第一流喷气式空中英雄”、“双料王牌”驾驶员费席尔偷袭,结果被某团不满19岁、在战斗机上飞行不到100小时的韩德彩在机场上空击落。该战即中国空军史上经典的“四七”空战。韩德彩被空军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被誉为“年轻的鹰”。费席尔被击落后,被民兵活捉,1955年回美国。1997年,他随美国飞虎队访问中国,在上海同韩德彩见了面,韩德彩挥笔题写“着眼未来”的书法作品送给这位不打不相识的空中对手。

1953年4月12日,蒋道平击落美军首席“三料王牌”驾驶员麦克康奈尔所驾的飞机,荣立特等功,被空军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被誉为“空中神枪手”。6月1日,美国空军为保持士气,不惜掩人耳目,弄虚作假,授权远东空军司令把麦克康奈尔送回国内。通过包装,一个被志愿空军击落的“落难王牌”被宣传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甚至受到总统接见。1954年8月24日,麦克康奈尔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试飞F-86H喷气式战斗机时,因飞机发生液压故障,跳伞时离地面太近而坠地身亡。

英雄团长樊玉祥

1953年6月7日,某团团长樊玉祥率领12架米格—15比斯飞机参加战斗,返航归来时,师指通报:“有敌机在机场上空附近活动。”樊玉祥团长下令:保持队形,到机场北55千米的连山关转弯后着陆。指令发出后,两个中队各发现两架敌机,一中队的蒋道平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二中队张德荣、乔华楠也各击落敌机一架,而身高1米81的乔华楠是在头顶朝下的倒飞状态下,把敌机击落的。

这次空战,志愿军空军取得“四比零”的辉煌战果。军事科学院将反映该战斗的《在返航降落时反偷袭成功的战斗》一文编入教材。

团长樊玉祥在抗美援朝期间击落敌机3架、击伤1架;空中带队作战中击落敌机24架、击伤4架。1953年6月22日,在一次空战中,樊玉祥的战机被敌击伤,迫降中为保护朝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樊玉祥英勇牺牲,被誉为“国际主义战士”。空军追授他一等功。

雄鹰展翅再前进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该师担负国土防空作战任务,圆满完成了入闽、入桂轮战、东南沿海作战、保卫上海和北京的光荣任务。1956年闽浙沿海作战击落击伤敌机5架、击落美蒋高空电子侦察空飘气球2具、低空空飘气球21具。1961年,叶剑英元帅视察该师时亲笔题词:地面苦练、空中精飞、修理维护、保证安全。

伴着建设现代化战略空军的铿锵脚步,该师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圆满完成了“802”“联合—2000”“砺兵—2008”“红剑09-01”演习;鼎新合同战术对抗演练、空军未知条件下突防、突击竞赛考核等重大任务。1988年,师被空军评为“训练先进典型师”;1989年,因连续保证飞行安全7周年,被总部和空军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师”;1995年被评为“飞行红旗单位”;1999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师”;1998、1999、2000年连续三年被空军评为“管理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师”;2006、2007、2008年师党委连续三年被空军党委评为先进。部队涌现出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张新员,全军优秀指挥官吴军雷、李满顺、王敬昌和空军优秀团长标兵朱涛等一大批英雄群体和先进个人。2013年1月3日,《解放军报》头版刊登反映该师的《英雄气概锻铸蓝天劲旅》,在全军产生深远的影响。

该师还参加了国庆50周年首都阅兵、奥运空中安保、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在执行2015年抗战阅兵参阅任务中,全师官兵以一流的准备质量、一流的技术水平、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标准要求,精准精细、米秒不差、威武雄壮地通过天安门上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和平、捍卫和平的力量,向党和人民汇报了践行“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强军目标的成果。

斗转星移,沧海横流。空军某师这支新四军传承部队,抗战期间是皖江劲旅,解放战争期间是制胜铁拳,抗美援朝战争中陆军改空军,雏鹰展翅,一战成名,屡战屡胜。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今天,他们为捍卫祖国的领空翱翔苍穹,常备不懈,不断创造着新的辉煌。

愿空军某师这支流淌着新四军血液的鹰翅膀更硬,飞得更高!

(责任编辑 魏冉)

猜你喜欢

敌机空军
中国空军发展史
敌机不可怕 让民工吃饱更重要
岁末话“空军”
“敌机”入侵
单兵扛导弹
敌机不支,腾空逃去
偷架敌机开回家
美空军今年要做14件事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