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6-04-25

当代经济 2016年36期
关键词:学分制应用型毕业生

(广东财经大学 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外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张 真

(广东财经大学 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广东省的区位优势决定了该省服务贸易走在全国前列,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必然加大对高素质、精通服务贸易人才的需求,本文从培养应用型人才角度,分析华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进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应用型;人才;模式;改革

201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排全国第四位,全省服务贸易企业超过8000多家。未来二年内,广东省服务贸易年均增长20%以上,穗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实现新突破。到“十三五”期末,全省服务贸易总额比“十二五”期末翻一番,居全国前列。而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展也从“总量追赶”进入到“结构转型”阶段,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结构已远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作为服务当地经济的高等院校,华商学院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面对新形势,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并精通服务贸易的应用型人才,是当下亟待探讨的课题。

纵观华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4—2016年近三年的本科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式与其他高校基本相同,学分制下的培养模式,多集中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当然,为期六周的校内仿真平台专业实习,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但由于校内“经管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平台”为多课程的实习,分配到各专业的实践时间有限,在此情形下,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难达到熟练。而毕业实习尽管有八周的时间,由于缺少实习基地,大多数学生实习多在非外贸企业度过,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未真正实现。根据走访广州锐迈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中小微金融服务区、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中山泰坦工艺品有限公司、增城商会、增城外贸局、新塘电商园等近二十家企、事业单位的调研情况看,大多数外贸企业比较看重学生的技能,对毕业生的实际能力要求较高,比如:进出口成本的核算能力、进出口交易的磋商能力、函电写作能力、单据制作能力和信用证的审核能力等。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是从事外贸工作的首要条件。此外,还需具备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走访的跨境电商企业一致认为,传统的国际贸易人才远不能满足外贸人才相关岗位需求,企业更多需要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情况,用人单位的实际现状是,高校毕业生进入企业马上能胜任工作的仅占10%,招不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在走访企业对近三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后的情况,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近三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后的情况反馈

他们一致认为跨境电商企业急需人才,高校虽然每年向企业输送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但是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太少。华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办学十年,其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用新形势发展,需要更新变革。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改革。

一、联合广东省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开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我院培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大学生,从专业对口角度与广东省500强企业的部分企业完全是无缝对接。例如: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飞马国际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这些企业都开展国际贸易或国际货运,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要求高而严。与这些企业合作办学,不仅拓展了就业渠道,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方案可与合作方共同拟定,在符合高等教育总体原则下,对于部分专业课和实践教学课程,可以由他们指派培训教师前来学校授课或指导,或安排在企业完成。这样企业和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实行全程监控,随时调整不合适的课程和不合格的师资。合作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共同出资,由华商学院负责招生,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参与教学管理,参与毕业生实习阶段的综合考核。当然,学生完成既定教学计划课程,还必须通过企业综合考核方能获得毕业证书。合作方享有优先选择毕业生的权利,甚至可以提前录用毕业生进行入职培训。企业与学院共同承担办学费用,也自然分享办学成果包括利润。校企合作这样办学模式实现了专业教育对接产业发展需要、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标准需要、教学过程对接实践能力需要的“三对接”,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可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接受订单定制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

跨境电商企业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加电子商务人才加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求贤若渴,应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开办这种特色班。企业可以预先与学院、学生签订协议,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根据企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定制培养。据调查,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名列前6位的依次是跨境电商业务员、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关报检员。企业要求高校毕业生必须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因此,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可结合这些技能证书要考试的内容,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相关技能证书的考试。学生在校完成必要的基础课程学习后,可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校外指导教师参与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学生根据订单培养计划,通过教学计划课程后,还需获得订单企业综合考核合格证书后才能毕业。一旦获准毕业就可进入订单企业就职。宁波跨境电商诸多企业早在2009年就与宁波大学开展合作,实施订单培养,教学效果非常好,一是学生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以致用;二是用人单位通力合作,对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予以关注,尤其在实习指导环节给予场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实践证明,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所需,替企业所想,不必为找不到合适人才犯愁。从社会效应看,这种培养模式服务了当地经济,解决了就业难题。

三、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实现完全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全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前提,以规定的总学分和学分绩点考察学生综合能力,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采用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为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完全学分制课程分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任选课为爱好专业课以外的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限选课可为学生提供多种专业方向选择;必修课也可限定必修、选择必修,满足学生不同需要。实行完全学分制,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多选课,如果达到规定的总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对于学习差的学生,就可以少选课且可通过延长学习年限来取得总学分。这样可以照顾到学生原有基础的差别,又能克服学年制较难解决的智力强弱,爱好不同的差别却按同一进度学同样课程等弊病,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提高学生的业务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人才培养的关键要有德才兼备的教师。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拥有选择任课教师的权利,无形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敬岗爱业的教师倍受学生喜爱,更有用武之地,相应地促使其他教师自觉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近些年来,高校专业越分越细势必会导致知识越学越窄,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新要求。针对企、事业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知识面窄,视野不够宽的反馈,外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扩大不同学科课程的选修和辅修。学科间广泛交流、融合不仅有可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还有可能成为创新的动力源泉。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能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真正达到“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教育目标。完全学分制改变了过去的教学管理方式,实质上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根本性转变。

[1] 隋俊,袁丽虹.探究普通高校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3(7).

[2] 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3] 张可敏.完全学分制下教学管理问题分析[J].上海工程技术学院教学研究,2014(4).

[4] 徐向慧.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人才培养方法及途径研究[J].品牌,2015(7).

[5] 俞燕燕.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优秀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长江丛刊,2016(2).

(责任编辑:梁蒙蒙)

院级重点课题,《外贸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平台构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HS2015CXQX02。

猜你喜欢

学分制应用型毕业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