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我国制造业的成本控制研究

2016-05-04翟星

2016年11期
关键词:建议措施生命周期成本控制

翟星

摘 要:随着各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形势。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视与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使控制“料、工、费”的传统成本控制思想不能满足企业成本控制的需要。本文从全局观念薄弱、事前控制机制匮乏、“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成本控制问题,并运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思想和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建议措施

一、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虽然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大而不强使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我国的制造商很大部分是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厂商,即接受国外合作方委托代为加工。这种低附加值的生产导致了其较低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各国“再工业化”战略实施带来的挑战,加之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进行“制造强国”战略部署,重点在于加强技术研发。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商业环境也更加复杂。为了增强竞争力,企业需要以客户为中心,更加重视客户服务。

随着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进一步重视,传统方式下的成本管控弊端日渐显露。我国的制造业企业主要关注生产阶段,通过控制料、工、费的投入来降低成本,但忽视了日趋增长的研发设计和后期客户服务阶段的资金投入。这样的成本控制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制造强国”和“以客户为中心”的需要,会使产品的相关成本内容不全,经济效益得不到准确评价,进而影响经营决策,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因而制造业企业应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视角进行成本控制,树立整体的大成本意识。

同时,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为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提供机遇。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射频识别、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出现,企业可以更为便利的获取产品各阶段的相关信息,实现全生命周期内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与优化。

二、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相关概念

成本的概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提出使其内涵更加全面丰富。20世纪50年代,产品生命周期由Dean和Levirt在市场战略领域首次提出。随后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因其武器系统的运行成本占比过高(75%),力求通过增加研制成本节约后期运行成本,首先提出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概念:LCC是包括开发设置、使用、运行和报废等系统一生所消耗的总费用。余绪缨强调LCC的全局观,提出LCC是包括生产者成本和使用者成本在内的总成本,并提出两者互为消长的关系。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较为普遍的概念是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维护到报废为止的整个周期所发生的各项成本之和。俞丽辉指出LCC的研究分为横向(产品生产观)和纵向(产品市场观)两个方面。本文的研究是基于产品生产观的横向研究,将LCC分为上游成本(研究开发成本、设计成本)、制造成本和下游成本(销售成本、客户服务成本)。

产品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成本管控,是企业在信息化大环境下提高市场应变能力的一种非常优越的战略思想。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是更加全面的成本,更有利于盈利性评估和企业的定价决策。同时,它有助于管理者树立大成本意识,提高长期收益理念。

三、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外部市场实体经济需求低迷,部分国内市场份额也被外商所占领。成本管控对于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控思维方式过于落后,管控方法陈旧不全。它们的成本控制大都依赖要素价格控制,比如依托廉价劳动力,挤压原材料成本等。这些“成本优势”都是短期的,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一)专注个别阶段,缺乏全局观念

无论是成本控制对象还是成本控制主体方面,我国多数制造业企业都没有树立全局观念。成本控制对象基本集中在某一阶段,企业没有从全过程的角度进行控制。成本控制主体主要是财务人员和管理层,基层人员缺乏认知度与积极性,企业没有形成“全员成本控制”局面。

(二)专注事中事后控制,缺乏事前控制

我国制造业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基本只进行事中核算和事后管理,而缺乏事前控制。企业对成本预测、计划不够重视,使其在产品设计研发阶段落后于竞争对手,错失最佳成本控制时间,导致其后在市场竞争中的被动地位。企业在没有进行客户需求分析和同类产品研究的情况下,就直接投入研发,使得研发部门出现与市场脱节现象。这可能造成设计师重产品性能轻经济性的现象,使产品的成本过高,产生过高的市场价格,不为客户接受。

(三)数据采集技术有限,“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在“大数据”时代,产品数据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会产生海量数据,而数据采集技术的有限性使得大量资源白白浪费。各个部门不能进行精准的数据分析,会使得目标成本法、价值工程分析等一系列成本控制方法达不到预期效果。

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在成本控制体系中,各部门的“协同控制”尤为重要。产品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来自其它阶段的信息和数据。企业各阶段间的信息差,较低的资源共享度,形成了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巨大阻碍。

四、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的建议措施

(一)树立全面成本控制意识

企业应改变传统成本控制思维方式,树立全面成本控制意识。在控制主体上,带动全员参与;在控制对象上,注重生命周期各阶段成本关联性,从全过程角度进行控制;在控制时间上,注重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设计阶段是成本控制的重点,设计人员应多与采购、生产、质量等部门人员沟通,力求在保质前提下降低总成本消耗。设计人员也应加强成本节约意识,仪器选购时注重其多用途性,产品设计时注重其经济性。同时,设计阶段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为后期产品改进收集信息。企业也应注重需求管理、数据管理以及各部门的协同管理。

(二)引入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是指企业在产品设计前通过调研所确定的目标市场价格,减去其所期望的目标利润后得到的成本。目标成本法就是企业在确立目标成本的基础上,将其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并监督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它是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成本控制方法,能带动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并很好地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成本控制。

(三)建立完备的产品信息库

完备的产品信息库有利于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完备的产品信息库首先需要改善数据采集技术。射频识别、无线通信技术等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智能物件就是以这两项技术为基础制作的,可以实时采集、存储产品信息的物体。

Jun曾提出智能物件、中间件、PDKM(product data&knowledge management)系统构建的闭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由智能物件采集产品、环境等信息,传输给中间件(读写装置),中间件进行处理后,通过网络传递给PDKM系统。PDKM系统含有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数据与信息,是一个完备的产品信息库。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该系统获取技术支持,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我国制造业企业应借鉴先进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备的产品信息库。

五、结论

无论是国家“制造强国”的战略要求,还是市场“以客户为中心”的需要,无论是传统成本管控带来的压力,还是信息化大环境带来的机遇,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成本控制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企业应基于此视角,树立全面成本控制意识,引入目标成本法等方法,并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备的产品信息库,从而提升其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提高市场竞争力。(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参考文献:

[1] 韩庆兰,水会莉.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应用研究综述[J].财务与金融,2012,03:33-38.

[2] 余绪缨.管理会计[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422-426.

[3] 俞丽辉,龚轶丹.两种不同视角下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J].财会通讯,2010,23:124-125.

猜你喜欢

建议措施生命周期成本控制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浅议阳光体育运动在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