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探讨

2016-04-19宋艳萍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

宋艳萍

内容摘要:与发达区域相比,后发地区存在经济基础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但在这些劣势中也蕴藏着优化、改善的优势方面,即通过来自于创新等方面的复制效应,实现对区域技术的提升。研究发现,产业萌芽期,来自于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是主要的产业成长动力,从产业萌芽期步入产业成长期后,产业成才的主要动力源则由政府主导转变为需求拉动,即来自于市场的需求刺激开始在产业成长中发挥较大的效用;进入成熟期后,产业主导动力则演变成创新与企业驱动两方面,通过创新与自身驱动最终实现了扩散机制的正常运行。且产业运行中各机制并非呈现单一运行态势,而是多个机制按照不同时期运行,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后发地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路径 复制效应

后发地区的经济优势

以《“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蓝皮书所构建的宏观经济、产业结构、财政金融、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开放型经济等指标体系为评价指标,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发现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八省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低,属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故定义8省所处的西部区域为后发地区。

总体而言,后发地区虽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值处于下游,但从区域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虽然后发地区第二产业增速较快,但目前主体产业依然还是第一产业,且第二产业优势还有待进一步的发掘,尤其是在采掘工业和原材料等资源型工业方面,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在第三产业方面则更需要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必须指出,虽然与发达区域相比后发地区存在经济基础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但在这些劣势中也蕴藏着优化、改善的优势方面,即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所说“后起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的特殊有利条件,即具有后发优势”,这一优势的本质事实上就是来自于创新等方面的复制效应,实现了对区域技术的提升。

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系统构建及运行机理

(一)动力系统的结构设计

结合后发地区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特点,其后诞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想要首先实现自身的持续成才,则必须具备完善的成长动力系统,具体而言应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来自于管理层的政府引导系统、来自于市场的需求拉动系统、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创新引领系统和持续驱动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从图1可见,来自于政府的引导主要是制度层面的扶持,即通过战略规划、相关产业政策以及配套基础设施服务,实现对战略新兴产业成长环境的优化;来自于市场的拉动则主要依赖消费需求的刺激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至于创新与驱动的引领则来自于企业自身技术、产品、组织结构以及外部市场等各方面的协调改善。但各个子系统并不是孤立发挥效用,其对于整个产业发展的助推效用必须来自于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二)成长动力机制的运行机理

理论界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于产业成长的动力机制给出了彼此各异的分类方式,而基于动力自身的传导顺序又可分为直接动力与间接动力,并指出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动力的作用方式是否是直接型的,若其效用的发挥是通过其他中介而间接作用于产业,则就是间接动力;若是根据成长动力的强度差异进行划分,则又可分为主导动力与辅助动力,其判别标准主要是动力的效用是否为主导性的,若是主导性的动力则为主导动力,否则即为辅助动力。基于上述对于动力类型的划分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动力机制的特点,可进一步将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具体分为来自于政府、需求、创新和企业自身的四种成才动力。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定义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机制,即依据四种动力源而形成的政府推动力为主导的、市场需求拉动力为主导的、企业驱动力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带动力为主导的以及多力融合的5种类型的产业成长联动机制。现实经济社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因素及动态变化过程中,虽然其主要的动力源就是来自于以政府、需求、企业和创新这四个动力子系统,但最终形成的推动力却是来自于子系统所构成的动力综合系统,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在产业萌芽期,来自于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是主要的产业成长动力,它启动机制并促使其开始运行;从产业萌芽期步入产业成长期后,产业成才的主要动力源则由政府主导转变为需求拉动,即来自于市场的需求刺激开始在产业成长中发挥较大的效用,实现对产业运行机制的启动;经历成才,企业进入成熟期后,此时的产业主导动力则演变成创新与企业驱动两方面,通过创新与自身驱动最终实现了扩散机制的正常运行。必须意识到,虽然上述机制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但在产业运行中各机制并非呈现单一运行态势,而是多个机制按照不同时期运行。尤其是产业成长和成熟期,主要推动力的形成是多个系统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并最终形成了产业间的联动、地区间的联动、国家间相关产业的联动。虽然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运行过程的特征具有一致性,但后发地区的运行机制的作用却有着自我的独有特征,即在后发地区启动机制的地位更重要,持续时间也更长,传导方式和路径也更直接;同时,联动机制只有在创新机制和驱动机制运行到一定的程度时才可能运行。

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运行机制设计

综上所述,来自于学习效应的复制优势主要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凸显,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又主要决定于自身的动力机制,来自于政府、企业与市场三方的共同效用才最终形成了助推产业发展的动力。这就意味着,想要真正发挥后发地区的独有优势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具体而言:

一是,通过完善制度政策更好的发挥政府在产业萌芽期的主导效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央和地方政府作为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主动力的来源主体,应以区域整体经济水平提升为主要目标,并通过启动机制的正常、良好运行来实现这一既定的目标。这就要求首先在中央政府层面,制定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确定战略目标、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其次,地方政府从战术角度入手,着力于具体的、适合本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型的选择。最后,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作用,协调彼此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协作,以避免发生政府间的利益冲突。

二是,通过规范市场运行完善源于需求拉动的产业成长放大机制。市场发展程度越高,其能充分利用市场需求拉动作用的能力就越强,则将更有利于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强化政府投资需求的主导地位,通过政府投资需求的上升,实现对消费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双重提升,进而不断增加需求拉动力的积累度,而这一需求拉动力积累度的上升又会进一步促使产业经济总量成倍上升,进而刺激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最终形成一种倍数于需要动力本身的力量。对于后发地区而言,这种力量正是刺激消费活动、创新活动与投资活动等的主要动力源,这也正是萨缪尔森所谓的需求拉动力对产业成长具有成倍的拉动作用。

三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源于创新为主导的产业成长扩散机制。从技术创新的扩散方式来看,其主要有主体间、主体内和主体间与主体内重叠扩散三种主要形式,而成长扩散机制所表现出的是主体间的扩散,其本质就是使用技术的企业间的扩散。但必须注意,从扩散行为本身来看,其不可能表现出单一路径,而是多方向的扩散,具体到某项具体技术而言,其扩散行为既决定于自身特性,也与其他替代技术息息相关。基于此,来自于技术创新扩散的产业成才刺激性主要源于以下方面:增强后发地区技术的引入效率,即通过技术水平的提升增强其整体的流动性,最终实现新技术的高速传播;降低地区技术创新成本,即实现对后发地区获得新技术资金耗费量的降低;提高区域技术水平有效传播途径,即实现后发地区的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改善。

四是,通过对子系统多种动力的科学融合形成更具推动效用的动力联动机制。综合考虑产业成长过程中各阶段主导力量的差异,以及最终推动效力的综合性,对于企业而言在完善各子系统的同时还应形成一个各动力相互融合的综合性动力系统,即来自于政府推动、需求拉动、企业驱动和创新带动共同作用的联动系统,这样不仅确保了企业成长各阶段的核心变量,还确保了各核心力空间范围内的耦合联动效应,也必须具备这种联动效应才能最终实现对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刺激。事实上从后发地区产业的特点来看,其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表现出显著的单一性,在此环境下来自于产业融合的联动发展机制将更能实现区域的后发优势。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有效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中的不合理处,还能通过业务范围的扩展增加传统产业的发展活力。

总之,来自于政府、市场和企业三方的动力推动有助于主体基于同一个目标而生成融合性动力并增强自身的创新技术吸收能力,最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俊.发展新型战略性产业正当其时[N].证券时报,2009-11-7(A09)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2-07-09].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mrlm/201207/t20120720_65368.html

3.陈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背景和战略意义[J].学习月刊,2010(7)

4.刘婷,平瑛.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8)

5.张筑平,杜小书.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辨析及启示[J].理论与当代,2012(10)

6.魏世红,谭开明.技术效率促进高技术产业循环发展的机理分析—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J].科技与经济,2009(2)

7.蒋国俊,蒋明新.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8.郭丽.后发优势理论演进及其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09(4)

9.赵宇新,耿玉德.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辩证关系及战略选择分析[J].商业研究,2007(12)

10.黄永春,郑江淮,谭洪波,杨以文.后发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机选择与赶超路径—以平板显示技术的赶超实践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2(7)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法
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人才需求及培养问题研究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