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明土堡:福建防御性建筑的鼻祖

2016-05-05李建军

海峡旅游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田县防御性三明

李建军

福建三明土堡群,是防御性乡土建筑,社会动乱的产物,以防御为主,居住为辅,集防攻、生产、生活、学堂、娱乐、民俗、宗教、祭祀、议事、传统节庆、婚娶嫁丧为一体的先民社会活动的重要集聚场所。它区别于福建西部南部的土楼、五凤楼,江西赣南的围屋,广东开平的碉楼,梅州、深圳的围龙屋,西藏、四川的碉房,在我国防御性古建筑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福建、江西、广东等地防御性乡土建筑的鼻祖。

福建山多水长,山水相隔出的生存空间、生产生活空间相对量少,加上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自身难保,在那些“鞭长莫及”的山区里,维持社会稳定的责任只能是民众自己,因此土堡应运而生。究其根源:一是三明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所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守住家园,保全性命。二是保护富庶的矿藏资源和来之不易的财富。三是避免当时政府自顾不暇、城池衙门都朝夕不保的自保行为,土堡成为当时的理想“避风港”。四是封建家族的聚集社会形态的产物。五是躲避宗派等械斗的堡垒。

三明土堡建筑的“唯一性”显著,它不以堡墙作主体建筑的承重墙,阶梯状、前低后高的高落差建筑结构,墙体上内二层专设的敞开式跑马道,内藏式或外凸式碉式角楼,墙上密集的竹制射击孔和斗式条窗等全方位防御系统设置,是有效打击来犯之敌的最佳设施。

土堡建筑形式不拘一格,有方形、圆形、前方后圆、凸字形、琵琶形以及不规则形等。历史上,福建土堡分布区域的中心区域在三明,按现存数量排位:尤溪县、大田县、永安市、沙县,此外清流、明溪、将乐、三元、梅列泰宁、建宁。相关通志、县志、各姓族谱记载和结合文物普查发现,历史上三明土堡群多达2万座,现存土堡数量200余座,其中保存较好的只有40余座,濒临消失,显得十分珍贵。

目前,土堡保护、开发、利用不容乐观,除了公布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0余座土堡外,例如:永安的安贞堡,大田县的安良堡、琵琶堡、芳联堡、泰安堡,尤溪的茂荆堡、书京堡,沙县双元堡、双兴堡,其他土堡滴漏渗水,糟朽风化,拆旧建新,土堡和土堡文化濒临消亡。90%的土堡空无一人,10%土堡为守望祖业的垂暮老人。土堡修缮主要是依托财政拨款,维修国家级和省保单位,采用招标形式进行维修。土堡保护的难点,首先在于国家、相关政府出资维修的是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省级文保单位经费严重不足,难以维系土堡的正常维修和保护,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更是屈指可数。再是土堡真正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深入研究者寥寥几人,宣传力度不够,而几乎留存在农村,自生自灭现象严重。

猜你喜欢

大田县防御性三明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掠影
——走进福建省大田县赤岩小学
中国国旅:加关税背景下“防御性”凸显
福建省大田县通联站站长——许俊新
基于印象管理理论分析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
大田县桃源镇东坂畲族村:安良堡
防御性紧急避险之提倡
浅析雷州古民居防御性特征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