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破解农广校招生难题

2016-04-20

农民科技培训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广校实训培训

自2006年农业部实施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以来,各地各级农广校积极响应和落实相关指示精神,纷纷开展涉农中专教育,一度招生人数呈明显上升态势。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地农广校招生人数下滑,部分学校出现“象征性”“点缀式”招生现象。要想全面实现小康,就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否则就会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广校作为体制内的一支专业队伍责无旁贷,稳定和扩大招生迫在眉睫。

一、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涉农中专是一项特殊的中职教育,既是学历教育,更是一项惠民工程。“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的核心问题,农民致富农业增收关键在科技,科技的推广应用在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农广校承载这一光荣使命。部分学校缺乏战略眼光,认为学历教育时间长、任务重、要求严、程序繁、见效慢,在思想上产生畏难情绪,故而有了不想招不愿招的想法,这是产生招生萎缩的根本原因。

(二)政策扶持不到位

学历教育列入中专教育序列,享受国家免学费优惠政策,这是一件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深受学员的欢迎。但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到地区差异,各地的补助标准不尽相同,且这些政策需及时进行调整,否则随着物价的上涨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部分补助已无法满足教学及学员补助的需要,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学员的参学热情有所降低,招生数量下降也就在所难免了。

教学活动除理论课外,还有实践课,而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具、实训设施设备等,农广校的经费除财政给予的人头费和办公费外,没有经费来源添置这些器具,实践活动的开展只能是“自由活动”了,教学效果无法保证,这是招生人数减少的政策因素。

(三)双轮驱动不到位

农广校办学既包括学历教育,同时还肩负着农民科技培训的任务。部分学校由于人手少、精力有限,要想完成两项任务感到力不从心,而培训工作是阶段性的、短期行为,一 蹴而就,于是便把工作重点放在培训工作上,使农广校这辆车子发生跑偏的现象,弱化了学历教育的招生和管理,定位因素造成招生人数的减少。

(四)考核机制不到位

对照《学籍管理细则》之规定,省市校严把教学质量关,常年开展教学活动的检查、督导工作,对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立即责令整改。但对招生工作,部分分校存在“无计划目标、不评先评优、未纳入考核”等问题,认为这是一项弹性工作,可做可不做,于名于绩均无影响,这是致使招生人数下滑的直接原因。

(五)示范引领不到位

农民是最讲实际最讲效益的群体。在学历教育教学中部分学员通过学习,能掌握一门技术,自己在家门口创业取得一定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深受群众的尊重。部分学校对这些典型案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学员拿到“两证”后,教学任务完成了,便没有把这些成功人士组织起来加以宣传,对其他在籍学员失去了标杆和示范作用,致使部分学员认为学习无用,不能直接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这是造成招生人数下降的外部因素。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增加投入,重在实训

学历教育的学员都是农民,他们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偏差。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采用直观演示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方法,利用多媒体、挂图、实物演示等手段,采用产生式教学策略,来增强记忆便于理解,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讲究教学质量,应根据不同专业,按人头增拨实验实训经费,改善实训条件,配齐实验设施,让学员圆满完成学业,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二)教培合一,资源共享

学历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全面的、规范的教学行为,是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的相关法律法规来执行的。农广校同时还承担政府下达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无论从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要求上都无法和学历教育相提并论。学历教育有注册的固定学员,固定的教学和实训场所,规范的教材,健全的组织机构,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对学员强化单项技术训练,挖潜拓能,增加知识的深度。这样有利于缓解培训对象难以组织的问题,有利于集中资金解决学历教育因经费不足所带来的训练不到位的问题,有利于重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多出精品,提高培训的质量,从而实现培训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三)加强考核,强化招生

招生工作是学历教育的“牛鼻子”,只有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农广校才有发展可言。省市校应严格按照分校类别和规模,明确招生任务,组织考核、检查、督导,并且把招生工作作为评先评优条件之一,让每位农广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把招生工作真正摆到议事日程上来,努力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四)产业招生,适应需求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地都形成一定的特色产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初步显现。在特色产业成长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一大批懂专业技术的从业人员,这些从业者原来都不是从事本专业的,都是在业主或个别师傅的指导下从事劳动,往往操作不到位,技术要领难以掌握,操作失误时有发生,给生产造成一定损失,这些从业者亟待学习和训练。农广校应主动和当地特色产业业主、规模种养殖户、农场主等联系,把从业者及业主等招收为广校学员,根据特色产业定专业,所在的基地为实训基地,农忙时他们为从业工人,农闲时为广校学员。这些人有强烈的需求欲望,并且容易组织,便于实践,现学现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辅相成,这种方式深受业主、学员的欢迎,一举多得。

(五)放大示范,注重实效

每年毕业生中都有部分学员,经过学习回乡创业,成为当地的规模种养殖户或办观光休闲农业,在群众中被视为能人。农广校应组织这些学员,到有关镇村介绍自己的经验和做法,让群众亲眼目睹实实在在的实惠,用身边的人引导身边的群众,激发他们的参学热情;同时聘请他们为实践指导老师,现场解决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增强学习的感性认识,这种招生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六)学历融合,力求蝶变

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只局限在中职水平上是完全不够的。在籍的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种养大户、回乡士兵、村组干部等,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基本上是高中、中专或大专,但过去所学专业与现在的工作岗位不一致,他们既希望学到现在需要的专业,同时也希望在学历层次上要有一个提升,才能满足自身发展和为农服务的需要。农广校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选择适合的专业,参加中职教育学习,同时积极与有关高校联合开办相同专业的大专教育,学习形式上采用中专“半农半读”,大专为“函授+集中面授”,在实践活动上采用“集中指导+自我实践+毕业设计”方式,通过必要的毕业答辩,把实践活动引向深入,提高学习效果和实用性。这种深度融合,不仅学员文化层次提升,深度加大,同时对农广校的教学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层次得到跃升,办学性质发生蝶变,提高农广校的品味和档次,这也是农广校转型升级的有效举措。

农广校招生工作是学历教育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抓手,既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前瞻性的工作,必须做到未雨绸缪,站得高方看得远,始终恪守广校宗旨,为社会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为全面达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农广校实训培训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