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2016-04-27陈盼

教育界·上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学法计算机学科

陈盼

近年来,高中信息技术知识不断丰富,难度不断增加,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没有增强。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中,本人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有几点感悟及体会。

一、讲授教学法

讲授教学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它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等。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讲画图中的复制粘贴,先用讲授法讲复制粘贴在画图中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讲复制粘贴的操作步骤等。

二、情境性问题悬念法

所谓情境性问题悬念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境,其中蕴含了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比如,在教学文字处理系统word2000时,可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样稿(比如制作小报),让学生想办法去实现样稿中的模式,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与步骤。又如在讲授电子表格excel时,第一节课就让学生去处理实际问题:从最简单的“课程表”“座位表”到复杂的“成绩统计表”“班费开支表”……在编制“成绩表”时,学生学会了求平均分、算总分、筛选不同等次的学生成绩等技巧。但当考试成绩改成用“优秀”“良好”这种等次记分后,这些等次还要手工输入,很不方便,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了复制,立即就有人反对:“这还不是手动吗?根本没有体现电子表格的优势。”有的学生提出先按分数排序,再把不同的等次用填空的办法填上去。这时教师可以先肯定这种利用已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告诉学生,在电子表格中有一种功能强大的函数──if语句,于是了解basic的同学立即编出了相应的语句,解决了这一难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新知识,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同步教学

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教师同步进行操作(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等。而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和新的含义。此教学法有两种应用模式。第一种教学模式为: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边操作边讲解),通过计算机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操作和讲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很广,对于操作性较强的信息技术学科,针对某个具体的软件中的某一项具体的功能,有时单给学生讲,面对不断变化的界面,教师讲解难,学生听得糊涂。如果采用同步教学法,教师讲解一步,操作一步,学生跟着操作一步,教师讲解轻松,学生一听就能明白。如讲文件的保存,这是讲Windows基础操中的重点兼难点之一,教师在讲这个内容时,让学生同教师一起操作,边操作边向学生讲解保存位置、文件名、文件类型等在保存中最为关键的地方,如果带着学生反复操作,还可轻松地向学生讲清楚保存与另存为的区别与联系。这种教学模式必须要求计算机教室装有计算机投影仪,这对我们条件优越的学校来说,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效果非常好。

四、直观演示法

直观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另外,通过演示,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要尽量保证教学所需要的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等硬件设备,为教师采用演示法创造条件。

五、操作实践法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对某一问题反复操作,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操作实践法的运用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课堂练习

比如,写命令的练习、建立自动批处理文件的练习、编写程序的练习。这种练习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指导,特别注意多指导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请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或说给大家听。这种练习,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二)上机实践

这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形成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

六、兴趣激励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在教学中,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这样,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将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不断更新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生与时俱进的要求,设计出更灵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教学法计算机学科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