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行为领域下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进展

2016-04-22陈晓菁

陈晓菁

摘 要:核心自我评价是组织行为领域中重要的人格研究取向。现有研究探讨了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与测量,并发现核心自我评价能积极预测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和工作投入,负向预测工作倦怠,并且在不同领导行为下对管理者与员工表现产生不同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核心自我评价的性质及结构的探索,并增加对其工作机制、人格与情境交互作用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探讨核心自我评价的作用及意义,促进组织行为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组织行为;核心自我评价;结构与测量

1 概述

核心自我评价(core self-evaluation, CSE)概念最早由Judge, Locke&Durham(1997)[1]基于Parker的评价理论(Lazarus,Folkman ,1984)[2]提出。该理论认为,个体对于特定情境的潜意识评价总会被更基本的评价所影响,这些评价被称作“核心评价”,分为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评价三类。在此基础上,为提高人格特质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预测力度,Judge et al(1997)[1]提出核心自我评价这一综合性的人格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个体对自我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

情境因素与人格因素是组织行为研究的两个重要取向。但由于缺乏恰当的人格理论基础,人格因素的研究在该领域中停滞不前。而核心自我评价作为一种新提出的宽泛的人格概念,对个体态度和行为有额外解释力(Bono,Judge,2003)。另外,研究表明核心自我评价能有效预测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Judge et al,1998)[3]。基于核心自我评价在组织行为领域中的重要性,本文将从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与测量及其与相关变量的关系两方面总结研究的现状,并对未来研究的开展提出建议。

2 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与测量

结构上,Judge et al(1997)[1]认为核心自我评价可以通过特质进行描述,这些特质应具有以下三种特性:以评价为中心、基本性和广泛性。以评价为中心是指相较于描述性,更关注对事实程度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性是指相对于表面特质而言更为根本的根源特质;广泛性指的则是,相对于次要特质而言更具概括性的首要特质。依据这三种特性,自尊、一般自我效能、神经质和控制点被认作是构成核心自我评价的四种特质。研究指出,组合后的结构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预测力度比单独使用各因子时更高(Bono,Judge,1998)。

测量上,早期研究者对于核心自我评价的测量都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即采用量表结合法来反映核心自我评价的水平。为避免因此而造成的概念混淆和测题过多的问题,Judge,Bono&Thoresen (2003)[4]编制出由12道题目构成的直接用于测量核心自我评价的工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ore self-evaluation scale,CSES)。来自荷兰和西班牙的4 个独立样本的研究结果发现,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测量学指标(Judge,Erez,&Bono,2003)。另外,对德国人和日本人群体进行的研究中都发现核心自我评价具有结构的单一性(Heilmann,Jonas,2010)。这表明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不少国内学者验证了核心自我评价的四因素结构(杜卫等,2007),但仍有部分研究者发现了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的不适用性,他们指出并非所有题项均能负荷在同一结构上(任志洪,叶一舵,2009)。为编制适用于我国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甘怡群等(2007)[5]提出了由善良、才干、处世态度和集体自尊四个特质组成的中国人核心自我评价理论构想。但目前除了王婷等(2009)[6]探究集体自尊对于核心自我评价结构的适用性外,还没有其他学者对该理论构想进行验证。因此我国学者应注重编制一个适用于我国的具有一致性结构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

3 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现状

3.1 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

在早期研究中,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是为人格特质能更好地预测工作满意度而被提出的。Judge&Bono(2001)对169项相关研究进行元分析时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很高。张翔和杜建政(2011)[7]在研究中指出,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有显著正相关,并且能显著预测工作满意度。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核心自我评价的水平能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除了研究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直接关系,还有研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Judge et al(1998)[3]认为内在工作特征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该研究表明,在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中,由内在工作特征知觉引起的中介作用大约占37%。除了主观的内在工作特征外,客观的工作复杂性(Judge,Bono&Locke,2000)与自我和谐目标(Judge et al, 2005)[8]也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间起中介作用。

3.2 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绩效

在预测工作绩效时,责任心曾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人格因素。元分析(Judge,Bono,2003)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的四种特质与工作绩效的平均相关与责任心对工作绩效的预测相等,因此核心自我评价也可以作为预测工作绩效的人格因素。虽然部分研究(Judge et al,1998)[3]表明核心自我评价能对工作绩效产生直接作用,但现有研究成果并不支持这一设想。张翔和杜建政(2011)[7]在研究中发现,核心自我评价通过工作满意度间接作用于工作绩效。这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对于工作绩效的影响可能依赖于其他因素。国外学者Judge et al(2005)[8]认为个体的动机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越高,趋向目标和成功的动机越强烈,工作任务完成地越好。另外,有研究者指出,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绩效的作用是通过个体对工作环境的知觉而实现的(Kacmar, Collins, Harris,& Judge, 2009)[9]。只有当个体知觉到高领导有效性(即环境因素是适宜的),那么核心自我评价的水平才会造成工作绩效的个体间差异。这说明,个体的知觉特征也能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绩效间起中介作用。

3.3 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倦怠

工作倦怠是用以描述如长期的情感耗竭、成就感降低、服务态度不良等一系列负性症状的概念(Maslach,Jackson,1981)。Best et al(2005)采用交叉验证技术发现工作倦怠部分地中介了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国内学者张翔(2011)[7]针对不同地区企业员工进行研究时发现,核心自我评价能显著预测工作倦怠,但工作倦怠并没有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绩效之间产生中介作用。该研究结果与Best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因此关于核心自我评价、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考证。以上研究均以广泛的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还有不少研究者针对特定群体进行了研究。张丽(2007)[11]发现,核心自我评价是基层民警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王婷等(2009)[6]以包含集体自尊维度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发现核心自我评价对企业技术部门人员工作倦怠有较高的预测作用。上述研究表明,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倦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除了采用人格因素取向,部分学者还从个体与环境交互取向进行了研究。Best et al(2005)[10]在研究中表明个体因素和环境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工作倦怠具有较大影响。孙小晗(2010)[12]采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对63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时发现,高核心自我评价个体更能感受和获取工作资源,因此较少表现出不良的工作状态。

3.4 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投入

近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们开始逐渐重视对积极心理的研究,研究对象从工作倦怠转向工作投入。工作投入指的是一种在工作中积极愉快的情绪动机状态(Schaufeli et al,2002)。由于工作投入是一个较新的研究点,因此它与核心自我评价间的研究较少,但已有的研究结果也能表明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张琳琳等(2013)[13]指出,新生代员工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高自我评价的新生代员工通常具备积极的工作态度,因此能表现出高水平的工作投入。王婷等(2005)运用包含集体自尊维度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对企业技术部人员进行研究时发现,自我核心评价对工作投入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另外,刘美佳(2013)[14]采用网络和现场两种方式对269名企业员工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投入有积极预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投入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从上述不多的研究结果可看出,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投入有积极作用。

3.5 核心自我评价与领导行为

领导行为与员工行为的关系是组织行为领域的研究重点。Judge et al(1999)发现,高核心自我评价企业上层管理者对组织变化有更高应对能力。王震等(2012)[15]采用配对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时发现,管理者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会激发下属表现出公民行为,管理者的核心自我评价对员工人际指向公民行为的作用完全依赖于道德式领导,对员工组织取向公民行为部分依赖于道德式领导。当前的研究不仅探讨管理者的核心自我评价,还探究了下属员工的核心自我评价与领导行为的关系。甄姗姗和郑兴山(2013)[16]发现,高授权领导行为和员工高核心自我评价下能得到最高水平的寻求上级反馈行为,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领导有效性与员工积极性。该研究结果表明员工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对反馈积极性的影响依赖于领导行为的水平,然而有研究却发现员工表现受其自身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的影响更大。刘光辉等(2013)[17]指出,员工的核心自我评价越高,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员工的工作投入影响越小。从以上两个研究结果进行推论,可以认为不同领导行为下员工的核心自我水平对其表现可能有不一致的影响。除了研究积极的领导行为,还有研究者就消极的领导行为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核心自我评价的员工较少受到辱虐管理方式的影响而降低其工作投入程度(许勤,席猛,赵曙明,2015)。

4 总结与展望

自核心自我评价提出的十几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研究年限不长,但也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已有研究探讨了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及其与组织行为领域中各变量的关系,结果显示,核心自我评价是一种能促进管理者与员工工作表现的人格特质。因此,对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能进一步揭示组织行为领域内各种现象的实质,提高组织的执行力与凝聚力。为了更好地研究核心自我评价,未来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4.1 增强对核心自我评价性质的研究

若想更好地探讨核心自我评价与其他变量的关系,最首要的是了解核心自我评价本身。当前的研究结果均表明高核心自我评价具有更好的工作表现,但过高的核心自我评价是否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再者,核心自我评价作为一种人格倾向,是否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另外,有研究者(黎建斌,聂衍刚,2010)[18]指出,总体核心自我评价是在解决具体领域任务的过程中沉淀而来的,而各种具体领域的核心自我评价会为总体核心自我评价的形成提供不同的参照框架。往后的研究是否需要区分不同参照框架的核心自我评价呢?总体核心自我评价与具体核心自我评价如何区分?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4.2 深入探讨核心自我评价结构及测量

当前不少研究发现CSES量表结构的不稳定。国内外研究者发现自尊维度与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较强,控制点与其他三个特质的相关较弱,自尊是否应作为更高阶的维度,而控制点是否应排除在核心自我评价以外?而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国人核心自我评价理论设想目前还未得到更多研究证据的支持,因此未来研究应着重探索适合我国的核心自我评价结构及测量工具。

4.3 扩充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领域

虽然当前的研究领域广泛,但对于职业生涯、工作投入等变量的研究较少,对不同领导行为下核心自我评价的作用研究不足。另外已有研究对核心自我评价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人格和情境交互作用研究缺乏,跨文化研究欠缺,这些都是未来研究需要改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Judge T A, Locke E A, Durham C C.The Dispositional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A core Evaluations Approach[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7,151-188.

[2]Lazarus R S, Folkman S.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M]4. New York: Springer,1984.

[3]Judge T A, Locke E A, Durham C C, et al. Dispositional effects on job and life satisfaction:The role of core evalua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8,83(1),17-34.

[4]Judge, T. A., Bono, J. E., & Thoresen, C. J. The core self-evaluations scale: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J]. Personnel Psychology, 2003,56:301-331.

[5]甘怡群,王纯,胡潇潇.中国人的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2),217-233.

[6]王婷,等.科研技术人员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倦怠、工作投入的结构方程分析[J].应用心理学,2009(2),22-24.

[7]张翔,杜建政.核心自我评价对员工心理与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心理研究,2011,4(1),44-48.

[8] Judge T A, Bono J E, Erez A, & Locke E A. Core self-evaluations and job and life satisfaction: the roleof self-concordance and goal attainment[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5,90,257-268.

[9]Kacmar K M, Collins B J, Harris KJ, & Judge T A. Core self-evaluations and job performance: Therole of the perceived work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9,94, 1572-1580.

[10]Best R G, Stapleton L M, Downey R G. Core self-evaluations and job burnout: The test of alternative models[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05,10(4),441-451.

[11]张丽.基层民警职业倦怠及核心自我评价与其相关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12]孙小晗.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探索[D].河南:河南大学.2010.

[13]张琳琳,David M D,李楠.新生代员工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投入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D].软科学,2013,27(4),111-115.

[14]刘美佳.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投入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D].浙江:浙江大学.2013.

[15]王震,孙健敏,张瑞娟.管理者核心自我评价对下属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道德式领导和集体主义导向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2,44(9),1231-1243.

[16]甄珊珊,郑兴山.核心自我评价与授权型领导对寻求上级反馈的交互影响研究—基于对上海30家公司162名员工的调查[J].河北工业科技,2013,30(4),227-232.

[17]刘光辉,谢义忠.论变革性领导与核心自我评价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2),89-92.

[18]黎建斌,聂衍刚.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848-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