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6-04-22张兴军蒋方平袁卫华

张兴军 蒋方平 袁卫华

摘 要: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案例,对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并从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组织与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校企共同体;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为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立足济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数控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基于永华机械学院“校企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并实施“产教互融 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实现校企人才共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1 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

“校企共同体”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以合作育人为目标、以合作发展为动力缔结利益共同体,校企双方相互依赖,共生共存,通过构建组织框架、完善管理机制,放大或倍增双方共同的利益,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学岗直通”中的“学”是指学习,“岗”是指工作岗位。“学岗直通”指学生通过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一致的训练,使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未来从事的岗位“零距离”对接,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

“学岗直通”的具体做法是:校企共同对企业数控岗位进行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直通;以“岗”定“学”,校企共同构建岗位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融入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直通;引入企业典型产品开发项目化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典型工作任务直通;以行动导向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直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现教学环境与岗位实境直通;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双向管理,提高顶岗实习留用率,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直通;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直通;与永华机械人员互嵌,共育教学团队,实现专任教师和技术骨干直通。

2 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

2.1 创新校企共同体体制机制,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平台

基于为企业“量身培养”适用人才和提升员工技能素质的共同利益诉求,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与山东永华机械有限公司缔结利益共同体,建立永华机械学院,成立永华机械学院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置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学与培训部,实习就业部,督导检查部,社会服务部,院长与企业经理、专业带头人与车间主任、专任教师与技术骨干对接,共同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监控培养质量。校企共同体的形成,促进了校企合作关系的深度融合,为“产教互融 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基础。

2.2 校企共同开展专业调研,以“需”定“岗”,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直通

在永华机械学院理事会的领导下,专业建设委员会组织开展专业调研,通过对永华机械、山推股份等24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济宁装备制造业企业及其配套企业、客户群企业的调研和对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分析,校企共同分析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需求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明确数控技术专业面向的核心就业岗位是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机床操作、工艺制定与程序编制,发展岗位是机床维护维修,迁移岗位是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根据岗位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直通。

2.3 以“岗”定“学”,校企共同构建岗位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校、企专兼职教师共同按照岗位分析—典型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设计的步骤,构建基于数控加工岗位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突出技能培养,满足对人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

第一学期:专业入门知识学习和入门技能训练,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机械制图、钳工实训、普通机加工实训,在永华机械进行钳工、普通机加工岗位见习。

第二学期:基本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数控机床初级操作工实训,在永华机械进行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岗位见习。

第三、四学期:综合知识学习和综合技能训练,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数控工艺制定、程序编制、数控机床中级操作工实训,在厂中校进行工艺、编程随岗实训,在校中厂、厂中校进行生产实训。

第五、六学期:核心技能、拓展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在校中厂完成数控机床高级操作工、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等技能训练与技能鉴定、岗前培训,在校外实训基地以企业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习,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直通。

2.4 融入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直通

引入永华机械等企业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借鉴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数控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校企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顶岗实习等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考核方法等,对教学实施提出要求和建议。

2.5 引入企业典型产品开发项目化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典型工作任务直通

校企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以企业典型产品为载体,以工作过程各环节为主线,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情境,将理论知识融入项目实践。基于认识的基本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完成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编写工学结合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2.6 以行动导向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直通

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按照企业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企业生产文件,如零件图、工艺过程综合卡、工序卡等转变为教学文件,按照班前领取任务、技术分析、工量具准备,班中执行任务,实施质量控制,班后整理等顺序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企业岗位实境中学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教学做交替进行,学生学有所用,用为所学。

2.7 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现教学环境与岗位实境直通

高职教育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更要有大量的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发挥永华“厂中校”作用,与永华机械校企共同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共建共管教学、生产、科研、培训、技术服务“五位一体、产教互融”的共享型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实训基地既可完成课程设置所规定的所有实训、实习项目,又能满足结合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引入企业生产环境和运行管理制度,改造校内实训场所,真岗真干,帮助学生完成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实现向员工的角色转换。

2.8 加强校企双向管理,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直通

依托永华机械及其配套企业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加强校企双向管理,规范顶岗实习组织计划、过程管理、考核评价、安全保障管理,使学生的综合技能达到企业岗位需求,提高顶岗实习留用率。

2.9 开展素质教育,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直通

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搭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体系,加深学生对行业企业的感性认识,提高职业认同感。一年级学生入校后,邀请永华机械、山推股份高管进行入学教育,安排学生走访参观各校企合作企业,了解装备制造业、机床工具业发展状况和岗位需求,帮助学生增强职业归属感。二年级学生通过学习企业行为规范,听取企业文化讲座,专家报告,培育职业精神。三年级学生在永华机械及其配套企业顶岗实习,实施企业化管理,严格遵守企业考勤、考核制度以及日常行为规范,按企业员工要求,实施“统一标准、统一考核”,提升职业修养和职业素质。将企业“6S”管理融入宿舍日常管理,从身边小事抓起,从端正劳动态度抓起,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职业习惯。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技能竞赛融入三年的培养过程,锻炼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强化非技能性职业素质培养。开展SYB创业培训,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大讲堂、创业校友报告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激情、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立学生技术服务团队,在专任教师的指导下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2.10 校企人员互嵌,共育教学团队,实现专任教师和技术骨干直通

与永华机械、山推股份、博特精工等企业人员互嵌,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共育教学团队。实施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制度,提高专业带头人整体设计能力、与行业企业对接能力、团队组织管理能力,成为专业领军人物。实施“专任教师进车间 企业技师进课堂”工程,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对接,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技术应用研究,提高骨干教师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能力、理实一体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社会服务与技术应用能力,形成一支“名师引领、专兼一体、能力四强”的双师教学团队。

3 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的监控与评价

与永华机械共建校企融通的“双线监控”“三级管理”“四方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学校由教务处、系部、专业教研室,企业由技术部、车间、班组,校企双方三级共同组建教学督导部,制定《永华机械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实施办法》《永华机械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明确课程体系、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学生综合能力等评价标准,由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员、毕业生)、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专家四方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制定课程考核方案,推行“传统考试、过程考核、技能鉴定、技能大赛”相结合的考核模式,以企业岗位考核、技能大赛等内容为依据设计考核项目,考核方式、评价方式与企业一致,综合考察学生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技能、职业行为规范、安全操作意识等。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只有与地方产业发展高度融合,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才能使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活力,才能让学生成才,家长放心,企业满意,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1]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

[2]王玲,李建华.论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2).

[3]王树印.对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激励机制的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

[4]陈江.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直通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