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2016-05-05卢光莉陈超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农村

卢光莉,徐 帅,陈超

1. 河南大学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2.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3. 河南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河南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1. 河南大学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2.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3. 河南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摘要:〔目的〕 考察河南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对1 422人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农村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差异。〔结果〕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学生;留守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6个因子上的得分也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结论〕 河南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于非留守学生。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2015年,我国人口迁移流动达到2.61亿人,其中,农业人口迁移流动约2.2亿人。由于受到城乡二元制和自身教育程度偏低的影响,农业人口迁移者工作时间长、生活条件差、工资收入低,并且在福利、待遇和解决子女的教育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他们在进城时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此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那些不能随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的父母一起生活而留在家乡由代理监护人教养或自我照顾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据环球网2015年6月19日报道:“中国约有6100万留守儿童,其中河南省654.8万,居全国第二”。达到上学年龄的留守儿童又称为留守学生,留守学生是一个被忽视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他们正处于身体发育、人格形成和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特殊生活经历和独特的生活体验,使得他们比同龄群体面临更多的心理困境,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2]。据央广网2015年4月8日报道:“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学生数量达到284.4万人,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21.4%”。目前,对留守学生的研究大部分是从教育学、社会学和人口学的视角进行探讨,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方法

1.1被试

被试包括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两部分,为避免研究对象回答出现“失真”,保证调查的信度和效度,以自然班为单位,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一起进行调查。根据“农村留守学生”的界定,同时由于考虑到研究量表的适用范围是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因而本研究从信阳农村选取2所初中、2所高中和2所小学(4-6年级)的学生为施测对象,共发放问卷1422份,回收有效问卷1329份,有效率为93.5%。初中生621人、高中生426人、小学生375人;留守学生478人, 非留守学生851人;年龄最大者18岁,最小者9岁,平均年龄14.8岁。

1.2工具

本研究使用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等所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被试进行调查。MHT由八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构成,八个内容量表分别为对人焦虑、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内容量表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根据内容量表得分划分为三个等级:总分在1~55分之间者为正常,56~64分之间者为心理健康有问题,65分以上者为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单个内容量表的得分表示这一个内容方面的健康水平,得分越高,说明此项目上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各分量表折半信度为0.84~0.88,总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91,全量表和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667~0.863,并且该量表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较好的效度证明[3]。

1.3施测程序与数据处理

采用无记名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并当场回收问卷。然后对回收的问卷逐一审查,删除无效问卷,并用SPSS17对所有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登录分析。

2结果

2.1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根据《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关于心理健康三个等级的界定,通过对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量表得分进行统计,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有问题者65人(13.6%)、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者24人(5.0%),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有问题者54人(6.3%)、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者16人(1.9%),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学生。

表1 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2.2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

为了进一步对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进行比较,我们通过t检验对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留守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以下6个因子上的得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都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

表2 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

3讨论

3.1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从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和心理健康状况两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学生;留守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6个因子上的得分也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与国内同类研究的结果较为一致:如姜少凯(2015)研究认为“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4];郭宇鹏(2015)认为“相对富裕地区的留守男生心理健康问题史突出,而相对贫困地区的留守女生心理健康问题史突出”[5];胡艳(2008)采用与本研究同样的量表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总分以及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和身体症状项目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项目上的得分也较为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3]。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第一,父母与子女关爱、沟通的缺失。父母的关爱、指导、支持和沟通对小学和初中年龄段的子女尤为重要,如果这个时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必将影响他们思维、智力、个性以及社交能力等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在人格成长上形成某种障碍,影响他们今后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成员[6]。第二,隔代抚养造成心理偏差。隔代抚养的爷爷奶奶往往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与外界接触较少、不懂心理沟通技术、与孩子交流层次较低,再加上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溺爱、监护力度不够等,都容易导致留守学生在行为和心理上出现偏差,成为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障碍。第三,专业心理学教师缺乏。在农村中小学,由于专业心理学教师资源短缺,学校仅能提供一般的学习教育和帮助,对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问题关注不够,更无法及时解决。第四,政府部门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不够。目前,农村留守学生问题虽然已经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但主要是重视留守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力度仍不够,导致留守学生心理问题长期存在,得不到有效解决。

3.2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应由大环境到小环境:①政府与社会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出现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未实现一体化密切相关,因此政府与社会在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应扮演重要角色,要有责任针对留守学生问题产生的宏观环境原因进行引导和改变。同时,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保护他们子女更容易在务工地的学校就读,从而更大程度减少留守学生数量。②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辅导。首先,学校要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专题辅导,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及时解开心结,释放心中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其次,加强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环节,如任课教师可通过树立典型榜样、个别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与性格、强化他们的自尊与自立等教学手段,调动留守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点燃他们的自信心。另外,学校应高度重视已出现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对于此部分学生,学校不仅要配备专职心理老师进行定期心理辅导,还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和帮助。③加强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定期回家看望孩子,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和处理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也才能帮助孩子缓解紧张和焦虑心理。

总之,社会、政府、老师和家长都应给留守学生这个弱势群体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健康成长,避免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也要避免将问题片面夸大,将一些个体所产生的心理与行为偏差推广到整个留守学生群体,从而给他们贴上“污名化”的“标签”。

参考文献:

[1] 王世忠,王明露,贺伟.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9-11.

[2] 蔡重阳.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3.

[3] 胡艳.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 南昌大学,2007.

[4] 姜少凯,梁进龙. 农村留守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15(2):72-75.

[5] 郭宇鹏,史永涛,杨洋. 不同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J]. 新西部,2015(7):24-25.

[6] 董颖,李维江,成夏炎.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以浏阳市澄潭江镇为例[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5(2):24-27.

[责任编辑李麦产]

A study on the status of left-behind student’s mental health of Henan rural

1. The School of Business, Henan University, Henan Kaifeng 475001, China; 2.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 Henan Kaifeng 475001, China; 3.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Henan University, Henan Kaifeng 4750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Left-behind student’s mental health of henan rural. 〔Methods〕1422 left-behind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ntal Health Test Scal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mental health between left-behind students and non-left-behind students.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non-left-behind students, the left-behind student’s mental health level was higher. The total scores of mental health and the scores in learning anxiety, people anxiety, loneliness tendencies, allergic tendencies, terror tendencies and impulses propensity a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left-behind. 〔Conclusion〕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left-behind students in Henan rura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left-behind students.

Key words:rural; left-behind student; mental health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卢光莉(1976-),女,河南信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 通信作者:陈超然(1975-),男,河南信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临床心理学。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河南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3010A2X031)

收稿日期:2015-10-15

文章编号:1672-7606(2016)01-0068-03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