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与学生兴趣的培养

2016-04-18林毅青

求知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林毅青

摘 要:当前,初中地理纳入中考考试科目,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和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大部分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很多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因此,只有改变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来谈谈一些做法,与各位同行共勉。

关键词:地理;教学;现状;措施;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08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成绩,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也是根据中考成绩来评价的,因此考试内容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只是为中考服务,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取得高分,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大多数教师以考试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这种行为有失偏颇。

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讲究课堂导入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是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教学的成功之处不是勉强学生学习,而是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单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因为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对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及时抓住学生有限的注意力进行教学,就要讲究课堂导入艺术,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能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地形和地势”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每当听到著名的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这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片迷人的草原风光。根据你的理解,歌词中提到的草原位于我国哪个高原上?我国还有什么地形?”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

2.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精神,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和共同探讨的学习方式,老师零距离接触学生进行交流,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指导。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所以,在教学中,学生能够做的事,就要放手让学生去完成,才能使之思有所悟,学有所得,做有所成,成有所获,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气候”后,我让学生自己去调查本地区的干湿状况对建筑、饮食、民俗、农业生产、植被等的影响。在学习“河流”后,让学生去实地考察本地区的母亲河九龙江,走访有关管理部门,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等,了解九龙江是否存在洪水威胁、河水污染等问题;九龙江的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这些忧患形成的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各有哪些,这些因素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分别有什么措施。这样以学生为主的调查、探究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巧妙提问,提升课堂效率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我建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连接教材、教师、学生的桥梁,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学生的大脑是一池水,那么教师的提问就好比是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但是投入石子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需要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及思维方式,分清哪些是基础性问题,哪些是拓展性问题,哪些是探究性问题。有效的提问不是站在教师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升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用心去解读教材,了解学情,用心去设计问题,在实践中把握提问的有效性,从而让课堂风生水起。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充分了解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利用新课改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改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看法,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的地理教学才是成功的。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