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舆论对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

2016-04-25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公信力舆论危机

王 琼

浅谈网络舆论对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

王 琼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的重要一份子,随着网络舆论地不断出现,网络舆论治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的主要发源地,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平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危机对我国地方政府行为造成的危害。怎样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对地方政府带来的困境,寻找在网络舆论下我国地方政府科学治理路径成为关键。

网络舆论;网络舆论危机;地方政府行为;公信力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与网民在线交流充分肯定了网络民意的合法性,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因此2008年也被称为“网络舆论监督年”[1]。网络改变了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政府管理方式正产生着一系列冲击和深刻影响。如何科学的处理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体现了新时期政府的执政能力。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当某一社会问题发生时,公民就会在互联网上对此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带有影响力的意见或言论就构成了网络舆论。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在互联网上的独特表达,体现了公民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热切关注,成为公民进行政治活动参与的新形势。在一定意义上,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手段,使更多的人掌握了话语权,为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人民利益提供了有利的处所,体现了现代文明。

二、网络舆论对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积极影响

(一)网络舆论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信息的公开度,提升其公信力。网络舆论是大批量信息的集合,这些信息不仅自由,而且具有互动性。当社会出现问题时,公民就会通过互联网媒介询问地方政府。面对群众的质询,政府就必须得提高行政行为的效率,对公民关心的问题作出及时的回应和承诺。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公民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想要的信息,政府不可能将信息完全隔离,所以只能加强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勇于承担来自民众的压力,努力提高其公信力。

(二)网络舆论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引导机制,帮助把握地方政府的引导要领。网络舆论是现代传媒技术进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传媒主体与客体的革新。以往的舆论引导方式比较落后,难以及时的指导到位,这就使得地方政府部门在处理问题时处于相对被动的处境。所以政府必定要创立新的引导机制来增强舆论引导力度,达到扩大公民的知情权、提高其介入积极性的效果。近几年,网络舆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政府部门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除维持主流媒体的运转和政府门户网站的运作外,还进行电子政务运作。

(三)网络舆论有利于健全干部管理体系,提高党员的纪律约束力,促进政治民主化建设。“人人都是传播者”,广大网民掌握了在网络上的话语权,更倾向于用网络来表达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同时发表对政府工作及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之前,公民若要反映诉求,只能通过写信或上访的方式,这种公开的表达方式让群众缺乏安全感。而在网络虚拟空间里,网民就可以在网上“短、平、快”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无需有心理负担,能够畅所欲言。

三、网络舆论危机对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不利影响

(一)网络舆论危机会损害地方政府公信力。网络具有低成本和隐蔽性好的特点,所以群众可以任意在互联网平台上反映心声。网络空间的规制比较困难,网民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和节制的能力较弱,所以会普遍出现针对政府行为不满的言论,地方政府首当其冲。众口难调,想让每个人都了解真相很难,不好的言论又容易被扩散,所以关于政府的评价,方面的比正面的更易引起共鸣,由此产生了更多偏激的言论。网民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感加剧其对地方政府的误解,误解又强化了其对地方政府的负面评价,如此的恶性循环,严重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不利于地方政府开展工作。

(二)负面网络舆论容易导致群体暴力行为。互联网已成为大型事件的策动手段,煽动了国内外群体暴力事件。网络舆论几乎见证了每一场国内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并且激化了这些大规模事件的矛盾。这种舆论谣言的扩散已经网络的推动,就形成强大的“信息瀑布”,彻底激发市民的负面情绪,导致组织化群体性行动,危害社会政治稳定,导致公民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为地方政府的治理带来了艰巨的挑战。

(三)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订。首先,网络信息复杂繁多,扰乱公共决策的信息选择。谣言往往会引发“一边倒”现象,若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纠正,就会变得更加激烈。其次,舆论掺杂较多个人情感,干扰公共决策判断。最后,设立门槛式操作,削弱了决策代表性。尽管网络提供给每个网民同等表达诉求的地位,但网络的特殊操作又同时将一批想要反映心声的公民挡在门外。不均衡的参与参与使得公共决策难以兼顾所有公民的建议,导致决策片面性。

四、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路径选择

(一)强化地方政府的危机处理意识。政府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可以迅速反应。一是进行干部培训,提高其对网络舆论危机的重视,养成关注网络舆论的习惯,培养应对舆论的科学态度。二是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各级政府领导要运用科学的方式对待网民反映的社会事务。

(二)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机制。首先,应该建立有用的网络舆论危机预警机制。其次,要创建网络舆论危机的处理机制。地方政府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在处理突发的大规模舆论事件的方法,总结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应对机制。最后,还需建立科学的网络舆论危机的引导机制。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网络舆论危机的导向作用,面对突发的大规模舆论事件时,地方政府应该第一时间运用主流媒体打消公民的疑虑,创造一种正能量的网络舆论气氛,对其倾向做出积极的指引。

(三)提高信息透明度,重塑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谣言止于公开,信任来自透明”。信息公开是应对突发事件舆论的最佳选择,发挥好主流媒介的正确引导作用。在应对网络负面舆论事件时,地方政府应该及时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式发布权威消息,将时间真实情况公之于众。维系网络媒体与网民之间的互动,确保地方政府在社会大众心里的至高地位。这有利于引导网络舆论走向,重塑地方政府公信力。

(四)建立分类引导机制,精确政府舆论引导。不同本质的事件会引起不同的讨论热度和影响规模,这就要求在处理不同事件时要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具体性质的网络舆论采取具体分析和处理,是打破舆论危机的最佳选择。

网络信息传播越来越大众化,网络舆论危机也随之频发。这就要求地方政府提高网络舆论危机意识,在第一时间采取突发应急方案,分析事件的具体性质,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手段,让公民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真相,带领公众进行理性讨论,积极引导正确走向,努力完善政府治理,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与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om/,2014-01-06.

[2] 李斌.网络舆论危机的治理范式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7(3).

[3] 孟卧杰,朱晋.沟通:政府管理网络舆论危机的有效途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05).

[4] 靳德涛.网络舆论对我国公共决策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9.

[5] 郝继明.预防政府公信力危机:网络传播的机理分析与善治路径[J].中国应急管理,2013,(12).

[6] 刘惠君.政府管理网络舆论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行政管理系硕士论文,2010.

王琼(1991—),女,汉族,江苏徐州人,管理学硕士,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公信力舆论危机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危机”中的自信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