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2016-04-19高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美术

高星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实施,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提出新的挑战,也为高师学前教育的改革提出了理论和现实的参考。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课,也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学前教育专业五年一贯制大专招收的对象是三年制初中毕业生,学生经过五年教育培养,需完成由初中学历教育向专科学历教育的跨越,具有“起点低、跨度大、时间长”的特点,这决定了其课程设置不同于普通四年制本科的特殊性。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美术课程的设置,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照搬普通本科的课程模式、考核与评价方式单一等等,因此,需要从目标、模式、内容、考核几个方面对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进行变革与优化。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调查以及目前课程设置现状比较与分析,探讨五年制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设置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将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有助于学前教育师资水平的提高,对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着实践意义。

关键词 学前教育 美术 五年制专科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竞争力,现如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层次较多,大体可分为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专科、两年制的专升本以及五年制专科,每个层次的学生基础不同,就业目标也不同,统一的课程设置显然无法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与差异,分层次、分方向来设计与实施美术教育的课程。学前教育专业五年一贯制大专招收的对象是三年制初中毕业生,学生经过五年教育培养,需完成由初中学历教育向专科学历教育的跨越,具有“起点低、跨度大、时间长”的特点,这决定了其课程设置的特殊性。

1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美术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

1.1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内容照搬普通本科的课程模式

在教育视域下,教育目标是随着时代及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不断生成的,因为教育目标的“不确定性”,课程目标也具有“流变性”。学前教育专业五年一贯制大专招收的对象是三年制初中毕业生,年龄较小,心智也尚未成熟,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当今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并未将五年制学生培养模式与普通本科区分开,过分注重理论性专业知识的传递,课程目标定位也不够明确。所以当今高校应针对五年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找准定位,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目标。将培养目标重点落在培养“重基础、有专长、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具体包括具有一定的学前教育理论功底与较强的学前教育实践技能,在美术技能方面就表现在绘画、手工、环境创设等专业技能上。

1.2教学形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更好促进学生心智发展

现如今很多高校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中通过教师讲授和示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的形式。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空间受到局限,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且五年制的学生,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敏感期,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自我意识强而不稳,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新奇事物,排斥传统事物,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更好地促进他们心智的发展。所以在课程实施方面,我们要丰富教学形式,加强课内外活动,强化实践环节。

1.3课程评价模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仅依照考试成绩来评价,五年制的学生起点不高,成绩普遍较低,仅仅依照成绩来评价不免容易抹杀学生其他方面的闪光点,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所以课程评价方式要从单一转向多元,从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向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美术课程改革建议

2.1找准定位,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目标

当今高校应根据“重基础、有专长、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为主干,融实践教学课程、活动课程于一体的创新型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教育技能方面形成个人的专长。技能课程着力加强学生的教育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美术类课程加强《美术基础》、《美工基础》及各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的设置,以体现“实践能力强”的培养目标。

2.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注重教育实践与艺术体验的有机融合

现如今素质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倡导审美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问题也被列入讨论范畴。培养审美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课堂上的美术训练活动仅仅凭向学生呈现一些美的图形、美的色彩、美的风景等图片,没有挖掘美的内涵,如此很难做到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还是要从美的根源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回归于自然和生活去切身感知和体会。例如,梵高的作品《星空》中色彩与线条的节奏让无数人感受到其无与伦比的美感,我们让学生来再创造这幅作品时,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创作技法,如用彩色棉线或彩泥拼接作画,如用梳子或棉线、铁丝代替笔来作画,让学生自由去发现生活和大自然中能创造出美妙线条的工具,用心感知生活中的一切,从而激发审美情趣。艺术是需要释放天性与灵魂的,需要在自由的环境下去捕捉生活中的美。美术绘画同样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因此,美术绘画教学,可以选择开放式的教学课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艺术领域提出以下目标:帮助幼儿在感受与欣赏的基础上进行表现与创造。其中“感受与欣赏”的对象是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以及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表现与创造”则是帮助幼儿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使幼儿具有初步艺术表现力与创造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启示我们幼儿绘画水平受制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所教的技能也是很难迁移的,幼儿的绘画技能是在大量表现表达的机会中自然成熟的。所以在高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也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进行创造,如表现大自然中的树叶的主题教学中,教师可将课堂搬到室外,在自然中展开教学,学生自由观察和写生,在大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进而表现美、创造美。开放式的美术绘画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平台与环境,激发了学生艺术表现的兴趣,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散。

2.3丰富教学形式,扩展美术内涵,强化实践环节

在课程实施方面,我们要丰富教学形式,加强课内外活动,强化实践环节。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可以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形式展开教学。再者要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如通过参与幼儿园观摩活动以及去幼教机构见习等形式,既能保证学生的专业基本功的扎实牢固,又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将多元资源进行有效统筹整合。这种资源利用表现在课程资源与师资资源两个方面。首先,在课程内容上还存在资源单一的问题,高校的学习资源和空间比较有限,如果我们把课程内容仅局限在课堂上、高校内,就难以完成多元资源的有效统筹整合。所以我们要将资源拓展到课外及校外去,这就也包含了两个层面,其一是将资源拓展到课堂之外,利用社团活动、兴趣小组、选修课等形式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融合。其二是将资源拓展到校外去,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幼儿园资源,统筹整合各类幼儿园与少儿图书馆、绘本馆的优质资源。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与有效地选择、运用这些多元资源来帮助、支持自己的教学,因地制宜地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与空间。帮助学生实现专业与行业紧密相联,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融合;其次,加强学生与社区、幼儿园的联系,让学生多参与幼儿园观摩活动,在实践中掌握更多有效的教育策略与方法,培养教育能力;最后,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鼓励在校教师到幼儿园积累工作经验,并有选择性地聘请一些工作在幼儿园一线有幼教经验的优秀教师来校任课,突出美术教学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2.4完善评价考核机制,提高综合能力

课程评价方式要从单一转向多元,从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向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除了传统的课堂考查、现场考核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学期中、学期末的美术、美工课程汇报展览的形式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薛正.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04).

[2] 王辉.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特殊性及其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9).

[3] 阿木尔.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与专业美术教育的练习语区别[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06).

[4] 吕袁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新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2).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