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的“味道”

2016-04-22亚泰集团王涛

工会博览 2016年2期
关键词:守岁王涛情结

亚泰集团王涛



年的“味道”

亚泰集团王涛

和“春节”相比,我更喜欢“过年”这个词语。它更质朴、更温馨、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种气息,是属于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的。过年,是一种念想,更是一种情结。

而年味是故乡独有的,在人们都在问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我想在时光的间隙里去回忆“年”这个生命年轮留下的印记。

儿时的年,是有“味道”的年,“味道”在于它的复杂,复杂是因为每一天该怎么过,都有它的说法、它的讲究。这种乡土习俗的味道,已经渐渐地淹没在了时光的远逝中。年过的越来越简单,抑或越来越紧张了,这或许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淡漠,更是一种内心沉淀的乡土情结的远去。

记得,年幼时的故乡是青砖、红瓦、小院,而如今已经被搬迁房改造得屈指可数了。农村的高墙大院,也在时光的变迁中显得如此摇摇欲坠。一直萦绕在耳边的歌谣:“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联对,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在如今看来,也只能在一个个离去的老人中越发模糊了。

至少,在童年里,还有着这样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氤氲出一种乡土的情结。

小的时候,过年是一种企盼,是一提起便会不由自主欣喜的冲动。

俗话说:“吃了腊八粥,就把年来数。”按故乡的说法,年就应该从这天开始算起了。

紧接着,火车上塞满了回乡的农民工们,旧书包、编织袋、方便面,还有皱纹写在脸上的沧桑,还有浑浊的眼神,这是庄稼人的眼神,是奔波于城市却家在千里之外庄稼人的眼神。他们的眼神,写在车窗外倒退的一排排的树,或林立的高层建筑,那是忧郁、是焦虑、是迷茫,那不是他们的故乡。他们的故乡,有烟囱、有小院、还有狗吠……焦急而又欣喜,过年里一盘饺子、一桌团圆饭,便是他们最大的念想。

回家过年,简短的四个字,掩盖了多少人的惆怅与渴望。

年,总是让人幸福地忙碌。还未来得及坐下歇歇喘口气时,眨眼间,便是大年三十了。所以,家里人常说“忙得跟没三十的样”。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是要贴春联的。小的时候,家里都是自己买纸笔,自己写,大街上也有现写现卖的。那时候的市集不繁华,却很热闹。可是后来,印刷样式的增多,为了图好看,也图个方便,家里也买起了春联。

大年三十肯定是要守岁的。小的时候,困得早,守岁的事,都不是我们作为孩子应该做的。守岁还有一个别称叫“熬财”,皆是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向往。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苏轼也曾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初一过后,并不代表着春节结束,故乡有“正月十五前都是年”的俗语。故乡的习俗,正月初二是出嫁女儿回娘家,女婿走丈母娘家的日子。一直到十五之前,就应该没有什么值得去忙活的了。孩提时代的我总是与寒假作业为伍,而大学,莫过于同学聚会,许久不见,一杯酒,便是一段情。

在故乡,每年正月十六,有家家接闺女的习俗,但必须在二月二之前赶回娘家。民间有“正月十六好日子,家家户户接姑娘,接了姑娘不是客,自己做饭自己追(吃)”的民谣,很有意思。

这样一来,年就算过的差不多了。孩子赶着上学,大人赶着上班,总习惯开学或上班的当天早晨点上一挂鞭炮,寓意着新年有个好的开头。

我的一位大学老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你有的不只是乡愁,而是目睹故乡的凌迟、故乡的死亡。”虽然写的有点苍凉,但跟过去相比,我确实只能从阳台的窗户感受着这有关春的气息,怀想着过去。

除了习俗与文化的缺失,更多的,是亲情的淡漠。

或许有一天,当物质上的富足让人们再去追寻那些被埋藏在心底的记忆时,所有值得去品味的东西,都失去了其原有的韵味。

怀念,故乡儿时的年。

猜你喜欢

守岁王涛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王涛油画作品
王涛 李佳星作品
魏晋南北朝:饮酒,放炮,“守岁”
告别“GDP情结”
难舍难分的情结
ONE-DIMENSIONAL VISCOUS RADIATIVE GAS WITH TEMPERATURE DEPENDENT VISCOSITY∗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王涛作品
守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