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文库建设之路

2016-04-18孙晓蔚

求知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库中国人民大学藏书

孙晓蔚

摘 要: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文库(以下简称“人大文库”)自1987年建立至今近三十年,馆藏纸本资源收藏人大教师、校友捐赠的学术著作、藏书以及博士、硕士论文十万余册。数字资源丰富、检索便捷,基本涵盖与纸本相对应的学术著作、研究成果及字画、照片、手札等藏品展示。本文回顾人大文库自建立至今近三十年的发展建设历程,结合当下的馆藏资源特点、宣传展示需求,坚定文库发展方向,以迎接新的挑战。

关键词:人大文库;资源建设;宣传展示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2-04

回顾文库成长历程可以发现稳步发展馆藏建设,特别是数字资源建设,同时结合学科、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宣传展示,发展“藏”与“展”并重之路。

一、人大文库馆藏资源建设

1.特色馆藏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文库于1987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创立,由于购书经费紧张和尚未明确出版物呈缴本制度的情况,[1]文库初建时藏书量只有近千册,来源于在保证流通借阅需求之外的图书馆馆藏。直至2009年文库藏书量达8200余册。同年12月17日,以图书馆新馆建设为契机,以打造“人图”品牌、突显“人图”特色、丰富“人图”特藏为工作目标,为了更加丰富、全面反映人大学者的学术成果,文库工作小组成立并开始运作。计划以8200册馆藏为基础,通过积极动员和广泛征集方式全面提高藏书数量。初始阶段通过投发征书信件、电子邮件结合全面征集、重点征集并重方法,取得显著成效;同时,针对著名学者、知名校友,向其重点征集著作、手稿、记录图片图像、信札等藏品,使他们逐步了解并认同文库建设意义,获得捐赠者长期支持。目前,文库藏书十万余册,涵盖中国人民大学自1937年创建至今,包含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学者及学科文献,覆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重点学科。文库将进一步加强学者专架、著名学者藏书的征集,重点学科资源的收藏与研究,对于特色资源要深度挖掘,从而建设具有中国人民大学特色的高校文库。

2.数字资源建设

信息网络化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各类资源都需要进行数字化,用简单快捷的检索方式瞬时呈现新的阅读模式。[2]文库馆藏书目数字化,一方面读者通过网络对文库藏书检索更方便快捷,另一方面有利于工作人员对自身藏书作者、专业领域等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从而不断提高自我建设水平。2003年到2005年,人大文库对实践中发现的数据库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和重新整合。2010年人大文库工作部成立后, 除全面开展征集工作外,人大文库的数字资源建设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图书馆根据现有收藏资源多次对文库数据库原有网页进行整合与补充,确定设立人大名师、学者专架、教师成果、教师信息、校友信息、校友著作、库藏著作、藏品展示、学位论文和即时文库动态等栏目。[3]人大名师数据库依据CALIS初步拟定的名师标准来收录,以馆藏纸本文献和电子资源为基础,从网上选择性搜集相关资源,通过采集、甄别及整合,收录入选名师的简历、照片、论著、手稿、证书、音视频资料等,全方位展示大学名师的学术成就,真实反映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发展史。在开展学者专架建设方面,人大一级教授、荣誉一级教授以及人大历史上的老一辈著名学者等78位著名学者的学术著作、论文及其他珍贵藏品等学术资料设立专柜进行展示。跟踪报道中国人民大学知名校友的现状及学术成就。在校友著作建设方面,展示历届校友捐赠母校的学术著作。在教师信息建设方面,收录人大教师个人信息及学术信息,包括研究领域、教授课程、学术成果、科研项目等等。在教师成果建设方面,将人大教师的各种学术成果及学术活动影音资料,如著作、论文、项目、会议等,进行加工、整理,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学位论文包括人大1980年以来的所有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摘索引,绝大部分纸本学位论文已完成数字化检索,少部分正在数字化。在库藏著作建设方面,对人大师生及校友捐赠个人学术著作提供目录检索。绝大部分赠书留有作者签名及印章。在藏品展示建设方面,以书影、报道、主题展览等形式展示文库收藏的著作、论文、手稿、日记、信函、证书、照片等多种载体的重要藏品,突显中国人民大学资源特色的数据库目标已经逐步实现。在众多藏品中,著名学者手稿尤其珍贵,对于手稿的保护与数字化整理工作已经启动。增设名家手稿库一方面有利于对藏品的保护、利用,另一方面使学术精神得到传承,以激励后辈努力学习。数据库保存人大学术文献、展示学术成果,文库工作人员着重进行资源整合、特色发掘,联合多媒体应用、系统技术支持,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展示及读者需求推送是现今文库数字资源建设发展方向。

二、加强宣传,深度展示

1.宣传展示概览

中国人民大学文库在搬入图书馆新馆之前,藏书量8000余册,对于读者实行闭架阅览管理模式,宣传展示作用发挥有限。搬入新馆后,文库全面加强著作征集工作,终于以近十万册藏书为基础,对在校师生实行开架管理,文库阅览室内可自行取阅,文库独有藏书利用价值得以实现。目前,文库阅览室实体长期展示百位著名学者与知名校友专架;同时,文库多次独立承办或者协助学校多部门举办短期展览,展览的主题为国家或学校重要纪念日、重要人物参观参访,等等。宣传展览过程中在布展方式方法、内容及材料挖掘深度、参观者互动等方面需要提升高度。文库展览工作从藏品的选取、主题构思等多方面首先应有态度、有观点、有深度,使观展者可以受教于展览所传达的主题。高校文库有条件依托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学科平台,将文库实体布展与网络主题展相结合,配合讲座以及移动新媒体的微展,真正实现学术繁荣的局面。

2.加强个人捐赠藏书区开发与展示

中国人民大学文库自2009年以后发展迅速,征集作品范围广泛、方式多样,获得了教师校友的大力支持,大家积极捐赠,其中多位名家私人藏书部分的捐赠规模不可小觑,著作册数过万。这不单单展示名人名家的渊博学识、文化品位,还大大丰富了馆藏资源,弥补专业学科文献征集中的空白。对于图书馆文库来说,开展对于私人藏书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保护文化遗产,促进中外学术文化交流,既是挑战,也是一种责任。文库征集到的私人藏书类型主要有服务于自身学术背景、与从教学科有关联的学术型藏书的特点。例如,学术大家彭明教授私人藏书,以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华民国史及五四运动史研究作为特色收藏。作为长期宣传展示来讲,私人藏书以学科为背景,知识范围丰富,非常有利于师生和参考;资源特色鲜明,有利于文库工作人员开发和研究相关作品,更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更多学者认同文库在保护和利用私人藏书方面所做的努力,愿意将藏书分享,以达到再利用、激励后辈和回馈社会的目的。

人大文库近三十年的发展建设为大学教学科研提供了有效的资源服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从全面征集到有特色收藏,始终以保存人大学术文献、展示学术成果为根本,结合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阅读方式的变化,积极开发利用数字资源平台,促进高校学术交流,展示学科实力。

参考文献:

[1]陶世夫.探析高校文库藏书建设如何摆脱困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 晋图学刊,2009,(1):78-79.

[2]陶世夫.高校图书馆文库发展之路探析——兼论中国人民大学文库建设[J].情报资料工作,2003, (3):54-55.

[3]中国人民大学文库.人大文库[EB/OL].http://202.112.118.61:8080/wk/index.html.

猜你喜欢

文库中国人民大学藏书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小毛驴藏书
Rethinking Eugene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 Brief Analysis of“Green Eyes”in An Encounter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为巾帼藏书发先声
读书利器“文库本”
藏书与读书
我国人均藏书知多少
日本的“读书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