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及预防探讨

2016-05-04杨艳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生化检验影响

杨艳丽

【摘要】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测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标本溶血的措施。方法 110例健康体检者, 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于2支试管, 1支行人工溶血处理(溶血组), 1支为非溶血标本(未溶血组), 分别检测溶血标本和正常标本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指标。结果 溶血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TP、LDH、CK、钾离子(K+)水平均高于未溶血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葡萄糖(GLU)水平显著低于未溶血组(P<0.05);两组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测项目有明显的干扰和影响, 临床生化检测标本应避免溶血发生,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生化检验;溶血;影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019

血液检测标本溶血是在采集、运输及储存过程中红细胞破裂, 血红蛋白释放至血清/血浆中而导致的溶血现象。在临床诊疗过程中, 血液标本的检查结果对于患者疾病诊断、动态监测、预后评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因而实验室检测指标能否及时、有效及准确反映患者机体状况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溶血标本对实验室部分生化检测项目的影响, 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6月于本院健康体检者110例为研究对象, 年龄21~40岁, 男57例, 女53例。检测方案均经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配合完成。

1. 2 方法 分别抽取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 ml于2支试管, 1支行人工溶血处理(溶血组), 另一支离心后取血清进行检测(未溶血组)。采用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ALT、TP、LDH、CK、AST、GLU、Cr、UA、BUN、TG、K+等指标, 均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溶血组血清ALT、TP、LDH、CK、AST、K+水平高于未溶血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GLU水平低于未溶血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UA、BUN、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实验室检测标本溶血是生化检验过程中常见影响结果的干扰因素。检测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因标本不合格而导致的误诊时有发生。标本溶血常发生在血液的采集、转运、保存及分离等环节。引起标本溶血的主要原因为:①血液采集中因真空管压力过大, 使红细胞破裂, 或采血人员剧烈震荡混匀血样导致红细胞破裂;②采血用试管质量欠佳, 试管内壁粗糙, 易引起红细胞破裂;③因血样采集后自然凝固所需时间较长, 为缩短凝固时间添加的促凝剂使红细胞破裂加速;④标本处理过程中离心力过大也易引起红细胞破裂;⑤血液采集中止血带扎的太紧或扎的时间过长、重复进针及采血时空气进入标本并产生气泡等可引起红细胞破裂[2]。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指标的影响主要包括:血红素的红色可干扰比色分析;在血清总蛋白测定中, 血红蛋白可对蛋白质分析产生正干扰;红细胞破裂后, 其内高浓度ALT、AST、LDH、K+等物质释放入血清, 使相应检测指标浓度升高;红细胞内较高浓度的非糖还原物质、有机磷酸酯等, 随红细胞溶血使血清浓度升高[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溶血组血清ALT、TP、LDH、CK、AST、K+水平高于未溶血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GLU水平低于未溶血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UA、BUN、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忠波等[2]研究结果相符, 同时也有效证实了溶血标本可对患者部分生化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为预防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采血时止血带松紧应适度, 避免过紧致标本缺氧而发生溶血;②采血时应使血液缓慢注入试管内, 避免快速注入致红细胞破裂而发生溶血;③标本采集后应及时分离血清/血浆, 离心时应控制好离心机转速, 避免离心力过大导致红细胞破裂而致溶血;④血液标本应避免与消毒液、化学试剂接触;⑤在发现标本溶血后, 应及时重新留取, 如不能再次采集, 可通过设置样本空白等措施加以纠正。

综上所述, 标本溶血可对部分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规范血液采集、检测各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对减少溶血发生,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白洁, 张全华.生化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2):253-255.

[2] 高忠波, 王宝琛, 孙晓玲.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作用的探讨.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5, 26(3):73-74.

[3] 陈明坤, 李闻捷, 张建荣.溶血、脂血、黄疸样本对生化项目检测的干扰机制及消除.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16): 2272-2273.

[收稿日期:2015-12-28]

猜你喜欢

生化检验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生化检验指标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分析及报告
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相关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