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

2016-04-27杨储

教育界·上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体育课新课标体育

杨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践,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各种优秀的人才,对教师的快速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那么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该如何上好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课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是指一个人力求认知、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激发和保持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即使学生对其他课程(如数学、语文、英语等)没有兴趣,他迫于社会、家长、教师、同学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也必须强迫自己去学;体育课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就完全在体育课上不好好学习,课外更不会去练,也很少有人会敦促他们去练,说到底,体育既不影响学生的高考升学问题,也不影响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生活。因此,对于《持轻物投准》这节课,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通过创设适宜的情景,安排自主性纸球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借着学生的兴趣,引出韵律操,师生互动,不但达到了热身目的,还为主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只有引起了学生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才会有益于身心健康。新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生在课内的表现,更关注学生在课外对体育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就应该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首先,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教师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选择竞技性、成人化很强的运动项目,多选择儿童化、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再者,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切忌采用死板的、教条的、程序化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最后,评价方法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努力地学习、更好地发展,要使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的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多表扬、多鼓励学生。

二、要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备课是整个体育教学的开始与基础,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备课:

(一)备学生。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观察、翻阅学生登记表以及班主任、家长交谈等,全面了解任课班级的学生人数、体质健康状况、对体育课的兴趣、喜欢的体育项目、组织纪律以及学生干部、骨干和特殊学生的情况特点等。

(二)备场地器材。场地器材的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物质保证。结合我们基层中学的实际情况,体育器材配备不足,应多开发一些课程资源来改善我们的教学条件。比如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等,对场地器材进行统筹安排,做到充分利用、合理布置、方便教学、保证安全、美观卫生。

(三)备教材教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爱好兴趣、学校的条件,多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喜欢玩的项目(如游戏),可以把那些难度大的运动项目(如田径项目)编排成趣味性强的游戏来教学,如把短跑课编排成追逐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兼顾学期和单元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教法要灵活多样,切忌死板,没有生机。

(四)备骨干。有计划地培养和使用体育骨干,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保证。课前向骨干说明本次课的内容、要求、组织教法等事项,使他们了解本次课所担负的职责,起先锋模范作用,团结、保护与帮助同学,发挥小助手的作用,提高课的效率。

三、教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

体育教师在每次上课集合学生的时候,要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上课铃声一响,就应着装整齐地站在上课位置上,以目光去迎接学生队伍的到来,严肃接受学生的每一次报告,并进行整理队伍、提出要求、集中学生注意力等活动。这样长期坚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为今后上好体育课打下基础。

四、教师着装得体,教学方法灵活生动

上体育课时,教师应着装得体,不宜穿前胸印有卡通图案的外衣或过短的服装上课,并要注意检查服装有否损破。上技巧课时,检查衣服是否束好;上田径课时,检查鞋带是否系紧。特别是上球类课时,教师不但要做到自己不带钥匙、硬物,还要督促学生身上不准带笔或其他硬物,女生头上不戴金属发饰。总之,教师仪表应该大方,行为要洒脱,讲话要精,调动队伍时,口令要准确洪亮。上课时,要有体育教师威严的目光;辅导学生时,要有人民教师慈祥的面孔。教育学生、处理问题时,措施灵活得当,效果会事半功倍,将会给教学工作赢得时间、赢得主动。

总之,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要使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达到“健康第一”的要求,教师还需付出努力,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体育课新课标体育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体育课上的“意外”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讨厌的理由
我们的“体育梦”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