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进入新经济驱动增长阶段

2016-04-19张曙霞

财经国家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业态经济发展

张曙霞

新经济是对接和释放新需求、挖掘和培育新需求的新供给,推动中国经济迈向新台阶。

“新

经济”一词贯穿“十三五”《规划纲要》,这既是党中央对当前发展态势的总判断,也反映出我国增长模式和增长路径选择进入一个新阶段。

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仲文表示,新经济是新发展理念的体现,是对接新需求、释放新需求、挖掘新需求、培育新需求的新供给,是吸收劳动力的大容器,更是推动中国经济迈向新台阶的主力军、生力军。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每一阶段均有明确的增长引擎。改革开放之初到1990年代末的近二十年,经济发展以满足民众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为主,发展引擎也就落到了纺织、农产品加工、初步的汽车和建筑行业上;1990年代末以来,以改善性需求为主的房地产、汽车、基建、电子等行业,以及出口贸易,形成了主要经济增长点。

随着新常态到来,基建、房地产投资减速,钢铁、水泥、煤炭、建材等传统行业的供需矛盾、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问题凸显,利润率逐渐降低。此外,全球需求疲弱、新兴市场动荡,对出口形成掣肘。

三十多年的超高速增长为下一步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引擎迭代、新旧动能转换之际,加快发展新经济,成为推动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新经济是对旧经济系统性的切换,会全面改变技术线、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动组织形态,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和发展空间的再造。

共享是新经济的一大特征。共享不断深化和强化的基础是互联。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让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形成智慧的互联,经济主体间协同性增强。通过万物互联,新经济显现出智能经济、大众经济、指数经济、跨界经济等特征。也因此,从广义上说,凡符合未来趋势并能够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经济新形态,都可视之为“新经济”,其驱动力包括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

创新是新经济的内生动力。我国新经济尚处于萌芽阶段,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尚未占主导地位,但新旧动能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新经济的培育和成长,离不开创新生态的打造。去年以来,“互联网+”行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等加快实施,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悄然崛起,成为对冲下行压力、护盘兜底的重要力量。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智能制造、大数据、高端装备与材料、精准医疗、数字创意等出现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新业态,都将成为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国迈向追求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时代。

开放是新经济的制度保障。新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市场推动,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至关重要。政府的首要职责是创造良好的生态,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给创新者最大的激励。

具体来说,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应做好“放、管、服”。

首先,要多“放”,大幅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给予企业宽松的环境,允许其先行先试,多探索多创新;

其次,要善“管”,对于新模式、新业态带来的经济风险或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在建立完善的诚信机制、开放、弹性的监管体系上多下功夫;

再次,要增强“服”的效能,政府对从事新经济业务的创新创业企业做好服务,并确保各项减负举措的落实。尤其在产业政策方面,对新经济要有配套明确、普惠的支持举措。

此外,还要加快建立反映新经济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使统计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新经济发展成果,促进新经济发展。

对产业界来说,为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关键在于利用互联网进行企业再造,并在企业建立众创、众筹、众销和众包平台,从而解决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等一系列问题。

猜你喜欢

业态经济发展
平台经济下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面向地方新业态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大健康业态:购物中心的下一个风口
区域发展篇
从业态特性看全球激光拼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