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P方案与TP方案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2016-05-06冯亚超河北省深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北衡水053800

关键词:生存率宫颈癌化疗

冯亚超(河北省深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北 衡水 053800)

BP方案与TP方案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冯亚超
(河北省深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北 衡水 053800)

目的 探讨BP方案与TP方案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6例,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BP方案,实验组患者给予TP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疗效、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BP方案和TP方案,疗效确切,不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建议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BP方案;TP方案;宫颈癌;疗效

宫颈癌在临床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属于恶性肿瘤,多发病于30~35岁的女性。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趋势逐渐趋于年轻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以往的治疗中,临床常采用常规化疗,但是疗效不是十分理想,且毒副作用相对较大,远处转移率也相对较低,久而久之,患者会丧失治疗信心。近年来,在宫颈癌治疗中,同步化疗应运而生,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1]。为此,本文为探究BP方案和TP方案的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后均被证实为宫颈癌[2]。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实验组年龄30~45岁,平均年龄(35.6±6.2)岁。依据肿瘤分期可划分为:肿瘤Ⅱ期20例,肿瘤Ⅲ期13例,肿瘤Ⅳ期10例。对照组年龄31~48岁,平均年龄(38.1±5.2)岁。依据肿瘤分期可划分为:肿瘤Ⅱ期25例,肿瘤Ⅲ期10例,肿瘤Ⅳ期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BP方案进行治疗,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对患者体外进行照射,全盆使用药物的剂量为DT30~40 Gy,中央遮盖的药物使用剂量为DT20~25 Gy,腔内照射以A点为主,药物使用剂量为20~30 Gy。待患者完成治疗后,实施化疗,使用的药物为DDP,剂量为20 mg/m2,静脉给药。BLM,剂量为30 mg,肌注给药,用药时间为每周进行一次,连续治疗6周为1个疗程。实验组患者给予接受TP方案进行治疗,放疗方案与对照组雷同,其后对患者实施化疗方案,使用的药物为泰素[3],剂量为40 mg/m2,静脉给药,在3 h内滴注完成。CBP,使用剂量为80 mg/m2,静脉给药,滴注时间30 min~1 h。用药时间为每周进行一次,连续治疗6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4]

完全缓解:患者放疗结束后,行妇科检查,局部肿块消退显著;部分缓解:患者放疗结束后,行妇科检查,局部肿块有明显消退;疾病进展:患者放疗结束后,行妇科检查,局部肿块未见任何改善,甚至有变大倾向;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近期生存率。同时对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与统计,如: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肝肾损伤等。

1.5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的近期生存率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后可知,实验组患者采用TP方案治疗后,生存患者40例(93.0%);对照组患者采用BP方案治疗后,生存患者42例(9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448,P>0.05)。

2.3 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实验组患者采用TP方案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5例(11.5%);对照组患者采用BP方案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

4例(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比较 [n(%)]

3 讨 论

宫颈癌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放疗。近年来,临床主张BP方案和TP方案,且疗效较为理想。同步化疗和放疗对肿瘤细胞亚致死损伤的修复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减少交叉耐药的机会[5]。DDP属于临床广谱抗癌药,在宫颈癌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T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BP方案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疗效较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近期生存率与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经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化疗方案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BP方案和TP方案进行化疗,其疗效显著,不仅降低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两组化疗方案均可在临床上更进一步的应用并实践,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1]尚慧玲,朱影娴,赵艺敏,等.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初步疗效观察[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2,33(1):3-5.

[2]戴云云,付 丽.宫颈癌治疗对性功能影响的文献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5):551-555.

[3]张召奇,赵新明,王建方,等.18F-FDG PET/CT在宫颈癌治疗后鳞状细胞癌抗原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5,35(3):173-176.

[4]钟亚娟,张 蔚,易跃雄,等.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术前用药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8):623-626.

[5]宋红林,黄清华,李 力,等.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1,37(24):1471-1475.

R737.33;R730.58

B

ISSN.2095-8803.2016.02.050.02

苏日力嘎

猜你喜欢

生存率宫颈癌化疗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跟踪导练(二)(3)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