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常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2016-05-04钱晓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异位体位导管

钱晓红

【摘要】 目的 分析导致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头端位置异常的相关因素, 以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 分析50例行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总结发生位置异常的原因与对策。结果 50例患者中发生异位4例, 异位率8%。其中颈静脉2例, 腋静脉回折部位1例, 锁骨下静脉1例。结论 PICC导管头端的异位在临床中常有发生。采用正确与科学的方法可避免其发生, 并对其复位护理提供良好的帮助, 从而极大的减少患者可能遭受的不必要损伤。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位置异常;原因;对策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192

PICC导管是经过患者外周静脉穿刺置管, 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 此种导管的安置通常是连接患者发生肿瘤病变的部位与注射液的重要渠道。通过将此类导管长期安置在患者体内, 并对其存在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与维护, 便于对肿瘤部位进行有效的治疗。但是, 由于该导管通常所处的位置皆在患者体内[1], 因此经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导管头端位置异常的情况。临床医学相关资料显示, 此种状况的发生率高达7%, 如何对其展开良好的护理十分必要。本文分析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常的相关因素, 以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中心2014年12月~2015年8月收治的50例行PICC置管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35~78岁, 平均年龄(55.0±7.7)岁。食管癌22例, 肺癌15例, 乳腺癌6例, 胃癌5例, 胰腺癌2例。

1. 2 方法 采用的方法均由本中心从事PICC导管安置的专职护士进行操作。在进行导管的安拆时, 采用体外测量法, 在对患者外表皮肤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后, 对其左或右手肘的静脉进行导管的推送。对导管安放的位置进行严格考察后, 才可进行相应的穿刺操作, 从而有效的确保患者体内导管的初始安置不会由于医护人员的不小心而遭到病毒感染。导管穿刺后, 在穿刺部位贴上能够有效防止病菌侵入的防护膜, 对外接的针头使用无菌的消毒棉或纱布进行包扎。最后利用X线对穿刺导管的部位进行检查, 以确保位置正确 [2]。

2 结果

2. 1 导管异位出现区域 50例中发生异位4例, 异位率8%。颈静脉2例, 腋静脉回折部位1例, 锁骨下静脉1例。

2. 2 对患者出现的异位状况开展复位治疗 复位治疗方法:①床边复位调整法;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复位调整法;③改变体位后的推液调整法;3种复位措施的复位率分别为75%、100%、100%。

3 讨论

导管异位的主要原因与其安置的位置存在较大联系, 主要原因是由于导管的安置静脉通常为贵要静脉。由于临床医学的需要, 通常需要对患者的正中静脉及头静脉等部位进行穿刺, 从而导致了患者体内导管端头的偏离状况较为严重, 出现偏离的几率也越高。另外, 还存在以下几个原因:①穿刺导管人员的护理经验限制。由于护理人员经验不足, 或由于事务繁忙精力不足, 会导致穿刺导管初始异位情况发生;②患者被穿刺时所保持的体位姿势。患者采用不同的体位与姿势时, 通常会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判断, 或由于肌肉反应造成异位[3];③先天性血管畸形。由于在穿刺导管前不会对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 容易造成对上述畸形状况的忽视;④静脉解剖的特点。由于静脉天生存在由下而上逐渐变细的特点, 加之静脉本身所具有分支多的特点, 容易造成穿刺导管过程中无法对导管端头的位置进行良好的把握。

针对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作者对如何复位导管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①积极的预防措施。积极的预防能够提升导管初始位置的准确性。应当提升医护人员的经验与素质、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认真评估穿刺血管的状况、采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安置患者的体位、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在治疗初期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等。通过上述方法来提升患者初次导管正确穿刺的位置[4, 5]。②复位治疗的对策。复位治疗结果表明, DSA下复位调整的方法及改变体位之后的推液调整方法更加易于患者导管的复位。对于DSA下复位调整, 能够使穿刺护理人员结合图像实现准确的定位。对于推液调整方法, 通常所采用的途径为使用500 ml的生理盐水, 进行反复推入, 以实现对患者导管端头位置的准确调整[6, 7]。

综上所述, PICC导管头端的异位在临床中常有发生。采用正确与科学的方法可避免其发生, 并对其复位护理提供良好的帮助, 从而极大的减少患者可能遭受的不必要损伤。

参考文献

[1] 冒小平, 张兰凤. PICC穿刺置管时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对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16):15-16.

[2] 丁东珅. 三种PICC置管途径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11, 26(6):44-45.

[3] 黄芳艳.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安全应用研究进展.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 31(5):873-875.

[4] 王红卫, 彭卫群, 夏薇, 等. 150例肿瘤病人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全科护理, 2007, 5(30):23-24.

[5] 李红梅,郭林芳,曹军,等. 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常的原因分析与对策.临床护理杂志, 2010, 9(2):80.

[6] 杨扬,李燕.原发性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23):111-112.

[7] 郭健,张莉. 58例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全科护理, 2014, 12(9):799-800.

[收稿日期:2015-08-25]

猜你喜欢

异位体位导管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手术室护理应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肛肠手术的效果观察
分析自由体位护理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手术体位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飞机高压导管布置探讨
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