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剧本”式复习

2016-04-19刘元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剧本复习

刘元科

摘 要 如何让学业考试复习达到 “轻负高质”?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去思考的。“题海战术”、“炒冷饭”,这些都是师生一起带着镣铐跳舞。我们都需要思考高效的复习策略。“剧本式”复习是一种基于以生为本的复习模式,本文以“密度复习”为例,阐述“剧本式”复习是如何到达高效的复习效果的。

关键词 剧本式 学业考试 复习 轻负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每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总有一批老师和学生在为学业考试的复习而忙碌着。这个过程繁杂而艰辛。复习课是最难上的几乎成了所有老师的公认。复习的效果也总是不尽如人意。如何为我们的复习课找一个突破口?达到时下很流行的一个词——“轻负高质”这样的效果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去思考的。“题海战术”、“炒冷饭”,这些都是师生一起带着镣铐跳舞。为什么我们还都深陷其中,苦中作乐呢?这些我们都需要思考高效的复习策略。

我们通常的学业考试复习模式是这样的:第一轮复习为基础知识的单元复习和章节复习。第二轮复习打破章节界限实行大单元、小综合、专题式复习。第三轮复习是知识、能力深化巩固的阶段。一般会选择一套复习资料,然后梳理知识条目、讲解典型例题、习题训练与讲评,如此往复。这样模式的最大弊端是:同一种模式的重复刺激使学生麻痹了,最后慢慢失去了对复习的兴趣,无法达到复习预计的目的。科学课程尤为如此。初中科学内容繁多,根据学业考试说明,仅知识条目大概就有200多条,老师若一条一条复习下来,估计学生还没有听到一半,就没有兴趣了,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要提升复习的有效性,就必须改变复习策略。寻求多元的复习模式以适应不同复习内容的需要,从而达到高效的复习。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何为“剧本”式复习呢?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根据已学的内容来创作一个情景,将相应的知识融入到情景中去。关于这样的复习模式的尝试,来源于一堂美国的《德国史》课堂教学的灵感。

在一堂《德国史》课上,老师放映着将1945-1994年间发生在德国的重要事件组合剪辑起来的纪录片。学生与老师一边看电影,一边在纸上作些记录,偶尔老师会穿插一个问题,或是一点解释,学生们简单讨论几句。接着老师发下了三张纸:第一张纸是让学生开放性地记录电影中的事件以及主要信息;第二张纸是让学生在一个时间轴上整理这些关键事件,并将美、苏、英等国的对德主张与政策也整理到这个时间表上,梳理其中的逻辑与线索;第三张纸上有若干演讲词的句段,每一句段后老师设问:这是谁的speech?What time?他为什么这样说?其意指是?标志?在课堂上,没有听到老师的娓娓相授,没有看到师生精彩的追问与对话,有的只是他们默默地观看、记录、整理和间或的讨论。老师课堂言语的占时可能连10%都未必有,她没有把具体历史事件作为必须的学习目标,而把经历观看、记录、思考、整理的过程所带给孩子的历史观与方法论的影响视作第一学习目标。然而我们都明白,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是真正在学习。

对于我们的复习课而言,我们更应该追求这样的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弱化“教”这个角色,而应该强化学生的“学”。但是学生也不能凭空的学,就像这堂德国史的教学,教师看似在课堂上占有的份额很少,但是他将大量的准备工作放在了课前,为学生真正搭建了一个学的平台,这样的学,才可能是有效的。以核心知识(方法)的、简明的“学习设计”来促成本质意义的学习的发生才是我们应该实现的课堂效果。“剧本式”复习,就是教师在复习课前将若干个知识点整合成一个有较强操作性的活动,复习的课堂就是演绎剧本或实践剧本的过程,通过演绎和实践不断的修整和补充,最后在活动中实现对知识的复习。

案例一:对密度等知识的复习

根据2015年初中科学学业考试说明,关于密度有关的考试要求;

密度是初中科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近几年的中考中都有涉及,所以是中考复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复习方式就是知识点再现、公式复习、各类运算训练。但是这样的复习往往形成的效应就是:原来不会的部分仍然不会。原因何在呢?大部分对概念的认知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如果学生在新课教学时没有很好的对概念进行完整的建构,那么仅仅复习表面的知识和习题训练,就是我们传统的“炒冷饭”,这是无法帮助学生完成对概念的建构的。那么复习能否实现对概念的再次建构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特别是到中考复习阶段,学生已经学完了初中科学的全部内容,当他回头看的时候,他对于知识的视角和新课学习时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学生具有比学新课时更强的能力去建构这个知识,只是教师提供的复习载体绝对不能是再现与训练,要有一个体验性、探究性的过程,让学生在从新建构概念的同时达到复习的效果。

如何创设一个体验性、探究性的过程呢?如果还是像上新课一样,把学生当作完全未知去设计复习课,那肯定是事倍功半,我们一般也不可能选择这种方案的。当学生处在一种略有所知而未融会贯通的状态时,用“问题解决”的模式来设计一个探究过程,在探究活动进行时,让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实现对概念的完整建构。而这种探究式活动的载体,称之为“课堂剧本”,以密度和浮力的复习为例,设计了如下的“课堂剧本”

关于密度这一“剧本式”复习模式的设计,只是一个很小的个案。但是要相信,学生在这样的复习模式中,他的体验深刻的,他的情绪是愉悦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和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由于视觉、听觉、感受、思维是同时进行的,在学生的意识里就形成一种称之为“情绪记忆”的东西,学生在这样的“好心情”下,没有理解不了的东西,没有记不住的知识,没有激发不出的智慧。我们千万不要用我们的一厢情愿去强加给学生,如果结果是“倒胃口”,那我们辛辛苦苦的复习准备不仅没有功劳,连苦劳也没有了。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壁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让我们一起去尝试给学生更多“做”的复习课,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丰,站在学生身后的老师[J],浙江教学研究,2012(06).

[2] 孙志毅,学学名师那些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2).

[3] 孙志毅,做有策略的教师[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4] 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2).

猜你喜欢

剧本复习
“剧本课堂”课型结构探索
初试改编幼儿戏剧的文本样式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自导自演,用“剧本”提升欢爱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