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2016-04-25张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区域差异聚类分析产业结构

张越

摘 要:海峡西岸建设一直是福建省产业发展的契机,但是如何在海西建设的大背景下把握住机会,从质的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应该引起福建省的重视。福建省共有九个地市,每个地市的产业发展情况不同,本文从产业结构入手,选取福建省2000—2013年三次产业产值,运用聚类分析,通过和国内产业结构比较,归纳得出福建省产业结构的特征,再进一步通过省内不同区域的比较,得出福建省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最后针对福建省各市目前产业结构现状,提出可行的产业发展对策。当前只有准确把握各市三次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才能合理地推进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福建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区域差异;聚类分析

福建省位于我国海峡西岸经济区,上临长三角,下接珠三角,右靠台湾海峡,可以说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但经济增长的速度却远不及邻近的江苏省和浙江省,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增长上的差距?在这一差距中,产业结构在其中又起着怎样的决定因素呢?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研究福建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就必须对该省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分析,才能找出真正制约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对症下药,使得福建省经济又好又快地进行发展。

一、文献综述

区域产业结构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不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地区范围已有许多研究成果。陈连磊等(2014)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一角度来分析中国区域产业结构,作者以28个省份为基本数据,最终得出三次产业必须协调发展,并且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才能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刘红娟(2014)从基础设施,生产变量角度来研究产业结构升级,提出要优化硬件软件的基础设施。曹美丽(2012)同样选取了全国31个行政区位基本单位,从三次产业地区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进行研究,并对二者的关系作进一步分析徐国喜(2011)以海西背景展开分析,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加快工业化步伐和发展高新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福建省自己特有的品牌。邓春宁(2008)主要从产业竞争力入手来分析,认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主要取决于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企业竞争力的相互作用,通过建立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行数据分析,对提高建省产业竞争力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民进福建省委(2011)从福建省经济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用钱纳里模型分析,虽然福建省在这几年工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但是当前的工业化发展仍然是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为此文章提出了福建省产业升级的主要任务及其重点和发展方向,重点强调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议其。上述几篇研究成果都是近五年来关于福建省产业结构的一些新理论,文章的作者们普遍认为要适应当前海西建设的大背景,就必须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位置,使其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发展模式,这些观点我认为对于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致方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不足的是,还未具体分析每个地市的产业结构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因此本文的意义主要在于,在众多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细化每个地市的产业结构状况,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二、聚类分析

福建省共有九个地市,每个地方都有其自身特色产业,如何根据每个市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这九个地市三次产业发展状况到底是如何的?该如何准确把握每个市的产业结构定位来共同发展,下面我们以九个地市的三大产业产值来进行简单的聚类分析。从《福建统计年鉴》取得相关数据,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从第一产业产值的范围来看,第一类和第六类的数值最高。从三次产业整体范围来看,第三类中和第四类中三大产业的构成相似,较为均衡。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类别间差距差异的概率值均小于0.001,即聚类效果好,但是第一产业类别间差距差异值较大,聚类效果偏差一点。但总体仍可参照上述方差分析进行产业结构差异分析。

结果系统以变量名QCL_1存于原始数据文件中,如表6

三、福建省产业结构现状

根据上述聚类分析,可以得出大致以下结论:在第一类别中仅有省会福州,其第三产业产值和第一产值最高;在类别二中也仅有特区厦门,第一产业产值仅有25.3亿元,但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却相当迅速,仅次于福州和泉州。由此可以大致判断厦门产业的结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正成为厦门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泉州第二产业产值2890.41亿元在全省中是最高的,遥遥领先位居第二名的福州900多亿元,可见其第二产业的发展规模之大。而第一产业,在福州和漳州这两个城市居较高的产值,但是福州是福建省会城市,人口密度远远大于漳州,就从人均情况来说,漳州第一产业产值应居福建首位。另外闽北城市南平,宁德在表6的分类中归于第四类,即三大产业的产值总体不高,均在400亿元左右徘徊,第一产业的产值和二三产业差距不大,和厦门市的产业结构模式形成鲜明的对比。莆田,三明和龙岩市归在第三类,这三个市产业结构总体特征在于,三大产业产值处在福建省中等位置,三次产业发展旗鼓相当,但总体产值都算高。通过上文聚类分析得出的结论比较分散,不利于我们整体研究,下文的分析主要将福建省九地市分为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两大块来进行分析。

(一)从三次产业产值角度分析

1、沿海较发达城市中,根据统计,福州市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6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15.91亿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352.15亿元,增长率为11.5%;第三产业增加值2401.1亿元,增长率9.4%。[1]。2015年泉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137.74亿元,第一产业为178.28亿元,第二产业的贡献3742.33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2217.13亿元。泉州市位于闽南金三角,其第二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当前泉州已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主力军,本市经济在闽南地区乃至福建地区都已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正努力实现通过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赶超厦门。

2、在福建内陆的资源型城市如南平、龙岩,据统计,南平市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2.5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1.6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43.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17.31亿元。[2]龙岩市201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8.4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6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914.82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623.02亿元,增长10.2%。[3]2014年龙岩市机械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烟草产业、能源精化产业等主力产业已实现工业产值974.06亿元,增长11.8%;纺织产业、建材产业、光电新材料产业等实现工业产值已达581.31亿元,增长 10.6%[4]。

(二)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分析

1、沿海发达城市,以泉厦两座城市为例。泉州市2014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达79.41万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包括了个体私营和城镇单位,其中第二产业个私从业人员有36.94万人,城镇单位124.1万人;第三产业个私从业人员67.36万人,在城镇单位也达到了32.66万人。很明显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占了绝对优势,也从侧面反映出泉州市当前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形势。毗邻泉州的特区厦门,2014年一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分别为9630万人、102.88万人、159.68万人,差距如此悬殊,而且在二三产业的对比中,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仍高于第二产业,可见,厦门市的第三产业已占据了主导地位。

2、内陆资源型城市,以南平市和龙岩市为例。南平市2014年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73.43万人,38,83万人和74.26万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比例大致相同;龙岩市2014年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58.17万人,57.47万人和78.73万人。可见龙岩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人数相当,第三产业略有领先优势。从内陆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就业人数和沿海较发达城市相比较,不难发现,就业人数和产业结构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二三产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定有某一产业作为主导,第二产业或是第三产业,来主导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传统产业占据主流地位,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不够。以泉州市2013年十大产业产值及增长值为例。一方面,从两大类产业的绝对值就可以发现传统产业以1730.21亿元的绝对优势压倒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中,纺织鞋服占据着主要地位,其产值是新兴产业加总的三倍多,后者发展力度仍旧不足。石油化工则是新兴产业中的佼佼者,电子信息等其他行业的发展让停留在起步阶段。另一方面,从增长率比较,虽然传统产业在绝对值上有优势,但是增长率却不见得遥遥领先,特别是一些纺织建筑,增长率仅有10%左右;相反新兴产业的绝对值低,甚至只有0.4亿元,7.68亿元的绝对值,但是增长率却能达到11.6&,21.7%,可见当前虽然仍旧是传统产业占据主要地位,但是新兴产业正在崛起,希望这种崛起的空间越来越广阔,能在一定时期和传统产业并驾齐驱,最终超越传统产业,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当前福建省的发展战略已经侧重于新兴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创意产业、信息网络与软件等已被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在福州、厦门等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建设,希望能将通过建设高新产业园区来提高高新产业对福建省经济的贡献[5]。

(四)区域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

1、政策先行优势不平衡。厦门市是福建省唯一的经济特区,早在上个世纪已经享受到国家的政策优先,因为逐步从一个小岛发展至今天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成立了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厦门,平潭已被纳入自贸区范围,这意味着这三个县市在未来将能享受到各项政府政策的支持,与其他地市的经济发展的差距也会进一步拉大。可见政策上的优势能使得一个地区的发展优先于其他地区。

2、缺乏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福建省传统工业仍占据着重要地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而这主要源于缺乏人才的支持。福建地区高校云集,福州大学城分布着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工科类水平较高的高校,但是高校科研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却存在断层,科研结果还未能真正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另外各地市产业创新程度不够,在引进人才方面也存在不足,相应的产业园区建设不够完善,新兴产业未能异军突起。

四、福建省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一)因地制“市”

福建省的九个地市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我们必须将它们的优势产业发扬,将劣势产业进行转化。在上文聚类分析中,漳州和福州的第一产值较高,尤其在闽南金三角中,相比之下漳州以第一产业为主,那么漳州就更应该将农业打造成一张特色名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是基础,只有在第一产业平稳的基础上才能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第一产业不仅不能舍弃,更应该在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其进行创新。同时要调节好投资,引导投资,让投资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升级,尤其是通过引导投资促进福建省的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运用科技的进步来提高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为福建经济长久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6]。因此漳州市的定位就应该在创新农业的基础上,着力发展二三产业,将农业品牌化,打造出属于本市的农业名片,平和蜜柚,长泰芦柑,云霄琵琶等都是漳州有名的农产品,如何进行品牌深度化加工,使之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迫在眉睫。

(二)转变模式

第三产业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如何让第三产业成为福建省,特别是依靠资源而生的内陆城市发展的主力军,值得深思。首先要改变传统产业占主导的局面,重点发展以高科技和现代化管理方式相结合的现代服务业如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致力于把现代服务业变成主导产业。以龙岩南平三明等资源丰富的内陆城市为例,当前需要考虑的是,等到资源匮乏之前,抢先发展起第三产业和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服务业。另外政府应该拟定相关的发展战略,发挥政策导向的作用力,刺激市场催生出新兴服务业,挖掘第三产业的潜力。整个第三产业要在政府宏观的调动和企业微观的配合规划下,涌现出许多适应市场的新兴服务业,给第三产业的市场带来新一轮的浪潮[7]。

(三)加强合作

福建毗邻台湾海峡,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地理优势,互补互通。结合海西区域特征,建立以福州、厦门、台北为中心城市的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带,充分利用两地地缘优势,加强闽台双方在文化传媒、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产业对接。在福建和台湾设立文化产业和贸易往来的窗口,充分利用平潭这一有力平台,

使得两地的最具特色的文化产品能够被长久地关注,促进闽台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8]。2014年12月刚成立的福建自贸区,其目的也是希望福建省能够和台湾全面合作。从目前看来,批准设立自贸区可能是福建发展的最有利的契机,因此必须把握住这一关键点,在同台湾充分合作的同时,努力赶超台湾。当然,不仅仅是同台湾加强合作,九个地市之间也必须相互协作,充分利用各地市的地理,文化等资源。可以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借鉴模式,打造闽南金三角,这一地区也将会是福建省的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圈,以达到辐射周边的城市,带动整个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2015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2015年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2015年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 龙岩市统计局.2014年全市经济运行简析.2015,1

[5] 民进福建省委经济专委会课题组.加快福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

[6] 章贵军.海峡西岸主体经济区产业结构合理性实证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

[7] 陈锋,陈晓君.基于Shift-share模型下的福建省产业结构分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8] 方忠.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对就业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9] 陆凌.福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点及其优化升级的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9

猜你喜欢

区域差异聚类分析产业结构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