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架起教育合作的“立交桥”

2016-05-06黎敏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立交桥联展东盟国家

□ 文/本刊记者 黎敏



职业教育:架起教育合作的“立交桥”

□ 文/本刊记者 黎敏

中国高技能“蓝领”将被赋予更多光环。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侧重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适用于学历的提高,也适合于能力的提升,除了契合就业需求,也能满足深造需要,就如同一座人生的“立交桥”,为“上桥者”提供不止一条通道和出路。

随着中国—东盟合作关系迈入“钻石十年”,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推动着双方的教育合作逐渐从普通教育延伸至职业教育领域。通过建立合作机制、构筑合作平台、探索合作模式,职业教育亦将在中国—东盟教育领域搭建起合作的“立交桥”,以多元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为双方教育合作提供更多可能。

重视职业教育,共同的选择

在中国,谈起职业教育,人们最先想到的或许是“挖掘机哪家强”的广告语,又或许是在车间埋头作业的“蓝领”。就在不久前,中国教育部长袁贵仁透露,从就业率来看,职校生已经成为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更加抢手的热门人才,今日的中国“蓝领”似乎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而随着《中国制造2025》十年行动纲领的发布,中国高技能“蓝领”将被赋予更多光环。

《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升级制造业,加快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路线图”,将技能人才的地位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一面是技术研发的重要骨干力量,一面是熟练运用技术的具体操作者,这些都亟待职业教育的配套跟进。“职业教育能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培养出千千万万胜任现代制造业岗位的技能人才,这关系到《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和中国制造业的未来。”中国政协委员李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中国的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不仅有了宏观规划、制度保障,也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具体模式,发展规模更是位列世界职业教育首位。不过作为职业教育大国,中国制造业生产一线高级技工等高端技能人才短缺的形势依然严峻。这固然与中国现有的教育格局有关,但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加大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将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

而就在离中国不远的东盟,随着产业调整步伐的加快,这个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区域,对于操作型和技能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招生中心主任陈锦松说:“现在东盟很多国家都在往制造业方面发展,而太过重视学术人才其实是不足的,因为工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而职业教育培养的正是基层人员。”

无论是制造业的升级还是制造业的提速,中国与东盟对于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都是一样的。同样的求贤若渴,也为中国—东盟加强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此外,相互投资的企业对“语言+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人才自身深造意识的加强,都刺激着中国—东盟的职业教育为国家、为企业、为个人架起一座座发展的“立交桥”。

合作方兴未艾

中国孔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于中国—东盟都亟待发展的职业教育而言也同样如此。中国虽然有职业教育的庞大体量,但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东盟国家在职业教育模式及职业资格框架开发上亦有先进经验值得借鉴。陈锦松认为,职业教育未来将在东盟国家迎来大发展,东盟国家之间,包括东盟和中国之间应该在职业教育方面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实际上,中国—东盟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已逐步升温。除了中国江苏省与缅甸签署了中缅留学生项目,武汉铁路职院和泰国达成了院校合作外,中国广西作为与东盟国家合作的前沿,也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项目与平台上取得了诸多成果。

早在2012年,中国农业部就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了“中国—东盟农业培训中心”。学院至今已为老挝、缅甸、越南等国举办培训班共68期,培训学员1300人次。而在学院与越南、老挝、印尼、缅甸等东盟国家合作共建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里,数以千计的当地农业院校的教师、学生、技术人员和农民前来锻炼,他们都有可能成为东盟未来的“袁隆平”。

2015年初,广西柳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汽通用五菱顺利与印尼西爪哇省教育厅达成合作意向,将与两所印尼学校开展合作,成立“印中汽车学院”,开设两个班进行订单培养,该模式成熟后将复制到多所院校,推动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三方联合。

2016年3月21日,印尼苏来亚大学与中国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将联合建设轨道交通培训基地和汽车技术服务培训基地,进一步密切了两国的职业教育合作。

而说到平台,永久落户广西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无疑是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有力载体。2015年9月,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以下简称“联展暨论坛)作为东博会的系列活动在广西拉开了帷幕。

这次联展暨论坛以“合作培养人才,助推一带一路”为主题,一方面通过联展,进行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装备展示;一方面通过百校洽谈推介会、校长企业家论坛、教育官员对话会等论坛形式,在政府、高校、企业之间搭建起交流、探讨的平台。

自2015年起,联展暨论坛将作为一项常规活动固定下来,每两年举办一届,而得益于活动的搭建,更多思想的火花将在这里碰撞,各类平台将更快落地生根。2016年1月,作为2015联展暨论坛的倡议之一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便顺利在广西师范学院挂牌成立。当倡议践行成真,中国—东盟的职业教育也朝着务实合作迈出了稳健的一步。

打造教育合作的明日之星

如果说普通教育是“批量生产”,那么职业教育便多了几分“私人订制”的意味:根据岗位需求“设计”,根据企业需求“订制”,因此也与市场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随着中国与东盟制造业的升级与发展,相关企业对于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技工的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此外,包括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在内的东盟国家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成果文件中,就教育领域做出了进一步开放的承诺;加之2016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系列活动的启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红利。职业教育成为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中的明日之星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虽然双方在职业教育合作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职业教育毕竟作为双方教育合作中的后起之秀,依旧需要在机制、形式等方面探索前行。

首先,建立政策对话机制,依然是互动交流的重要保障。其次,要深化拓展合作领域,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课堂与职场衔接、课程开发与产业需求相融通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推动双方职业院校共建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推动各国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实施海外办学项目,合作培养适应各国及市场需求,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再次,需要构建职教发展共同体,加强中国与东盟在资格框架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探索课程互认、学分互认、学历互认、资格互认。最后,有了这些政策、机制的保障,一个又一个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培训班相继开班了,那么培训的老师呢?

● 联系编辑:

313464302@qq.com

猜你喜欢

立交桥联展东盟国家
立交桥下不宜锻炼
2022年“霞印天下”海峡两岸纪念徐霞客书画联展开幕
俱乐部联展
“素墨丰盈” 首届当代中国焦墨画作品联展开幕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
最复杂的立交桥,路痴的噩梦?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