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心是撬动中职学生管理千钧重任的支点

2016-04-27陈明峰

教育界·上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关心爱心

陈明峰

【摘 要】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紧紧依靠刚性的制度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本文试图从现有中职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出发,以爱心为总的支点,在关心关注和严格管理中探寻管理艺术的刚柔平衡,以更加有效地做好现阶段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最大程度上展现班主任教师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生管理 爱心 关心 良策

随着全民教育水平的提升,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初中、高中毕业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择学习一种专门技能,并走进了中职院校。这些年龄大多在十六岁左右的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受到家庭、社会和学校各种因素的影响。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要管好班级,做好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充分认识中职学生的群体特点和思想状况,用爱心浇筑学习、生活、管理、就业等方方面面,才能以“四两拨千斤”的态势,履行好服务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的职责任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中职学生的基本现状

中职学生有着青春的朝气和活力,有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也有着青春的叛逆和些许自卑,有着对复杂世事的懵懂和无畏,有着对学习、考试的不自觉否定和不屑。

具体来讲,他们和其他进入高中学习的孩子一样,正值青春年华,活力四射;都充满着好奇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尤其是模仿力强;都对未来的生活满怀希冀、充满着期许,但却是模糊不清的;都有着叛逆和无畏,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

与此同时,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成绩差,基础薄弱,从小学就被周围人定义为“学困生”、“差生”,一直处于被忽略、不受重视的状态,自己也默然接受了这样的状态,有自卑心理,在内心深处对学习和考试有抵触情绪。他们中也有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家庭状况复杂,正常的父母之爱和家庭教育对于他们来说,变成了奢望和梦境,尤其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普遍缺乏安全感,性格上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健全,厌学情绪严重。他们中更有很多人从小在祖辈的代管中长大,父母为了生活,忙于工作,忙于农活,无暇照顾他们,自认为给了孩子一切,实际上却忘了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父母之爱的力量和作用,结果使孩子得到了祖辈的宠爱、溺爱,却失去了父母的爱护和监管。

如此种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中职学生个性差异大、缺少爱护和关心、学习能力不强、逆反心理严重、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构成了中职学生的基本状态。

二、爱心是做好中职学生管理的根本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面对这些青春年少、极富可塑性的中职学生,尤其是那些长期处于缺少爱护的中职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从思想和内心深处只把他们看作受教育、被管理的对象,我认为从根本上是不可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如“对学生没有产生爱,教师的教育工作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这句话所警示我们的,对中职学生就更是如此了。

首先,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既然是最微妙的接触,如果离开了爱心这一根本的教育初衷,学生管理这个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就会变成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就会失去鲜活的内容和载体,就会失去心灵的沟通、理解和融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终将成为纸上谈兵、无根之木。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爱之于中职学生,不同于甚至优于父母之爱的地方在于,这是一种基于理智和心灵交融的爱,除了无私之外,更可贵的是理解。有句话说“爱是理解的别名”,这种对中职学生的真挚爱心,可以温暖他们的心房,可以让他们敞开心扉,可以引导他们产生巨大的内动力,使之对班主任教师产生亲近感、信任甚至仰慕的心理,从而为教师“对症下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次,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管理一个班级,从根本上讲就是带领一个团队。班主任教师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和建设者,如果对学生没有心怀热爱,仅限于执行管理,不仅不能发挥管理方法的最大作用,取得预想的管理效果,反而会使整个班级缺乏“一盘棋”的凝聚力,缺少相互关爱,缺乏团队精神,这样也就自然失去了温暖和谐向上的育人环境和班级氛围,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三、化爱心为中职学生管理中的良策

(一)春风化雨之爱是基础

要从关心开始,走进中职学生的内心世界。班主任教师的关心,要切忌只停留在言语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一是多留心、多观察,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言行举止和兴趣爱好,并注意把握好关心的“度”,让中职学生感受到尊重,感受到真挚、真诚的关爱,愿意说出心里的苦恼和困扰。二是善于拿着“放大镜”,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细节,尽可能地及时给予肯定和张扬,通过“闪光教育”,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容易从内心深处接纳、信任班主任教师。

要以引导为主,激发中职学生的能动性。中职学生思想千差万别,班主任在班级管理、释疑解惑或者处理问题中,切忌用命令式、教育式的方法,而是更多地要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找准关键点,找到最优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引导、疏导,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自觉。我曾经带过一个学生,二年级的时候非要退学回家学理发,我虽然为他承担着安全管理的风险,还是同意让他先去“实践实践”,在他“实践”过程中我多方给他做思想工作,他“实践”三个月后觉得还是学校能学知识好,后来又回到学校,毕业后到了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后来我了解到他的工作做得还很不错。

(二)严格管理之爱是关键

“严是爱,宽是害”自古就有这个道理,在中职学生管理中讲爱心,绝不是不要严格管理。实际上,爱心是出发点,严格管理是方式方法,是让爱心得以实现的载体,也是体现爱心的外在形式,二者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的。

一方面,要建立切合实际、合理可行的管理方法。笔者经过近些年对中职班主任工作的摸索和经验积累,觉得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实行轮流值日班长、常规班干部轮流担任值周班长的班级管理机制,也就是每天轮流让一名非班干部学生担任值日班长,及时报告当日学生上课考勤、卫生组织和安排、卫生得分、课堂学生违纪情况记录、授课教师课堂评价、晚上宿舍住勤情况等,次日课前5分钟向全班同学做500字以上的工作汇报;值周班长负责组织和监督值日班长的工作,每周日晚做1000字以上的值周报告。同时,建立及时指导和沟通机制,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管理他人的基本方法,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和管理才能,也让学生的自治作用在班级工作中得到最大化地发挥。

另一方面,要“严”字当头,突出执行,指出、纠正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对于违反纪律规定的学生,在加强教育的同时,必须按规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并视情况和家长进行沟通协调,让学生回家认真进行自我反思,直到学生真正认识错误,愿意向全班同学做出不再犯错的承诺,自觉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同时,这对那些可能违反纪律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警醒,使其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除此之外,要经常到班级和宿舍进行随机查看,随时关注班级的QQ群、微信群,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平时又不易察觉的问题,及时指出,并严格要求,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助力成长之爱是目标

成长成才是普天下所有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中职学校也不例外。我们学校的初中班,在毕业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少学生不能按时拿到毕业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学校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我在当班主任期间积极为学生着想,积极与相关教师和科室沟通协调,积极与学生和学生家长沟通协调。最终,我带的一个班级除了一名学生因两年未交学费没有按时拿到毕业证外,其他同学都在毕业那天按时拿到了毕业证;另外一个班级全班学生均按时拿到了毕业证,除一名同学因未按我的要求及时回校参加总控工培训而导致成绩过差未考过总控工证外,其他学生都按时拿到了化工总控工证。

坚持以人为本,关键时刻勇于担当,展现班主任教师的人文情怀,让学生感受到、体会到班主任教师的日常爱护和严格管理,都源于对他们的真挚爱心,都源于对他们成长成才的满心期望。2013年4月,我带过班级的一名毕业生因个人事情回到学校,与社会上的人发生冲突,在学校篮球场肚子被捅一刀,生命垂危,学校所在地医院不敢接收,省城的大医院也不敢接收,我得知此事后果断垫上工资,协调医院,在危急关头救回了这名学生的生命,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校的舆论风险,挽回了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挽回了一个即将破裂家庭的幸福。该学生康复后又回到了原国有企业工作,至今工作表现很不错。这也增进了在校学生对我的信赖和敬佩,关于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他们更愿意听我的指导和意见。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班主任教师这份职业的神圣和肩上的重任。

总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做好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以爱心为支点,以关心爱护和严格管理为路径,结合学生特点和班级实际,优化管理策略,抓好执行和落实,才能实现帮助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桂林.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魏书生.怎样当好班主任[M].北京: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10.

[3]王启红.用心育人,点石成金——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艺术[J].课外阅读,2010(11).

[4]余好.中职学校班级和谐管理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关心爱心
献出爱心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爱心树(下)
多看了一眼
爱心
关心
爱心的奉献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关心,你会吗?
午睡与关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