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银行业赴大陆投资优劣势及策略分析

2016-04-17吴丽生谢志忠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优劣势投资策略

吴丽生 谢志忠

摘 要:本文以台湾银行业与中国大陆银行业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台湾银行业赴大陆投资现有状态为背景,从台湾银行业自身资产规模、营运风险、所处竞争环境等视角着手,通过两岸银行业整体框架、经济指标、经贸数据等方面对比,论述台湾银行业投资大陆该趋势之动因。通过SWOT、波特五力分析等方法,逐点针对台湾银行业西进大陆市场的发展优势与机遇、竞争过程存在的缺陷与阻碍及潜在风险与威胁,提出合理的投资目标、投资区位、投资模式选择等策略建议。

关键词:台湾银行业;大陆金融市场;优劣势;投资策略

1 台湾及大陆银行业发展现状

1.1 台湾银行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4年9月,台湾本地银行共有总行40家(除“中央银行”)、分行3,459家,较2012年底增幅分别为2.50%和1.24%[1]。据台湾“中央银行”公布的最新金融稳定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台湾银行业资产规模保持连续增长态势,资产总额可达39.83万亿元新台币,增长率由上年4.53%扩大为7.95%,但放款增速趋缓;资产信用质量良好,且信用风险集中度已呈现分散性改善,惟有授信主要集中于不动产市场这一现象,其相关风险仍然较高。整体银行业市场风险值对自有资本的影响程度有限,且因资金充沛,流动性风险不高,银行业2014年度获利较上年大幅增加,整体资本适足率亦持续上升,承受风险能力提高。

但台湾银行业对中国大陆授信比重尚未提高。受惠于《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金融业务往来及投资许可管理办法》大幅松绑,以及台湾地区银行积极布局中国大陆市场等影响,2013年底台湾银行业对中国大陆台商授信(包括:直接对大陆台商授信;境外客户授信的业务承办,为大陆台商转供使用授信额度或资金),金额同2012年底比较大幅增长85.36%至6,241亿元新台币。如果加上其他授信,则岛内银行对中国大陆地区授信合计1.36万亿元新台币,仅占授信总额的5.41%,比重较上年提高,但比重依然尚低[2]。

1.2 中国大陆银行业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BRC)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3年报》及《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2013年度)》,2013年,中国大陆银行业总体表现出平稳的优质发展态势。截至该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949家,资产总额15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负债总额141.2万亿元,同比增长13.0%;不良贷款余额1.1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016亿元,不良贷款率1.49%,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整体上运营稳健,资产负债规模仍旧扩张,经营所得增速减缓,银行体系间流动性强,资本充足率平稳上升,资产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其中,不良贷款在2013年底的余额为5,921亿元,比上年末激增9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与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19%,较年初下降0.29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1.6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175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82.7%,比上年末下降12.81个百分点[3]。

1.3 台湾银行业赴大陆发展现状

两岸金融MOU签订前,即2008年3月,台湾行政当局宣布将放宽原有规定,承诺放行台湾金融业者对大陆银行业参股方案,但依旧规定台湾金融业者通过海外附属银行对大陆银行的股权持有率上限为20%。当年年底,台湾的第三大金融控股公司——富邦金控便开启了该决议的先河。依据双方签署的股份认购协议、并经由中国银监会的审核通过,利用其旗下子公司——香港富邦银行以每股2.3025元人民币的协议价格认购厦门市商业银行新发行的9,995万股股份,交易总额约为2.3亿元,间接对厦门市商业银行完成约19.99%的持股,成为两岸银行业突破性进展的奠基石[4]。

在两岸签署ECFA与金融MOU之后,台湾银行业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台湾“银行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2月底,已经有10家台湾银行获准在大陆地区设立分行据点,包括第一商业银行、国泰世华商业银行、彰化商业银行、台湾土地银行、合作金库商业银行、华南商业银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兆丰国际商业银行、台湾银行及玉山商业银行。除了10家已设立分行的台资银行外,台湾企银、台北富邦商业银行、永丰银行和台湾工业银行等4家台资银行已在大陆设有代表处8处与其他分支机构1所,扩展速度可观。

2 台湾银行业拓展大陆业务的竞争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经济环境

由于政治关系的复杂性,两岸的金融关系长久以来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自“十一五”规划以来,中国大陆对开放程度逐步调整下,对外資金融机构的进驻敞开了大门,同时自然而然对台湾银行业投资大陆的门槛也逐渐降低。2008年,马英九上任后,两岸政治关系逐步缓和,经济关系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两岸全面双向“三通”的实现,两岸经贸交流的日益频繁为银行业务推广创造了机遇。

中国大陆现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地增长,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GDP始终维持在一个8%的水平,无疑对台湾银行业的注入与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沿海城市、直辖市、经济特区等城市由于经济条件雄厚,发展实力强劲,当地金融法规相交之下更加完善,使得台商投资源源不断,为台湾银行业带来机遇与竞争力的升级,使得台湾银行业的大陆扩张呈现区域性导向。

2.1.2 人文社会环境

起初台商赴大陆投资,主要被大陆相对廉价的劳务、土地、原料成本及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配合其本身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使得台商文化成为一抹中国大陆的社会新风尚。如今中国大陆由工厂向市场转型,在相同社会背景、语言文化无形中产生的巨大优势下,台湾企业在大陆蓬勃发展,与早期东南亚国家外移政策的落实以铩羽而归告终形成鲜明对比。台商长期耕耘、投资经营塑造了品牌、创造了口碑、巩固了地位,更加让台湾银行业望眼欲穿,既可以洽谈与台商之合作空间,亦可以争取到相同人文社会环境下之本地投资。

2.1.3 法律规章环境

法律规章的制定与签署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台湾银行业在大陆的投资及业务开展。其变化源于社会政治与法律的推进,规范组织行为,为创造银行业更多机会甚至是威胁。

关于两岸往来的法律规章十分繁多,涉及范围广泛,涵盖金融、政治等层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约束之余,两岸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MOU)与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为台资银行提供更多便利。

2.2 产业环境分析

在美国、欧盟国家分别经历次贷、欧债危机,亚洲似乎未曾成为重大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主要得益于亚洲金融业者及监管机构稳健的操作,避免大范围使用杠杆极高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如担保债权凭证。

台湾金融业总体上和亚洲发展趋于相似,即使经历过一场内部消费信贷危机,但也并未导致任何企业需要因此紧急募集资金甚至申请破产保护。但是若台湾经济不理想、景气下滑的影响力蔓延,坏账增加,便需要引入新资金作为保护。为了避免颓势,那么银行业西进大陆便是最好的策略。台资银行在大陆的发展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应预测其将随产业环境的演变,调整竞争力量的强度后制订相应的战略[5]。

3 台湾银行业登陆动机分析

3.1 经济增长的需求

3.1.1 经济增长率对比

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开始高速成长,平均每年增长率高达10%左右,2008年虽然因为金融海啸与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经济增长微幅小跌至9%,但相较于台湾近年来的经济表现依旧抢眼,对台湾银行业者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3.1.2 市场规模对比

从市场规模上看,截止2014年8月底,台湾银行业放款余额为新台币21.60万亿元,约合人民币4.303万亿元,较上年同月底增长4.6%[6]。相较之下,2013年中国大陆银行业本外币放款规模则为76.6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与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占总额的40.68%与53.55%。从数据分析可知,就放款市场规模而言,中国大陆银行业放款市场潜力为台湾的17.8倍,放款年成长率可达台湾市场的3.02倍[7]。

近8年来,大陆的贷款年增率都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而台湾呈现逐年衰退的迹象,对于以企业金融为主的银行而言,大陆贷款市场规模足以吸引其登陆发展。

3.1.3 存贷款利差对比

从存贷款利差的角度看,台湾“中央银行”自2001年科技泡沫之时经历大幅降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造成本地银行加权存放利差自曾经的3%一度下滑至2009年1.22%的新低水平。台湾银行业因为家数过多,削价竞争,附加以双卡高利差荣景不再,导致银行业存贷款利差在低档徘徊。但同一时期,大陆银行业在政策的规范下,仍维持在3%以上的高档。因此,若台湾银行业承担人民币业务存放业务,赚取人民币存贷利差,资金运用效率可以达到新台币2倍。

3.2 经贸交流的推动

3.2.1 产业外移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邓宁(Dunning)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公司进行国际化生产时的三种优势:所有权优势,能够为跨国公司能与东道国企业竞争护航的优势,涵盖面包括技术、企业规模、组织管理及金融货币面;区位优势,跨国公司在投资区位上能够自主筛选的优势,为地主国投资组织生产提供的相对于母国和其他东道国更有利的条件;内部化优势,跨国公司在资产配置上采取内部化的管理模式,将所持有的资产所有权留在企业内部使用,防止外流。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企业,必须同时拥有三种优势时,它才会选择对外进行直接投资[8]。对于台湾银行业者而言,除了具备同文同种优势、还能较容易了解中国消费者行为、适当地经营策略外,两岸经营成长轨迹的高度相似能够使其恰如其分运用所累积的企业授信。商品经营等知识,经适度调整后復制到大陆市场,降低经营新市场的成本与风险。

3.2.2 融资需求

台商赴大陆投资处于波动上升的态势,诸多台湾企业将重心移向大陆市场,在大陆的营收已超过岛内。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稳定供给,银行业的融资业务是关键。台商融资渠道有:

(1)地下金融。早期台商多为中小企业,利用台湾的自有资金作为来源,由于海峡两岸无法完全实现直接通汇,并且许多中小台企不是台资银行境外金融中心(Offshore Banking Unit,OBU)支持对象,也不够外资银行贷款审查条件,不得不依赖地下金融以解燃眉之急。

(2)外资银行。外资银行融资的审查标准高,台资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在诸多情况下因财务不透明,难以使用该渠道筹措资金,而中大型企业便利用外资银行融资来解决融资问题。包括汇丰银行、花旗银行、荷兰银行与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业早已在中国大陆部署分支机构。其中,汇丰银行在大陆约20%的业务是以台商为服务对象,足以显示台商融资需求量之大。

(3)台资银行OBU。台资银行运行OBU对象主要为台商,而台商在中国大陆数量多、所占比率大。2002年台湾当局同意本岛内银行OBU及海外分支机构可与大陆银行及其海外分支机构进行直接金融业务往来后,OBU成为台商寻求的融资渠道之一,但台资银行授信部门对台商融资审查也同趋谨慎严苛[9]。

(4)大陆银行。除了上述各项顾虑外,加以大陆银行缺乏台商与台资银行往来之授信数据,使得大陆银行放款给中小企业的决定较为严谨,大型知名的台商才能争取到信用借款方式,中小型台商不容易获得优惠条件。而大陆银行较少接受应收账款抵押贷款,能承受的抵押贷款对于台商而言存在诸多的阻碍因素。大陆银行业在宏观经济调控下开始紧缩中小企业信贷,而信用担保体系包括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等三种具体模式,对台商而言存在诸多不利。

3.2.3 两岸贸易

两岸金融业务往来同相互贸易投资扩张呈互补关系,目前大陆已是台湾首要贸易伙伴、最大投资地、贸易顺差地,第一大出口地及第二大进口地。2013年,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972.8亿美元,同比上升16.7%。其中,大陆对台出口406.4亿美元,同比上升10.5%;自台进口1,566.4亿美元,同比上升18.5%[10]。在两岸贸易及直接投资快速成长的驱动之下, 银行业务往来已经不可避免。

4.1.4 威胁(Threaten)

(1)面临中外资银行业激烈竞争

依据2006年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外资银行对投资中国大陆市场将与中资银行受到同等条件的优渥待遇。然而台湾银行业资产规模小,面对资产规模庞大、布局广泛、从多方渠道业务获利的本土、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

(2)政策不确定性

马英九连任后,台湾“金管会”表示将秉持循序渐进开放式的两岸金融合作模式,意味着两岸关系近年来逐步缓解,但政治风险并非完全消失。政策上的不确定因素在宏观上影响着台资银行在大陆的投资行为[12]。且大陆目前经济增长增幅趋缓,台湾银行业的获利空间有减小的威胁。

(3)潜在资源流失

台湾银行业西进大陆的竞争过程中,其所拥有的优质客户资源、人才资源成为银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的稀缺目标。如渣打银行并购新竹商业银行最重要因素之一便是新竹商业银行企业客户的70%在大陆。因此台湾银行业危机四伏,台湾、大陆的资源都存在充分被瓜分的可能。

4.2 台湾银行业投资大陆的波特五力分析

(1)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随着大陆金融行业政策的逐步放宽,诱人的资金规模、广阔的发展机会吸引了更多的银行业赴大陆投资。在此境遇下,台资银行的经营敏感度与客户忠诚度及转移成本、经营成本控管、市场份额扩张、监管力度息息相关。若转移成本低廉、经营成本提高、市占率停滞不前、监管放松、客户对银行业务策略存在质疑,则潜在进入者便容易涌入,导致台资银行利润率下降。

(2)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的强度

如今,竞争对手资金实力、市场规模远远超过初涉陆市的台资银行,竞争实力可见一斑。但任何国内外银行业在大陆投资,目标莫过于追求绩效与利润的最大化。故台资银行在面对诸多竞争压力之余,在投资大陆、业务推广的过程中,应制定成本可控设计精细价格合理的金融商品,以寻求优于强大竞争者的市场价;或以与竞争者合作的方式取代競争方式从而实现双赢。

(3)购买方交涉能力

购买者即为贷款客户,当购买者在贷款过程中拥有出众的交涉能力,能够将其成本最小化,那么台资银行进行贷款业务时的成本将相应增加。故台资银行应根据信用评等、投资经验、投资额度等方面区分客户层次,实行差别化服务,实现对交涉能力的可控。千篇一律的服务方式如今不再适用,引进VIP贵宾服务、一对一金融咨询、理财私人银行等时尚概念,对于银行高端客户群体熟悉度、控制力提高,同时也能满足普通客户的交涉需要。

(4)供应商交涉能力

供应商为客户及银行间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户,自身的交涉能力不容小觑。面对供应商强大的交涉力量,台资银行融资过程的资金成本越高,利差缩小,获利降低,发展将不容乐观。因此在法律法规允许条件、政府合理控管之下,台湾银行业势必需要寻找更加低成本的资金供应商,减轻筹资负担,提高利润,从而提升竞争力。

(5)替代品的威胁

金融业存在其他机构亦能提供与台湾银行业相同业务、服务,推出类似且亦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即为替代品。当这些替代品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时,台湾银行业便面临极大的挑战。故需保持积极创新的研发态度,努力开发各类在监管条件允许下的金融产品,以走在行业领先水平,且不易被取代。

5 台湾银行业投资大陆市场的策略分析

5.1 台湾银行赴大陆投资的目标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作为台湾银行业赴大陆投资关键决策,关系着投资效益之成败。况且台湾银行业相较外资银行劣势明显,且台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刚刚被授予,市场定位更加重要。

(1)中小企业客户

台商乃台湾银行业在大陆的主要服务命脉,其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较大。而大陆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授信方面持保守态度,对台商的信用审查较为严格,主要服务客户多为大型台资企业。且贷款抵押制度的实施对于有迫切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在大陆融资难成为发展的最大阻碍。台湾银行业在本岛拥有多为中小企业客户,融资经验丰富。台湾银行业宜在大陆投资时采取相同的市场定位,引入台湾“信保基金”、“互保基金”的概念,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2)农村金融市场

截至2013年底,中国大陆农民人数约有6.30亿,占人口总数的46.27%。农村居民多,不乏需要专业金融服务的经济个体,而国有商业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战略调整后,逐步减少对于农村金融的投资,即便有政府对“三农”政策的大力推广,农村银行业主要以各地农商银行为主。农村银行等金融机构零星分布,反应出对金融服务供不应求的状况。规模较小的台湾银行业可在大陆扩张的初级阶段以大中型农村为试点抢占金融业务之先机,追求长远利益。

(3)城市商业银行

由于台湾银行业资产规模是能够与中国大陆的城市商业银行相匹敌的,城市商业银行便成为了台湾银行业在大陆的重要市场定位之一。例如,目前北京银行身居中国大陆城市商业银行头筹,其资产规模在2014年第一季度约为1.39万亿元人民币,而台湾银行业龙头——台湾银行在2014年第一季度资产规模达4.32万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0.86万亿元人民币)。城市商业银行是早期城市信用社改制建立而成的,其资产品质较国有商业银行低,不良贷款率高。台湾银行业与之合作潜力巨大,但在城市商业银行的选择上应选择较优质银行进行战略联盟或参股投资,避免因风险提升造成不必要损失。

5.2 台湾银行赴大陆投资的区位选择

台湾银行业西进大陆,台商市场是最主要的锁定目标。因此选择的投资区域与台商在大陆投资累计金额的地区顺序大致相似,以长江三角洲为主要投资区位,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京津冀地区、海西特区紧随其后[13]。以一线城市为银行业投资首要考量,三线城市居次席,最后才为二线城市。因为台商企业多聚集于环绕一线城市的三线城市,三线城市的台商密集度势必高于二线城市,故台湾银行业的区域选择理应以客户群落分布为优先筛选条件。

根据台湾金融研训院2010年调查,台湾银行业进入大陆的首选必争之地,60.4%银行业者选择长江三角洲,18.6%的选择珠江三角洲,选择的依据皆是由于台商在大陆的密集度。倘若台湾银行业进入长、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势必需要同各界金融机构展开价格、业务的激烈竞争,形势不容乐观[14]。但,从GDP数据看,环渤海京津冀地区的GDP是大陆泛区域之首;从存放款规模看,该地区的规模最大;从人口数量看,该区域人口最多。不难看出,该地区发展空间大,却较少得到台商及台资银行的关注,故可以纳入区位选择的考量。

大陆政府近年持续大力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优惠台商投资的举措不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商将海西特区作为投资考虑区域,故台资银行跟随台商前往福建投资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5.3 台湾银行赴大陆投资的模式选择

投资大陆的模式包括:成立大陆子行、策略联盟、合资参股、成立分行、建立办事处。从台湾银行业在一年、三年的投资大陆模式分析可知,成立分行、策略联盟与合资参股较受到青睐。

5.3.1 在中国大陆申请开设分行

台湾银行业赴大陆设置分支机构须遵守三项规则:第一,在考虑分支机構区位的选择上须倚靠着对中国大陆最近颁布政策分析及董事会的考量与决策;第二,衡量台湾银行业的强势业务进行主力经营时,务须提高对大陆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警惕性;第三,在敲定台资银行在大陆的方位设置之前,应优先考虑对目标客户定位,是台商、当地居民、自然人还是法人等。

依据规定,若台湾某银行满足在大陆办事处的开设超过一年,且该银行台湾总行的总资产满足最低金额要求这两个条件后,即可申请升级成为分行。其优点在于能够让台湾总行的核心思想、经营理念、员工文化在大陆分行得以延续,直接贯彻于中国大陆地区设立的分行营运;相对低价的资本投入,大等于2亿元人民币外汇的营运资金,若要从事人民币业务经营,则需要不低于3亿元的资金;ECFA协议调低了人民币业务的申请临界,但是依旧暴露不少缺陷与限制,如:人民币业务开展目前只受限于100万元以上的大额存款;分行据点有限,对广大顾客的触及面小;台资银行品牌宣传力度弱于竞争外资银行时业务开展困难;任何决定都必须上呈至台湾金管会审核批准。

5.3.2 与大陆中、外资银行建立战略联盟

台湾银行业可与中外资银行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其优点在于不会受制于两岸当前法令的限制,在资金投入额小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经验开展各项业务,合作项目也能因地制宜、调整。但缺点在于双方是有期限合作,当观念与意见无法趋同之时,合作容易产生嫌隙,导致退场机制不明确。

台湾银行业在战略联盟关系达成后,与同盟银行共同开发消费金融、财富管理、信用卡业务或特定金融商品等。自金融海啸以来,大陆已规划成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以便加强对民间中小企业融资,让企业结构顺利进行转型,大陆官方更拨款扩大建立再担保基金规模,以加强中小企业的融资保证,协助民间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凭借道地且国际化的多年台湾银行业经验,为大陆建立基层金融体系推波助澜,顺遂中小企业的融资管道,对大陆银行在业务转型上贡献绵薄之力,开拓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发展商机。

5.3.3 参股大陆银行或与大陆银行合资

参股大陆商业银行的资本门槛较高,要求母公司近一年年末的资产总额不少于100亿元,而参股城市商业银行不少于10亿元即可,存在合作潜质。合资或参股大陆城市商业银行可成为台资银行重点投资对象,优点在于能够创造最有效的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途径,可以利用被入股银行或合资银行原有的品牌、通路、顾客及知名度快速拓展业务。并且同文同种的优势下更易促成合作。而不足主要有:参股资金波动范围大,有金额庞大的可能性;且台湾政策对参股大陆银行仍有较严密的管制;大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规定,个别外资参股同一银行的股权上限为20%,全体外资总合计参股不能超过25%,即参股的台资银行难以获得对入股银行的实际控制,难以撼动原有银行的管理阶层及公司文化,虽然投资收益可能可观,但风险极高。

6 结语

MOU与ECFA的落实无疑为两岸金融合作创造更多未知潜力。台湾银行业进军大陆主要仍旧是追随台商脚步希望在维护原有客户之余拓展更多业务。在大陆市场的激烈竞争压力下,优劣势并存的台湾银行业,应扬长避短制定合适自身现状与发展的投资策略,初期宜以台商企业为目标客户,中长期而言,广大的大陆当地中小企业或微型企业等,相较于台商企业来说,市场更大,利润也更丰厚,相当值得开发。但银行业者必须要注意授信风险的控管问题,也应与当地监理机构以及银行同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获得更多合作机会,同时也可第一手掌握大陆政策方向、各项金融动态与产业信息[15]。

参考文献

[1] 台湾统计资讯网.各类金融机构家数-年[EB/OL].2014-10-31.

[2] 台湾”中央银行”金融业务检查处.金融稳定报告[M].台北:中央银行,2013:57-60.

[3]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2012年度)[Z].2013-04-23.

[4] 中证网.台湾富邦子公司入股厦门商行彰显两岸银行业巨大合作空间[EB/OL] .

[5] 张维才.台湾彰化银行在大陆的竞争战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10:22-28.

[6] 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国情”统计通报[EB/OL].2014-10-14.

[7] 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4-02-24.

[8] Dunning,J. H..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M].1981:110-112.

[9] 赵媛媛.台湾银行业投资大陆市场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25-26,

[10] 商务部台港澳司.2013年1-12月大陆与台湾贸易、投资情况[EB/OL].2014-02-08.

[11] Parasuraman,A.,Zeithaml,V.A.,Berry,L.L.SERVQUAL:A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J] .Journal of Retailing,1988,64(1):12-40.

[12] 黄淑兰.两岸银行竞争力SWOT分析暨合作展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66-69.

[13] 朱浩民,廖四郎,张惠龙,等.台湾银行业前进大陆的机会与挑战[M].台湾:IBM公司,2009:27-29.

[14] 李桐豪.两岸银行业务开放对大陆台商及台湾银行之影响及政府对策[R].台湾:台湾金融研研院,2010:5-6.

[15] 黄晓波.银行攻陆布局教战守则[J].银行家.2013(04):82-85.

猜你喜欢

优劣势投资策略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投资策略思考
从微商经营者角度分析微商营销的优劣势
实用企业风险投资评价模型
基于财务安全视角下的家庭理财分析研究
浅谈选择投资基金的方法策略和途径
期货市场投资策略研究
定性研究方法之焦点小组简析
浅谈选择开放式基金的投资方法策略
校园电子商务的分析与研究
“医卡通”在门诊收费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