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潇湘电影集团“红色电影”的形象塑造

2016-04-18王嵩松

求知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湖湘贺龙辣椒

王嵩松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红色影视一直活跃于荧幕之上。红色影视一直备受我国影视界的重视。随着红色影视的被重视以及市场经济的刺激,作为七大影视集团之一的湖南潇湘电影集团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创作出一大批优秀革命题材影视作品,使潇湘影视集团在影视界获得较高的荣誉,红色影视也逐步成为潇影的重点特色产业之一。本文紧扣“形象”二字研究潇影集团各类红色影片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结合湖南辣椒文化的特色,研究潇湘红色影视中张扬而又柔情的女性形象;结合湖湘忧国忧民、敢为人先的精神,解读影片中壮志凌云的革命青年以及忧国忧民的革命领袖所具有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潇影集团;湖湘文化;革命战士;红色影视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25

关于“红色影视”的界定,在影视界和文化届对此观点难以统一。它不像“历史革命题材”有严格的界定。特别是当“红色影视”与“红色经典”挂钩之后,不论是电影制片商还是权力机构都难以判断。因为红色影视不只是对历史的回顾,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功效,它是艺术与主流思想的结合。从广义上来说,“红色电影”是指“凡是反映共产党人、爱国进步人士为革命事业英勇斗争以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付出了艰辛努力的影视作品都可以归纳为红色影视”。

潇湘影视集团的成立是适应时代、市场所需。它的前身是诞生于1958的湖南电影制片厂。1980年7月25日,湖南电影制片厂又更名为潇湘电影制片厂。直到2002年,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的批准,由潇湘电影制片厂组建成为潇湘电影集团(广发影字〔2002〕489号)。2003年6月9日正是成立潇湘电影集团,开启了湖南电影制作的新纪元——由之前的单一制片向多样性产业化发展,为潇湘影视集团发展成为全国七大影视集团之一奠定了基础。

影视形象是影片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一部优秀的影视剧可能会因个别形象的成功塑造而成名,或者一个优秀的影视形象会造就新一代影视明星,一炮而红。所以说影视形象就好比一部影视的眼睛,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总能抓住观众的心。一个成功的电影形象就必须做到与影片背景环境、地域文化、情节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以环境背景最为重要。法国美学家丹纳就阐述过环境对艺术的重要影响作用,他认为,伟大的艺术与环境是同时的,不是偶然的结合,也不是一群伟大的人物意外的集体结合,或者某种无法预料的个体独创力的偶然迸发。环境本身在促成、发展、成熟、腐化、瓦解艺术的过程的同时。环境的苏醒带来或带走艺术。影视作品中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有很大的作用。

一、个性张扬却不失柔情的女性形象

湖南这一特殊的地域环境培育出了具有火辣气质的湘女。湖南与辣椒结缘只不过300多年,但湖南人却与辣椒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以至于发展到今天,辣椒已经成为湖南人的代表了。吃辣椒是湖南人的特色,辣椒俨然已经成为湖南的文化特色之一。正如蒋祖烜先生所说:“湖湘文化为辣椒根系提供丰沃而深厚的土壤,辣椒文化则为湖湘增添新的内涵。如果能把辣椒视为重要的文化因子,并予以深厚的发掘和研究,相信一定能够为湖湘文化增添新的光彩。”[2]辣椒不仅是湖南人饮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辣椒中火辣辣的味道是湖南人性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生活中湖南人似乎“无辣不欢”,辣必不可少,对于湖南人来说吃辣不但是种饮食习惯,也是祛湿健体的必备品。在辣文化熏陶下的湘女更是具有辣椒的特性。正如宋祖英的《辣妹子》中唱到的:“辣妹子辣,辣妹子从小不怕辣……”这种“辣”即湘妹子性格中的那种敢爱敢恨、个性火辣张扬但不失女性的柔情。

(1)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故事被多次搬上银幕。杨开慧对毛泽东的爱就体现出典型的湘女情怀,她的爱大胆直接,像辣椒一样火辣,但也有女性的温柔。特别是在影片《毛泽东在一九二五》中,将这位湘女辣妹子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关心爱护丈夫,但不全服从丈夫,她有她的个性脾气,并不会因为爱而忍着。当看到毛泽东带病跳入河中洗澡,杨开慧气呼呼地想阻止他,回家端出一碗药,生气地丢在桌上:“治病治病,有你这样治病的吗?”既是对毛泽东的关心,也是她真实个性的流露。当回到韶山见到乡人给毛堂普家的狗送葬时,杨开慧更是气愤不已,那股辣劲上来,直言不讳地批评乡人的麻木不仁。爱憎分明,敢想敢说,这正是辣妹子的火辣性格。跟着男儿走天下闹革命,对人对事不含糊,热情奔放,这就是电影《毛泽东在安源》中塑造的杨开慧形象。热情奔放之余也有她女性柔情的一面,特别是在影片中特写杨开慧与毛泽东母亲相处时的对话,她亲热地抱着毛母的脖子说:“妈, 我这一辈子就是为您而生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当毛母在屋内责骂毛泽东时,杨开慧又赶紧冲进屋内说道:“妈,您就别再责罚润之了。”这些生活场景正是体现杨开慧辣妹子对丈夫、对婆婆温柔的一面。

(2)影片《秋收起义》中那位在大是大非面前能理性做决定的阎灵芝身上展现出的是湘女敢爱敢恨的性格。当她选择了一种信仰,她会义无反顾地去捍卫它。当面对敌人,哪怕是她的亲生父亲时,也不能阻止她大义灭亲。当她的爱转为恨时,这恨会比辣椒更呛人。这种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正是她对父亲的情感。但是在关键时刻为了国家集体的利益,她可以大义灭亲,将父亲阎仲甫杀掉。这样的选择是痛苦的,是难以下决心的。可她阎灵芝做到了,并不是因为她无情、忘恩;相反,正是因为她的有情有义。她的情她的义不是自私地偏向家人,而是大公无私地偏向党和人民。在湘女的内心既有火辣辣的爱,也有火辣辣的恨,这种爱憎分明促使湘女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壮志凌云的革命青年

湖南女子性格风风火火像辣椒,那么湖南的男子就不是辣妹子般的性格。湖南汉子性格形成受到湖南地理环境的影响。湖南三面环山,南有南岭,东有罗霄,西有武陵,北面又阻于长江洞庭,所以古代与外区域交通颇为困难,呈现出一种半隔绝、半封闭的状态。而大凡交通不便、对外接触较少的山区居民,性格都较为率直强悍。湖南全省五分之四为山区,这种性格特征自然就更加突出。从湖湘文化的三个源头来看,①湖南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湖湘文化激越冲突的个性;②移民文化锻造了湖南人吃苦耐劳和拼搏奋发的精神;③四百年道家思想统治奠定了湖湘文化讲究格物致知和实事求是的思维方法,[4]也说明性格与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地理环境造就了湖南汉子那种面对恶劣环境不屈不挠、不畏艰险的性格。敢为人先,敢于拼搏,志向远大。特别是在近代苦难史中,湖南涌现出的革命青年,他们满怀豪情壮志,敢为人先,将近代革命之火点燃,足以燎原。这些热血革命青年满怀热情投身到探索中国出路的革命洪流之中,他们不再麻木,不再逆来顺受,不再忍气吞声了。

(1)潇影集团拍摄的多部红色影片中就有展现壮志凌云的湖南汉子——桑植县的贺龙军长。虽然是来自偏远落后的湘西,但他却有一颗壮志凌云的雄心。他从湘西带领出来的部队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现状,而是为解救像他一样的劳苦大众。影片中,当贺龙得知队伍中个别战士因为军饷而动摇哗变时,他十分气愤。他气愤地训斥战士道:“老百姓把我们叫作钢军,可你们对得起这个称号吗!讲出个子午卯酉,我和你们一块玩!”他心中一直很清晰地知道,他以及他的队伍不是只为收拾一个奉系军阀、打一次胜杖,就可以坐收赞誉和享受,他的目标是救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虽然汪精卫为了拉拢讨好他封他为师长,之后还唆使盐商用重金收买他。但当贺龙看清了汪精卫亲日的真面目后,他毅然决定跟着中国共产党东征讨蒋。影片非常巧妙地安排了贺龙老家侄子在贺龙起航东征之时讲述贺龙一家老小在老家桑植被迫害的情况,他气愤不已,他想立刻救出家人。在贺龙身上体现出来的湘西土匪的“蛮”就不只是土匪式的蛮,还有执着的乡土情怀。正如学者罗敏中所说:“蛮的文化特质的第二个层面就是强烈的乡土意识和怀乡恋乡的情怀。”[5]此时贺龙军长面对的既有家事,也有国事,是拉着部队跟随侄子回桑植替家人报仇,还是从全国革命形势出发继续东征讨蒋呢?当时贺龙气愤而又心疼地抱着侄子安慰道:“我们贺家的人,从来都是刀架在脖子上不流眼泪的。”

电影《贺龙军长》虽然拍摄时间早,影片中没有特技或战争场面穿插,但选取纪实的手法,真实记录了贺龙军长的个性为人、他的胆识气魄、他的壮志凌云。使得这位手拿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湘西“土匪”军长形象深入人心;在他身上既看到了湘人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性格,也见识了湘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情怀。

(2)电影《湘江北去》主要讲述了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等一群热血青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通过自己对救国道路多方探索奋斗的故事。影片以四个红色大字作为开场,激昂的背景音乐,极力渲染出当时有志青年那种热情和时代大气象。影片主要是以毛泽东那一代年轻人为中心人物,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这群年轻人以弄潮儿的身份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影片中这群以毛泽东为首的有志青年就好比那滔滔北去的湘江之水,以一种不可阻挡之势,汇入浩瀚的历史潮流中。影片中将青年时期毛泽东等人的革命热情以及民族责任感表现得恰到好处。面对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们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坦然处之。影片中他们七八个人为了学习,拥挤在一间破旧的屋内,吃着湖南辣椒,拉着人力车挣钱,都表现了这群革命青年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不怕吃苦的精神。

三、忧国忧民的革命领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影视业发展迎来了春天,全国各省都出现规模不等的制片厂,其中通过改制存留到现在规模较大只有五大影视集团。这五大影视集团都创造出大量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从众多的影视集团拍摄的红色影视来看,他们选取的拍摄侧重点有所不同:北京影视集团红色影视主要是展现历史的庄重感、宏大气势;八一电影厂主要是拍摄战争片为主;长春电影厂主要是以表现广大群众的“人民电影”为主;潇影集团作为中部小型影视集团,在拍摄红色影片选材方面倾向于对领袖人物的独特内心世界的刻画,通过记录领袖们的日常生活,演绎他们的喜怒哀乐,将领袖们在特殊时期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出来。

(1)电影《刘少奇的四十四天》拍摄的就是1961年在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期,中央领导通过地方汇报的材料看不到群众真实生活状况的情况下,毛泽东决定将1961年搞成个调查年。在毛泽东的安排下,刘少奇携夫人王光美一同从广州来到阔别四十年的湖南老家宁乡,在宁乡开展调研活动。特别是对全省著名“一面红旗”——兴中七队开展调研。这一年花明楼的春天阴雨连绵,刘少奇主席所要面对的情况就如同这天气一般让人压抑。当他徒步走在田埂,走进乡亲的家中时,他的内心异常沉重。在调研过程中,刘少奇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在深入了解父老乡亲的生活现状后,由集体大锅饭的生产模式引开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当他走到路边破烂陈旧的万头猪场,看到屋内的陈设破旧不堪,再配上伤感低沉的背景音乐,眼前极其的艰苦条件使刘少奇触景生情。走进集体食堂,看到乡亲父老吃饭时的表情,他深知这是饥汉得饱饭的狼吞虎咽;走到田野遇到挖野菜的孩子;看到因饥饿难耐被吃掉的树皮时;见到“饿了肚皮吃树皮,大家去找刘少奇”的纸条时,他深深地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感到抱歉、自责:作为人民的主席,却让自己的人民填不饱肚子;作为国家的领导,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脱离实际情况制定政策方针。自始至终他都是表情凝重,难开笑颜,这是一个国家领导人对群众的担忧。

影片选取的背景和色彩都是暗沉、灰蒙蒙的,这也符合当时刘少奇主席的心情和人民群众的现状。影片通过记录刘少奇主席在宁乡四十四天的调研活动,展现了革命领导深沉的忧民爱民亲民思想。

(2)类似体现国家领导忧民的影片还有张今标导演的《毛泽东和他的儿子》。他们虽然是国家的领导人,但也有普通人的情怀,也是待人平易近人。影片中的毛主席得知自己的儿子毛岸英去世的消息,内心极其悲痛,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只要是为人父母,在痛失爱子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会不伤心悲痛!他梦到死去的毛岸英时,却被卫兵不小心吵醒了,悲痛之余的他忍不住对卫兵大发脾气。看到卫兵因委屈而流泪,走出去时,他赶紧追出去,递给卫兵手帕,还亲自为他擦眼泪。卫兵感动说:“我们都是您的儿子。”在影片中类似这样的情节有很多,这些情节就表现了毛主席对人平易近人、对普通百姓和蔼可亲的亲民形象,也使观众更了解毛主席。最能体现毛主席关心百姓、心系百姓的是当毛主席了解到眼前这位老人家的儿子也是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时,他极其沉痛地带领大家向这位老者儿子的遗像深深鞠躬,在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儿子时,却要强忍这悲痛去安慰老人家。虽然是普通百姓,但毛主席也十分敬重他。从这里看得出身为人民的主席,他首先想到的是百姓的痛苦,将百姓摆在第一位,关心爱护百姓。

潇影集团拍摄的众多红色影视中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革命大无畏、敢于牺牲、勇于担当的精神,都可以用来激励现代社会的青年人。所以说,红色影视不仅是对峥嵘历史岁月的回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而且是将革命精神代代传承下来,激励每一代青年人勇往直前,担负社会责任,努力拼搏。从众多潇影集团拍摄的影片来看,潇影集团选取的拍摄角度都是注重细节,强调人物感情刻画,凸显革命领袖人物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这与其他电影制片厂的宏大叙事是不同的,这也是潇影集团不断结合自身优势,利用湖湘本土资源,借鉴总结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走出的具有潇影特色的影视主体类型。

参考文献:

[1]蒋祖烜.辣椒湖南[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16.

[2]郑焱.近代湖湘文化概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

猜你喜欢

湖湘贺龙辣椒
蒋介石唯一一次约见贺龙:这人可怕,以后不约
辣椒之争
我是湖湘儿女
贺龙威望哪里来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贺龙火烧裂口
我的办法我知道
卖辣椒的智慧
源可寻而濯我缨
夜袭盐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