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技术联盟的“成长瓶颈”及突破对策研究

2016-04-22赵映雪

摘 要:产业技术联盟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技术联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成长速度变缓或停滞的情况,此时往往是因为联盟遇到了“成长瓶颈”。突破“成长瓶颈”,联盟就能持续成长,反之,联盟就可能走向衰亡。本文通过对产业技术联盟的成长瓶颈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突破成长瓶颈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产业技术联盟;成长瓶颈;突破对策

1 产业技术联盟的成长与生命周期

1.1 产业技术联盟成长的内涵

联盟成员组建或加入产业技术联盟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如果产业技术联盟的成长性差,联盟成员的预期目标就难以实现,所以,联盟的成长是所有联盟成员都关注的问题。如果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联盟通常可能表现为规模的扩大,如果产业“未老先衰”之后能够成功实现技术跨越和产业升级,那么联盟可能在性质发生变化的基础上继续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借鉴李政对企业成长的定义[1],本文将产业技术联盟的成长定义为联盟规模的扩大和性质的变革,同时包括基于联盟性质变化而引申的联盟存续状态。联盟成长就是联盟以存续为前提和基础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1.2 产业技术联盟的“成长瓶颈”

“瓶颈效应”是一个心理学概念,社会心理学里的瓶颈效应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心理过程中各个因素、环节的相互关系。社会角色扮演者在从事某一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角色行为时,要求与之相关的各因素、环节配合与协调并进,其中如果某一因素和环节跟不上,就会成为“瓶颈”,卡住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的正常进行。产业技术联盟的成长是否具有“成长瓶颈”呢?从前文对产业技术联盟成长的定义来看,联盟成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与其量变和质变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有关。如果联盟的量变和质变遇到某些因素的阻挠,那么联盟成长就遭遇到了“成长瓶颈”。联盟成长瓶颈若能被突破,问题得以解决,就能实现持续成长;联盟若无法突破成长瓶颈,问题长期存在,就可能走向衰亡。对于联盟成长瓶颈的论证,本文借鉴的是李丹(2005)研究中小软件企业成长上限所采用的彼得圣吉系统思考的研究方法[2]。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中介绍的系统思考的要素分别为强化反馈和平衡反馈。强化反馈指的是“雪球越滚越大”。只要组织处于成长的状态,强化反馈就会持续发挥作用,此时会产生“越来越好”的强化作用。当然,强化反馈的运行也可能产生“越来越差”的效果。平衡反馈是指不断调节以实现稳定状态的反馈,也就是说,强化反馈的强化作用可能会触发平衡反馈的运行,平衡反馈为了寻求稳定,会不断平衡,即削弱这种强化作用[2]。

把这个思路放在产业技术联盟中来,强化反馈会导致联盟的成长,成长又会触发平衡反馈,对强化作用不断进行平衡,导致某些要素或环节跟不上,就会卡住联盟的成长,此时联盟就遇到了“成长瓶颈”。

1.3 产业技术联盟的生命周期

从标准的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产业技术联盟会经历组建、成长、成熟、衰退这几个阶段。但是对于不同联盟来说,衰退期不是同时到来的,部分联盟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在步入衰退期之前或衰退过程中成功进入下一轮发展期[3]。与之前普遍认为的组织在经历过前面的组建期、成长期、成熟期之后才可能发生衰退的观点不同,结合文章上一部分对产业技术联盟成长瓶颈的描述,笔者认为产业技术联盟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成长瓶颈”,因为强化反馈随时可能触发平衡反馈,每一个平衡反馈的运行造成的成长瓶颈都不相同。

因此,产业技术联盟的生命周期不是一条直线,说明联盟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以相同速率在成长,当联盟的成长速度逐渐变缓甚至停止的时候,联盟成员就应该思考联盟遇到了哪种成长瓶颈以及如何突破这种成长瓶颈。联盟是否能够突破成长瓶颈将决定着联盟未来的发展走势。如果能够突破,那么联盟将迎来一个新的成长期,否则,联盟可能面临着衰落。一个联盟在自己的生命周期内将陆续面对不同的成长瓶颈,如果产业技术联盟能够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不同的“成长瓶颈”,就能实现联盟的持续成长。

2 产业技术联盟的阶段性成长瓶颈分析

2.1 联盟成长强化反馈的构建

第一阶段:产业领域中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突破的技术主要为高新技术、交叉技术,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难以完成研发任务,或独立解决的成本过高、耗时过长,此时就需要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等组织寻求帮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统称为学研机构,是知识产生的源泉,保存了大部分能够进行产业化的知识,于是联盟就产生了[4]。因此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联盟成员的选择。产业技术联盟的联盟成员主要有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等,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也会对联盟产生影响。

第二阶段:联盟成立之后,由于各个联盟成员自身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存,每个成员拥有的知识又存在势差,因此这个阶段知识在各联盟成员之间会进行流动。联盟得到的投资增加、联盟成员拥有了更多共同利益,成员间知识共享增多,关联变得更加紧密[4]。

第三阶段:产业技术创新的集成性特征决定了知识的发展无法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完成,因此,只有当知识在联盟成员之间实现成功转移之后,联盟成员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拥有了更多的共性知识,以往的技术难题才能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突破,因此,这一阶段联盟的任务——技术创新就得以实现。

第四阶段:联盟成功实现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后,将创新的技术进行产业化,更新换代后的产品或服务被投入市场,产生经济效益和其它效益,知识和技术的价值在市场上得以实现。

第五阶段:产品与服务是商业化的成果,产品与服务在市场上若取得成功,能够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增强联盟的吸引力,吸引联盟外的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等组织加入联盟,促使联盟进行联盟成员的再选择。

综上所述,合理的联盟成员构成使联盟成员间的知识流动顺畅,进而促进技术创新,使联盟成员的研发能力得到提升,促使产品与服务的更新换代,产品与服务更新换代的成功又增强了联盟的吸引力,进一步吸引新成员加入,联盟进行成员再选择,规模也更大。产业技术联盟在这一强化反馈的良性运行下就能够实现持续成长。

2.2 联盟成长的平衡反馈

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可能触发的平衡反馈:适宜的成员选择让联盟成员的构成更加合理化,但另一方面,随着更多成员加入,成员投资及外来资金投入的增多会触发平衡反馈,联盟管理负担变大,对成员间知识流动形成恶性影响,原有的强化反馈衍生出了一个平衡反馈,故联盟管理能力为产业技术联盟的成长瓶颈之一。调研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李梅(2012)在调研中发现,产业技术联盟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常常缺乏专门管理联盟具体事务的机构,调研的42家联盟中有28家认为在管理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5]。

第二阶段至第三阶段可能触发的平衡反馈:各个联盟成员都有自己的知识存量,联盟成立后,联盟成员之间发生联系,知识在成员之间进行流动,成员之间的互动联系增多,这是成员互动学习的基础,但另一方面,容易触发平衡反馈,知识流动形成成员间知识共享,造成“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原有的强化反馈衍生出了一个机会主义的平衡反馈。李梅(2012)在调研中发现,42家产业技术联盟中有约一半联盟反映联盟成员中存在机会主义行为[5]。成员之间发生冲突,破坏信任。因此,成员关系也是产业技术联盟的成长瓶颈之一。

第三阶段至第四阶段可能触发的平衡反馈:从技术创新到成果商业化是联盟成员之间联系较为紧密的阶段,联盟成员相互合作,产生大量的创新成果、成果商业化程度较高。可是,这一阶段容易触发平衡反馈。由于创新成果是由部分或全部联盟成员协同创新的结果,容易造成联盟成员间关于知识产权归属的分歧,在分配成果商业化产生的利益时无法准确计算各个联盟成员的应得利益,原有的强化反馈衍生出了一个知识产权问题的平衡反馈。李梅(2012)在调研中发现,调研的42家联盟在分配机制上均有争议,其中三分之一认为在分配上争议程度 “一般”,另三分之二认为争议“较小”[5]。

第四阶段至第五阶段可能触发的平衡反馈:成果商业化若取得成功,产品和服务成功占据市场,政府出台政策继续大力支持发展该产业,于是联盟进一步吸引新成员加入。可是联盟法律身份此时就是联盟成长的瓶颈,原有的强化反馈衍生出了一个平衡反馈。法律的缺位使得联盟身份尴尬,难以调动产业内优势力量和新生力量参与联盟的积极性。李梅(2012)发现调研的42家联盟中12 家挂靠在行业协会下或以分会形式存在,8 家联盟挂靠在科技服务机构下,2 家联盟注册为公司,5 家正在注册中,未注册的联盟有 15 家,超过了三分之一[5]。

3 产业技术联盟成长瓶颈的突破对策

许多组织在遭遇成长瓶颈时,组织最初的反应要么是一筹莫展,要么是努力推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越是努力向前推进,平衡反馈的作用越强,组织成长越困难。因此,当组织遭遇“成长瓶颈”时,应建立自身的强化反馈和平衡反馈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地思考对策,突破造成成长瓶颈的要素或环节。

在本文的上部分总结了产业技术联盟成长中可能遇到的4个调节反馈,以及对应存在的4 种“成长瓶颈”,针对每一种成长瓶颈,这里提出相应的突破对策。

3.1 联盟管理能力瓶颈的突破对策

由于政府政策的引导,联盟成员投资及外部资金投入的增加可能会使联盟进入一个阶段性的高速成长期,但同时也会使得联盟的管理负担加重,联盟成员既要投入精力在知识学习上,又要顾及联盟管理,双重压力之下两个方面都受到负面影响。此时联盟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成长速度变缓,但是联盟成员往往只能意识到速度变缓,而不会去分析造成成长速度变得缓慢的真正原因。为了应对成长速度变慢的问题,联盟成员可能会增加互动交流,可是这样反而会造成联盟管理负担进一步加重。而突破联盟管理能力瓶颈的真正有效措施却是联盟管理机构的改革。只有联盟管理机构真正负担起联盟管理重任,才能突破联盟管理能力造成的产业技术联盟成长瓶颈问题。

3.2 成员关系瓶颈的突破对策

联盟进入到第二个成长阶段,可能会在短期的高速成长之后,成员间知识共享造成的“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会使成员关系恶化,联盟的成长速度又有可能变缓或停滞。为了应对这一阶段成长速度变慢的问题,联盟成员可能会采取措施,想要进一步促进知识整合和技术创新的速度,可是机会主义行为并未得到纠正,成员冲突依然存在,成员关系依然未能得到有效改善。这时,突破本阶段成长瓶颈的有效措施就是技术创新贡献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联盟成员冲突能得到有效化解,成员关系得以改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成员关系造成的联盟成长瓶颈问题。

3.3 利益分配机制瓶颈的突破对策

技术创新之后,下一步就是成果的商业化,即产品或服务的出现。从技术创新到成果商业化是联盟成员之间联系紧密程度较高的阶段,联盟成员相互合作,产生大量的创新成果、产业化程度较高,这时联盟可能又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但是,由于大量创新成果是联盟成员协同创新的结果,高速发展之后,联盟成员开始考虑到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联盟成长速度受到到负面影响可能又会变缓。联盟成员为了促进联盟发展,可能会采取措施促使知识成果更多、更快地产业化,可这样反而会使原有问题加剧。而突破利益分配机制瓶颈的真正有效措施应是联盟内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知识产权或设立“专利池”[5]。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利益分配机制造成的联盟成长瓶颈问题。

3.4 联盟法律身份瓶颈的突破对策

前一个成长瓶颈被突破后,产业技术联盟的知识成果商业化取得成功,产品和服务成功占据市场,联盟就可能进一步发展,吸引新成员加入,这样一来联盟又有可能获得成长机会。可是在吸引新成员加入联盟的过程中,阻碍联盟发展的成长瓶颈是联盟的法律身份问题。法律特有的滞后性使得联盟在进一步发展时身份尴尬,新成员在加入时顾虑重重,很不利于联盟甚至行业的发展。因此,相关法律的制定是不容忽视的。

综上所述,联盟的成长在被“瓶颈”卡住时,不应使用“蛮力”去正面应战,而应该除去“瓶颈”引起的平衡反馈,为系统增加正向功效,从“瓶颈效应”中摆脱出来,实现持续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政.企业成长的机理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82-83

[2]李丹,吉宏伟,郭晨.突破成长上限是中小软件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关键[J].工业技术经济,2005(8)

[3]杨廷双,李一军.基于生命周期的产业技术联盟政府管理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2012(6)

[4]钟海欧,赵静.基于生命周期的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4)

[5]李梅.北京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5)

作者简介:

赵映雪(1984.2—),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