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心理暗示在幼儿学习生活中的体现与运用

2016-04-19温玉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暗示榜样作用

温玉婷

摘 要 心理暗示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幼儿,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还未完善,更多的时候就是依靠成人的指示来辨别是非,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任何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性格及行为习惯的塑造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暗示 作用 环境 语言 榜样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心理学上,把他人的评价和暗示将引导某人朝着他人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这一点得到爱丁堡大学教育心理学,马丁教授的证实。她把一群孩子随即的分成两组,然后告诉老师,A组是优等级组;B组则相反,老师收到这种信号后各自开始相同课程的教学,一个学期后,A组的成绩和各项测评真的优于B组。后来又经过几组实验,这一原理同样被证实。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积极暗示的作用以及消极暗示的危害性,她们习惯当着孩子的面说一些具有暗示性的话来引导孩子应付老师,久而久之我们从孩子身上也发现了这些特征,这类家长虽然没有正面教孩子们如何“推脱”,却已经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们上了十分形象而生动的一课。

1案例

小A的午睡习惯一直不好,总是需要教师再三叮嘱才能勉强入睡,在我们与其母亲反馈时,母亲马上问小A:是不是因为你旁边的XXX老是弄你,所以你才睡不着?老师,能不能把XXX换走?

当小A养成了一个喜欢高频率眨眼睛的习惯后,小A母亲又当着小A的面问我们:老师,是不是班上有其他小朋友喜欢眨眼睛,然后小A学会了。

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询问小A一些情况的时候,他总是会找别人的理由,比如迟到是因为妈妈起晚了,与别人产生矛盾也一定是别人的问题。在与小A妈妈的多次交流中,教师发现她和孩子很像,或者说孩子跟她很像,常常会顾左右而言他,听不进我们的建议,且屡屡为孩子找借口,乃至我们发现针对同一件事情,孩子的说法和她完全不一致。

孩子的成长道路本就存在无数的不确定性,他需要成人积极的引导,从而拥有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龄前幼儿这个特殊的群体,反复的说教常常收效甚微,甚至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因此我们会用一些看似不经意间的评价,如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验到诸如“坚持、独立、勇敢”等意志品质的可贵,这些“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法就是心理暗示,但在现实生活中,成人却容易用消极的暗示来指导孩子,令人不禁唏嘘不已。

2心理暗示的作用

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启明星般能带领孩子在黑夜中找到方向,让孩子有充分的自信与果敢。而消极的暗示却如同魔咒一般缠绕着孩子,让他在迷雾中摸索,不知自己将走向何方。心理暗示不同于其他的教育方式,它看似了无痕迹,却是孩子生活、学习中一座座明亮的灯塔。

2.1心理暗示更利于孩子的接受

孩提时我们都喜欢听故事,各种生动有趣的人物、曲折婉转的情节,能让最好动的孩子都静下心来聆听,因此教育者常常会把一些道理放在故事中,让孩子们通过故事来学习一些良好的品质,这种不带任何负担的娱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思考模式,这也是为什么多读书的孩子思路要比别人清晰。 除了故事以外,成人一句及时的评价,如“你专注的时候画的画特别好看”要远比三令五申“画画时要认真!”来的有效;“坚持!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跳过去的!”这不仅是鼓励,更是告诉孩子只要坚持一定会达到自己的目标,相信这样的一次成功体验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坚持”的力量,并会收益终身。

暗示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幼儿教育中强制命令的缺陷,用这样一种含蓄的方式引导幼儿,既不让孩子感到厌烦、效果也可以事半功倍,但要注意不能用一些消极的语言来给孩子暗示,成人以为的激将法,在孩子那里可能就是给自己贴上标记了。

2.2增强自信心

心理暗示是“润物细无声”的一种体现,成人用积极的暗示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认可自己的想法,甚至有时能将他人的帮助内化为自己的能量。日常生活中,孩子对父母的一个赞许的微笑、一次紧张的皱眉都会十分敏感。当孩子表现良好时,父母投以赞慕的目光会让孩子感觉到自信与快乐;当孩子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父母适当的语言或动作暗示就能够提醒孩子,这样既有助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能让孩子不会显得那么尴尬。

3暗示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1语言暗示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心理学上认为人类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学龄前幼儿的思维主要以具象思维为主,常常是“看到”才能“想到”,“说到”才能提醒其“做到”,因此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成人常常要重复地用语言做出提示,引导其学习知识与技能,并且在必要的时候用语言来为他们做出积极的心理暗示。

比如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教师带领孩子们用手脚一同打拍子,孩子们由于比较兴奋所以场面有些混乱,这时教师说“我发现小朋友们都特别愿意玩这个音乐游戏,十分热情,我要给你们鼓鼓掌!但是呢,因为你们的拍手声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最后音乐都结束了,你们还在拍,这样我们就不知道该什么变换动作啦,你们觉得我们接下来该怎么拍手比较好呢?”教师的两句话先是肯定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然后有理有据地提出了需要改变的原因并让孩子自己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这样一种语言提示并没有把老师的意志强行灌输给幼儿,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判断,自己意识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方案,相信这样一个活动下来,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在以后类似的情景下能够自发的提醒自己要稍加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获得更好的活动体验。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一句简单的话语有时是孩子的指路明灯,有时可以很巧妙的化解孩子的尴尬帮他重拾信心,因此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语言暗示的巧妙运用。

3.2环境暗示

一般来讲,成人通过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来支持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暗示。比如幼儿园中根据孩子的身高制作的小桌子、小椅子、小床、厕所等来满足孩子孩子们的生活需要——这是专门为孩子们提供的生活场所;一些用漫画、图形的提示也是一种无声的暗示:如娃娃家外有三个脚印贴纸——这个娃娃家里只能容纳三个小朋友;陈放操作材料的盒子与对应橱柜上相同的标志——暗示孩子们学会将操作完的材料物归原处等等。

除了物质环境中的暗示外,我们还经常运用到心理环境上的暗示,如果父母经常争吵,虽然他们发脾气的对象并非是孩子,但孩子们却很容易被这种紧张而焦虑的氛围所伤害;当父母喜欢用冷嘲热讽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行为时,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久而久之也容易自暴自弃。

3.3行为暗示

行为暗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言传身教”,甚至于我们常常会发现“身教”的影响要大于“言传”,这也就解释了父母一边打麻将一边却要求孩子在一旁认真看书是多么的无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眼神、手势等方式来鼓励或提示幼儿,并用自己的行动来为幼儿做出示范。当孩子在走神的时候,教师不经意的摸一下他的头;孩子获得成功时,老师伸出手来的一个大拇指;清晨入园时,老师主动先跟孩子、家长问好,久而久之,我们发现孩子们也变得有礼貌了。

3.4榜样暗示

从小我们会听很多关于助人为乐、吃苦耐劳的故事,它们看似道理简单却深入人心,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孩子们在出生之时就是一张雪白的画纸,你愿意给他画上爱心他便会充满善意;你若让他看到真诚的可贵,他便学会了以诚待人;你为他提供了坚持不懈的榜样,他就会将此作为自己的目标。

4结语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最崇敬的人是自己的父母,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崇尚“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相信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环境的力量,通过用一种种巧妙的方式在引导孩子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再小觑心理暗示的力量,并且要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巧用心理暗示。

参考文献

[1] 李本华.暗示教育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J].基础教育研究,2006.

[2]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

猜你喜欢

暗示榜样作用
体育课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探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对高职院校后进生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