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留守妇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2016-04-25任禹

2016年10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心理健康

任禹

摘 要:留守妇女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与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处理、孤独与不安全感及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等方面,主要受由个人、家庭与社会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及留守妇女家庭等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社会支持

随着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留守的妇女、老人与儿童。由于男性劳动力长期在外,加之老人小孩并不能承担太多劳作任务,留守妇女成为了农村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不仅要承担家庭与农村社会发展的责任,还承担着生理、心里等多方面的压力与问题。

一、留守妇女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生产、生活压力巨大

农村生产水平仍然不高,加之男性外出务工,妇女成为家庭的生产主力;但留守妇女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加上需要照顾老人、小孩,就加重了其生活压力。生产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就造成了留守妇女在心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二)人际关系维持方面出现问题

这主要反映在留守妇女与其公婆、丈夫以及子女之间的关系上。丈夫外出,公婆与媳妇之间的关系纽带暂时断裂,加之赡养老人的负担,使其在处理与公婆的关系上便愈发困难。

丈夫长期在外使夫妻之间在生理与情感上连接难以维持,势必产生家庭危机,影响家庭的和谐,也不利于维系留守妇女与老人、小孩之间的关系,造成留守妇女的心理问题。留守妇女也没有精力抚养孩子,对孩子的关爱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发展,也恶化了其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由于家庭内部的问题使得留守妇女在处理邻里关系时,也会出现问题,也加剧了其在人际关系维持方面的压力与困难,导致更多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孤独感与安全感的缺失

留守妇女能支配的闲暇时间较少,加之农村的文娱活动的相对匮乏,加上沉重的压力与负担,使其在精神层面处在长期孤独的状态。同时,对丈夫、老人和孩子状况的担忧,也使得留守妇女承受着来着家庭内部的不安全感;治安、生存环境等潜在风险,也加深了其来自外部的不安全感。

(四)由自身综合素质较低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由于留守妇女的文化水平较低,使其难以兼顾生产与生活,进而导致心理方面的问题。一旦留守妇女自身状况不佳,可能会使其心态变得更为消极,由此而来的生产、生活的停滞甚至是倒退也会引发各种矛盾,带来消极心态与不良情绪。

二、留守妇女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个人因素

1、文化水平。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就使得其在面对问题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办法,也使得其在进行生产时效率较低,不利于提高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到其心理健康水平。

2、健康状况。巨大的负担与认知能力的局限,使留守妇女容易产生焦躁等情绪;一旦身体状况出现问题,会使得其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家庭原因

1、情感需求难以满足。由于留守妇女与丈夫长期分居两地,使得夫妻之间缺少基本的沟通与依赖,尤其缺乏情感层面交流。这种基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也是使得其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2、家庭收入水平。高收入可以保障家庭基本开支,还能有结余以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增强家庭的满足感与安全感,避免因矛盾的产生而影响到心理健康状况。

3、居住环境与留守年限。留守妇女与老人和小孩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得他们在一起居住时会出现各类问题;如果与婆家分家、孩子长期在外求学或独居,又会使其因缺乏必要的娱乐活动与沟通交流而产生孤独感与不安全感,反而使问题更为严重。

(三)社会原因

社会支持的程度与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留守妇女只有在面对家庭大事或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的问题时才会寻求其他力量的帮助。由于其可行能力较差,没有足够的社会支持,将很难有足够的精力与能力解决问题,进而影响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提升留守妇女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由于个人、家庭及社会因素是造成留守妇女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从政府支持、社区支持、社会组织支持及家庭支持等方面来应对留守妇女的心理问题。

(一)政府支持

首先,发展农村经济。这需要来自政府的资金与政策,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开展技能与知识文化培训,提升留守妇女的致富能力,使之能力改变现状,提高收入,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另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升农村发展水平,扩宽致富的渠道,促使留守妇女能就近就业,提高其收入也能方便照顾老人与小孩。

其次,完善社保制度。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工农和城乡之间的差别仍然存在,也造成了留守妇女各类问题,所以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社保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政府应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引导农民有层次地参与养老保险,并使养老保险资金保值增值。同时,提高农民缴纳、使用养老保险金的灵活度,在不增加家庭负担的同时,保障生命健康安全。新农合制度的完善也能进一步减轻农村家庭在医疗方面的开支,减轻家庭负担,减轻留守妇女物质负担与心理压力。另外,还须完善教育保障制度,保证适龄儿童能及时入学;并对留守妇女开展相关培训,使之能胜任不同职业,提升其可行能力,提高家庭收入,使其能更好地应对各类风险。

最后,完善公共设施建设,提供更多公共服务。通过公共设施的建设,能更好地实现村民间的交流,减轻留守妇女的心理负担,发挥农村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缓解留守妇女的心理压力。通过村委会与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使留守妇女能够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设定合理的预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这些都有助于提升留守妇女的幸福感,从而解决留守妇女的心理问题。

(二)社区与社会组织的帮助

充分发挥村委会对留守妇女的日常生活的支持作用。通过互助组的建立,分担留守妇女的生产压力,帮助其摆脱相对贫困的境地;将“空巢”的老人、小孩聚集起来加以照顾,减轻其照顾老人、小孩的压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生产中,在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能解决赡养老人与抚养小孩的难题;村委会还能帮助留守妇女更好地与他人互动,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减少其孤独感与不安全感。

还应当积极发挥妇联、慈善组织等的作用,为留守妇女提供社会支持。通过提供服务、工作岗位及宣传教育等方式,促使留守妇女以更加积极的方式生产、生活。

(三)家庭支持

在进行生产过程中、照顾老人与小孩的过程中,家庭成员也应根据自身能力对留守妇女进行相应帮助,并提供相应的情感支持,使之能够更安心照顾家庭,减轻其精神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四、结语

留守妇女心理问题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大多也是由于其个人、家庭及整个社会的影响。所以,我们也应当从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及家庭等角度出发,提出能够解决留守妇女心理问题的可行策略,从而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并提高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进而促进全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福林.我国留守家庭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叶敬忠,吴惠芳.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3] 顾红霞. 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现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01:47-49.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