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中的仪式感

2016-04-20

农民科技培训 2016年4期
关键词:仪式培育农民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培育任务重、要求高、投入多,绝大多数培训单位能够与时俱进,保质保量完成培育任务,受得了政府的认可,赢得了社会的支持,获得了农民的赞誉。但也有少数承担能力较差的培训单位,因忙于完成任务计划,培育热情有所下降,程式化步骤有所简化,该有的仪式没有了,该突出的内容淡化了,让农民参训没有了感觉,消失了培育的神圣感。如何规范培育程式,激发培育热情,提高培育效果,让职业农民在培育中有仪式感、有自豪感、有归属感,进一步促进培训组织工作的积极性、严谨性、规范性、绩效性,笔者试从仪式感对于培育作用的角度谈一谈。

一、正确认识培育的仪式感

仪式,多指典礼的秩序形式,大到国家的开国大典、公祭活动,小到学校的升旗仪式、培训的开班典礼等。仪式并不是突发的,往往是有计划的,并且非常强调诚心。比如入党仪式是在强化一个政党的神圣,升旗仪式演奏国歌是在强化一个国家的崇高。仪式给直接或间接参与者提供一种共同的神圣体验即仪式感,使其达到观点、情感和意愿上的高度一致,这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达到的。

培育中的仪式特指培训项目承担单位在开展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的、规范化的社会活动,包括开班典礼、主持介绍、结业典礼、总结表彰等活动。培育仪式在促进学员个体社会化,保存和传承培育理念、农耕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培育来说,促进农民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与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同步发展,达到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农民需求一致,是培育工作者的一种追求。

《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千百年来,我们一直是一个注重仪式感的国家,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仪式”也作了说明并提出要求。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坚持发挥仪式的教化功能,既是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又能促使学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和职业行为规范。

二、仪式感在培育中的作用

(一)广告宣传作用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政府工程,是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具体举措。开班典礼,在一个特殊的时刻、特殊的场合、特殊的人群见证下,由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阐释农民培育工作的作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分析目前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讲解培育的政策形势、方式方法、模式程序、方案规定、任务目标等,对培育工作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让培育的管理人员、师资人员、参培人员知道为什么培育、怎样来培育、如何做培育。

(二)强化暗示作用

仪式象征着一种庄严肃穆的状态,是在强化某种活动的重要性,这种仪式带来的仪式感是在给人制造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这种自我暗示能够把自己的专注力、反应能力、运动能力迅速提升。暗示自己要更认真、更专注,要更快、要更高、要更强,要自我变革,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坚持下来。开班仪式上领导讲话、表态发言、合照留影,结业仪式中的总结表彰、学员颁奖,是在强调培育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培育政策的神圣性,彰显培育过程的完整性,同时也在强化培育主体和受体之间的责任感。

(三)尊重敬畏作用

仪式是表达尊敬、表示慎重、表白决心的一种方式。不论是培育的开班仪式,结业仪式,颁奖仪式,还是上课前对老师的主持介绍仪式都反映出培训单位对培育工作的重视,对培训教师的尊重,对农民学员的敬重。凡是对培育工作认识到位、具有尚农精神、对农桑有敬畏之心的人,都会注重培育中的仪式,认真准备,精心策划,兴致盎然,让参培学员获得心潮澎湃的感受。

(四)激发凝聚作用

仪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一个人数众多的仪式可以激发和凝聚团体的斗志。培育前一次成功的动员仪式,往往胜过千言万语,在热烈的气氛中,庄严感、神圣感、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学员在这样的氛围中,创业欲望会被激发,学习意愿会得到加强,思想观念会受到启迪,甚至生产经营管理会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新动力。

三、如何增强培育的仪式感

仪式和仪式感虽然不是培育工作的刚性需要,但却是文明进化出来的需求,是农广文化建设和农广精神的体现。

培育中的仪式很多,如中职教育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农民培训的开班典礼,结业典礼,以及宣誓仪式、颁奖仪式、动员仪式、校庆仪式、跟班实习仪式,还有教学培训课堂上的上下课起立、主持介绍、学员合影等等。从管理角度来看,培育中的这些仪式不仅对学员的心灵起着深刻、持久、潜移默化的感染效应,还包含着对培育目标的理解,对培育思想的诠释,对学员养成的期待,让学员尽早适应培育秩序,搭起培育制度和教学课程以及学员之间的桥梁。

培育中不论是集中授课时的课堂教学,还是生产实践时的现场教学都是一系列活动的综合体,其中包含着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成分,而仪式正是其中的一类。课堂教学中的仪式主要包括上下课仪式、提问仪式、讲授仪式等,这些仪式都是一种象征性的、表演性的、富含文化意义的系统性社会活动,其主要功能是引导学员实现在不同状态和身份间的转换。课堂教学中的仪式是课堂教学文化意义的主要载体,因此也构成了课堂教学文化的关键要素,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仪式并实现课堂教学仪式的不断创新,是农广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点。

培育中的仪式应注意将学校、老师、学员三位一体联合,让学员和教师来共同分享。如在一次为期15天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结业典礼上,农业行政部门的主管领导和培训机构的负责人以及老师亲临现场,领导作了精彩发言,50多名学员见证了这一时刻,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深深感动,整个仪式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当整个培训过程中的照片(包括集中上课、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参观考察、实训操作、升旗做操、聚餐吃饭、课间休闲、游戏活动等环节)一一呈现时,学员开始回忆他们15天里一起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当领导、老师的寄语一一响在耳畔时,关于培育的精神意义已渗入学员的心田,为今后的产业发展和生产经营管理增添了永久的动力;当优秀学员从领导的手中接过奖状并表态发言时,当一个一个学员拿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证书时,职业农民的自豪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当学员在温馨的乐曲中用心地大声读着告全县农民争当新型职业农民倡议书时,朴实的情感、尚农的决心、必胜的信心在会场充盈,新型农民描绘着现代农业的智慧蓝图在眼前浮现。由于陪伴、指导、服务学员十几天的领导和老师的参与,结业典礼中学员的角色意识、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被强烈唤醒,精神得到洗礼,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受到启发。

形式简约、内涵丰厚的培育仪式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是教育理想和人生梦想的集体放飞,能唤醒学员对学习、对人生的重大体悟和对免费培训政策的感恩之情;能激发学员有幸参培的自豪感,培养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唤起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更有利于学员增强角色意识,提升公民素质,有助于构建社会认可的道德价值观。

于丹教授曾经特意就仪式感写了文章,她认为与古人相比,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似乎少了一些情趣。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生命中越来越缺乏仪式感。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安静。在培育中,如果存在心不在焉、人浮于事、得过且过、浅尝辄止的态度,对培育也是无益的,所以,组织者要精心设计、细心安排、诚心服务,摒弃华而不实、雍容累赘的形式主义,让培育仪式与培育内容相匹配、与培育产业相吻合、与培育绩效相策应、与培育对象相融洽,使培育充满仪式感,使参与者以认真端正的态度地对待培育这件事。

猜你喜欢

仪式培育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开营仪式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