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校本研修,享受成长的快乐

2016-04-27陆咏峰

教育界·上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学校

陆咏峰

要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队伍,唯一的途径是参与校本研修,促进专业发展。可从教师个人的长远规划、近期规划、培训、读书笔记、听课学习、同伴互助交流、教学反思、形成经验撰写论文、总结等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提出更为明确、具体、规范的要求,使校本研修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地进行。

一、积极参与

近年来,我们发现以实施教师成长记录袋为抓手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但要使教师成长记录袋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单靠纪律和检查是行不通的,最根本的方法是让教师们自己认识到实施教师成长记录袋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求,而不是强加的任务。怎么才能让教师们有这样的觉悟,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一)领导先行。每一项工作的实施,领导都必须树立好榜样,明确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不管工作有多忙,都要力求做到最好,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每一个学校的领导都应该明白,只要教师发展了,学校就会发展,受益的将是我们的孩子,有我的孩子,有大家的孩子,还有千千万万对我们充满期待的家长们的孩子。

(二)走近名师。对于新常态下的学校而言,教师每一次的外出学习培训就是给教师最大的福利,对于这一点,学校的领导教师们都非常清楚,所以特别珍惜每次学习培训的机会。记得有一次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到南宁参加“名师八桂行”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我们有幸听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的课,零距离地感受到名师的教学风采、人格魅力,老师们激动不已,观摩活动结束之后许多老师都买了窦桂梅校长的书,连平时不怎么买书的老师都慷慨解囊。回到学校后,校园里不知不觉地掀起了一股“窦桂梅热”,老师们在家看窦桂梅的书,课堂上实践窦桂梅的课堂艺术,闲聊中谈窦桂梅的教学理念、经典课例,而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大家的教学水平都有了大进步!

(三)营造氛围。人能改变环境,环境也能改变人,所以我们力求通过领导的带头,骨干教师、老教师们的带动,努力地营造一个浓厚的教研氛围。在学校,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下课了,几位教师正在讨论刚才上课遇到的问题;备课时,几位教师在为设计一个环节“争”得面红耳赤。记得有一次,有位教师要代表全镇去参加县里的教学竞赛,所选上的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一些环节试验了几次仍不理想,语文组的教师磨了几次,一直到放学,几位教师仍然在篮球架下讨论,晚上,教师的QQ群还在交流。就这样,一节好课在教师们思维的碰撞中诞生了,后来那个教师的课获得了全县竞赛一等奖。

二、博览群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们再清楚不过的事实。而今,知识不断更新,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社会上流行着这样的“知识折旧率”:一年不读书,自己知道;两年不读书,同事知道;三年不读书,学生知道。特级教师黄玉峰说过:“语文老师只是一个‘贩卖人’,他们的教学方法不需要读书,只需要做题,题海战术的结果是苦了自己也苦了学生。烦琐的语文分析,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为学生所接受,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正在超过教师。”一劳永逸,以不变应万变已经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望。不读书,我们就会一不小心变成了“现代文盲”。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博览群书。

三、经验交流

“你和我各有一个苹果,如果我们交换苹果的话,我们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当你和我各有一个想法,我们交换想法的话,我们就都有两个想法了。”这是萧伯纳的一句话,说得很简单,但是意味深长。这个世界上只有知识是可以共享的,交流可以产生火花,合作可以产生共赢,我们教学也是如此。

开放课堂,建立“参与式教学”经验交流与推广制度是促进教师之间交流的好方法。以前,一间教室就像是一个有城墙和护城河的城堡,我们太忙了,而我们的同事又羞于进来。于是,我们往往对去看看其他老师的课堂感到迟疑,尽管我们可能对里面发生的事非常好奇。为改变这种局面,我们要求学校领导必须每周听2节以上的课,每天保证有领导能够随堂听课,领导们约没课的老师一同前往,听课之后还要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探讨,实现课堂开放,带动教师互相听课的积极性。每一周我们还要由教研组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会,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或是平时比较灵活的时间,共同展开讨论,提供案例,创造经验成果,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带动学校良性发展。

四、总结反思

要想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教学反思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石,更是促进教师再学习、再发展的动力。

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进行学习,在自我反思中接受再教育,才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开始,大家都觉得反思难写,不知道写些什么,我们指导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把自己当作学生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同行中的榜样来反思;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回顾进行反思;通过学生的反应(如学生的课堂言行神态、思维状态、学习成绩变化等)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家长对学生发展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同事的听课评价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教师们的反思有目的、有想法了,也知道怎么去写,慢慢地发现反思对自己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喜欢上写教学反思。

自从我们创新地开展了校本教研的形式,我们不断地收获喜悦,教师们喜欢读书了,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成了常态,教学在反思中进步,写论文不再是无米之炊,喜报接踵而至,教师们撰写的论文频频在县、市、区等各类比赛中获奖,多篇教师的教学随笔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

参与校本研修,让我们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学校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学校推介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