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2016-04-16周红梅宁德市华侨小学福建宁德3521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助力思维生活

周红梅(宁德市华侨小学,福建宁德352100)

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周红梅
(宁德市华侨小学,福建宁德352100)

本文主要通过用生活情境与生活实际助力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用数形结合与猜想验证助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用多样化与多元化的活动助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助力;思维发展;提升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有效教学是其中尤为重要的。小学低年级数学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三种策略。

一、用生活情境与生活实际助力学生学数学、用数学

在众多学生心目中,数学课程是无趣、枯燥的代名词,那是因为在学习数学的初期阶段,教师没能运用良好的方法,成功地启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兴趣,没能将数学学科从高高的神坛上放下来,致使学生不愿意去挖掘数学中别致的趣味。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回归生活,才能成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生活化教学,是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最应该常用的方法,也是最容易举例说明的方法。

1.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让抽象的数学贴近生活,让多彩的生活为数学服务。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可以创设玩扑克牌游戏,同桌合作每人任抽一张牌,在把两张牌上的数字合起来,然后说出两道加法算式,两道减法算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枯燥的数字加减运算融入玩扑克牌的游戏中,学生兴趣盎然,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个个积极投入其中,激活每位学生的思维。

2.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运用意识,领悟数学的价值。如,教了“分类”这节课后,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书店里的书分为哪几类,商店里的商品是怎样分类摆放的,菜市场的菜如何分类等。又如在认识各类几何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哪些物体是本节课上学习的几何图形,以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再如,学了时间单位“分”后,让学生估计自己从家到学校大约要多长时间。

实践证明,让数学与生活水乳交融,是使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有效途径。

二、用数形结合与猜想验证助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如何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形”是“数”的表现,“数”是“形”的抽象,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帮助学生生成正确的数学表象,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例如,学习“千克与克”时,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对小学生来说不好理解。针对“千克”这一概念,教师先设计让学生用一只手拎一袋1千克重的苹果,另一只手拎别的袋子,看看哪些袋子的东西也重1千克。除了采取拎一拎,来感知物体的质量外,还可以根据实物的数量估一估再做出推断。因此,在考察这两个概念时,经常会提问这样的问题,“5根香蕉约重()千克”“1箱香蕉重10()”。对于有经验的成人来说,能容易做出判断。但是对于没有经验的小学低段学生来说,只能瞎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情境,在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经验,提醒他们注意积累对质量的体验。如,学生称出1千克的香蕉、苹果、花生后,让学生数一数1千克实物的数量是多少,这样学生就能将抽象的1千克同具体事物的数量、体积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数的概念转化成看得见的数学形象,从而正确认知和掌握1千克的概念。

2.猜想验证,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不是教师能够直接传授的,而需要小学生在推理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慢慢领悟。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猜想——验证”是发展学生推理思维能力重要手段。因此,通过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猜想,能够丰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能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推理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3.限时训练,提高思维的速度与准确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来设置限时思维训练,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相应任务,锻炼学生思维的速度与准确性,加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可以利用课堂内的3~5分钟时间,课堂刚开始时或是临近课堂结束时,完成一张小的测试题,既不会给学生造成考试的负担,有效地锻炼其做题速度,又能够让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接下来的教学安排提供依据。

在进行课堂总结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有条理地理清教学内容,以此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条理性,加强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深化理解,使思维建立在规则与计划之上。例如复习图形周长的内容时,引导学生按照边数的递增,来总结不同形状的周长算法,并对所有形状进行比较,得出不同形状的规律及特点。

三、用多样化与多元化的活动助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内容要详略得当,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与空间,才能使课堂成为学生真正喜爱与向往的学习场所。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时空,也能让学生不再对教师与数学课程抱有排斥心理,更加享受实践探究的学习过程,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例如,预习作业的设置与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就是给学生活动时空的形式,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交流中有所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

数学是一门研究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与学生一起,全程参与到探究与实践的活动中来,才能够带动学生实践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多给予学生活动时空,不是放任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教师要用言语和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学习全过程。例如,在课堂的小组讨论中,教师不能在讨论开始后便放任学生不管,而是要在各小组间穿梭,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讨论,在学生遇到瓶颈时及时点拨,在学生讨论热烈时给予鼓励。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地“玩”,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实践,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一课时,整节课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全体同学积极地参与各个环节的活动,让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从滑板上同时滑下和往上堆。在活动中学生很快发现在这四种物体中,球滚得最快,最难堆;长方体、正方体滚不动,最容易堆。从这一现象中学生又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球圆溜溜的,所以容易滚”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是圆的,它是平的不容易滚”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意识。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不再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不知不觉中感知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的特征,并留下深刻的表象。

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直观的教学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显得简单、生动、有趣。助力学生习能力的提升,让教学真正有效。

[1]束镇文.摭议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数学素养培养[J].上海教育科研,2013(2).

[2]吴晓红,郑毓信.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素养问题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4).

[3]郑强.数学素养与数学教学[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5).

(责任编辑:陈志华)

猜你喜欢

助力思维生活
助力成功七件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