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消逝中

2016-05-06颜国英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消逝家乡

颜国英

当漫漫黄沙悄悄覆盖了长城的一隅,当悠悠白云遮掩住了蓝天的脸庞,当高亢的歌声回荡于天地之间,一场绚烂的历史剧开始上演……

耳畔响起了轰鸣的炮火声,铿锵碰撞的刀剑声;烈马在奔驰,勇士在厮杀。刀剑之下,一个又一个血肉之躯倒下;千里之外,妻子在祈祷,母亲在哭泣。她们不知道远方的激战,她们只有无尽的期盼……

最后一声号角落下,最后一个身躯倒下。西北要塞,黄沙飞尘满天。这片曾见证过战火的土地已血泪斑斑。它无声地诉说着战火的激烈,战争的无情,亲人的分离……另一个时刻,从这里萌发出一片繁华,老人的笑颜,儿童的嬉戏,安宁的生活把这片受伤的土地装饰得那么美好。改朝换代,消逝的是哭泣,不逝的是奋斗!

纵观历史长河,历数千古风流人物,从唐至宋,从元至清,从晚清至民国,江山代有人才出。余音不绝的琵琶声,诉说的是白居易“别有忧愁暗恨生”的苦闷;朗朗笑声,是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泰山之巅,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气;暗夜忧然,是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思念……赏菊,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踏雪,是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豪迈;寻梅,是毛泽东“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乐观……古往今来的优美诗章,传递了民族的信仰。诗人已故,精神仍在。消逝的是躯体,不逝的是灵魂!

西北的大漠上传来一声轰响——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太空中传来一缕回音——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月球千疮百孔的模样展现在了中国人眼前——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六十七个年头,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的人们在奋斗,一起改造那片曾经荒凉的土地……

火药的爆炸,指南针的引导,纸张的发明……那是古人的成就;而今,中国也为世界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神舟、嫦娥系列火箭的成功发射;流畅快速的银河超级计算机,无一不是人类文明史上绚烂的一笔。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创新,世界一直在发展。全人类共同努力的口号,是不朽的时代主题。消逝的是时间,不逝的是创新!

我们承载着希望,在消逝中行走……

亮点点评

本文开头采用想象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激烈拼杀、炮火连天的场景;然后笔锋一转,写了现在安宁的生活场景,时空转变明显,作者通过大量的排比列举事例,感情强烈地感叹着时光消逝带来的变化。

文章恰当地引用古诗,数量之多,充分体现出作者知识的广博。全文采用分层结构,说理明了清晰,每层最后一句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借助排比抒情时,一定要注意情感不到位,不可勉强使用。否则,适得其反。譬如,习作《家乡新貌》中的一段文字:“好不容易盼来了月假,我回到家乡。啊,今年的农业又获得了大丰收!谷子堆成堆,玉米垛成垛,粮食装满仓……”句中的“谷子”“玉米”,只能同“大豆”“花生”等具体农作物并列;而不能与“粮食”这一概念并举,因为它们之间是包容关系。将这样角度不一、又有重复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怎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呢?

猜你喜欢

消逝家乡
家乡一别四十年
梦回五千年:探寻消逝的良渚
消逝的打麦场
夏天的家乡
30年,光阴的故事——消逝的记忆
即将消逝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