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拾尊师重教奠基民族复兴
——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2016-04-16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尊师重教待遇学校

(龙岩市第二中学,福建龙岩364000)

重拾尊师重教奠基民族复兴
——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邓文达

(龙岩市第二中学,福建龙岩364000)

从古代到现代,正是因为全社会的“尊师重教”,使得教师成为人人尊重的人群,使得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从而使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发扬壮大,至今不衰。但是,目前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教师工作辛苦,工资待遇下滑,学校、教师成为弱势群体,教师的幸福指数无处体现。尊重教师,就要提高待遇,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尊重教育,就要全力支持,让学校成为人人敬仰的圣地;尊重未来,必须顶层设计,让教师专业素养可持续发展。

尊师重教;教师地位;教师尊严

近日,网上几个有关学生群殴教师的恶性事件,引发了公众的热议,也引爆了教师群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负面思考。这里,我们暂且不加更多的议论,而是延伸开去,谈谈尊师重教这个老话题。

一、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古代,先生,是一种尊称,不仅仅是泛指男性,在中国,更是对“老师”的敬称,孔颖达疏:“先生,师也。”孔子被普通的读书人引以为“至圣先师”,更被后世历代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这就是“先生”的内涵——不仅年长,而且学问高,涵养深,德高望重,诲人不倦。

可以说,从古代到现代,正是因为全社会的“尊师重教”,使得教师成为人人尊重的人群,使得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从而使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发扬壮大,至今不衰。

“文革”时期,教师地位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文革”结束后,国家拨乱反正,高度重视教育,提出“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并于1985年,经全国人大批准,把每年的9月10日确立为教师节。教师长期都享受“干部”待遇。我们记忆犹新的是,当年的师范类院校招生,都列入提前批,目的就是确保师范院校生源的素质。1994年1月,《教师法》颁布施行,其中第六章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对教师的住房、医疗、退休等各个方面都做出具体规定,并要求有关部门给予倾斜。2007年,国家规定中小学教师在基本工资基础上,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待遇均提高10%。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教师的高度重视,也是尊师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二、当代教师地位及思考

但是,目前,从现实角度加以考量,我们可以发现几个重要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教师工资待遇下滑

一个是与公务员待遇距离拉大。目前,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已经突破“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水平”这个底线。自从实行绩效工资之后,许多地方出现了反常现象,归属不同行政级别的学校,待遇都有所下滑。中学高级教师的工资水平,已由相当于正处级下滑至副处级水平,有的地方甚至更低至科级水平。还有两个问题特别严重。一是地区差异逐渐拉大。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整体工资水平,差距巨大;即使是同一个省份,实际差距已经扩大到超过两倍以上,有的地方已经可以用悬殊来形容。另一是同城不同酬问题严重。由于不同的学校归属不同的行政级别,导致省、市级学校与县、区级学校教师享受的待遇出现巨大差距。从国家核发的工资看,似乎没有什么差距,但在绩效考核、医疗保险、社会保障、住房补贴等方面,差距很大。同城不同级学校教师的平均待遇差距,已经拉大到平均工资水平的50%以上。

2.教师职位不是香饽饽

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工作辛苦,压力巨大,待遇低且死板,已经越来越失去了吸引力。明显表现为:

一是优秀的年轻教师辞职、调动或改行。这已经不是个案,而是渐渐成为常例。落后地区中青年优秀教师辞职、调动,原因都在于工作压力和待遇不成比例。发达地区也出现此类问题,则更说明教师行业之严重缺乏吸引力。

二是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调。小学女教师占据绝大多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学的男教师数量也严重下降,很多学校已经不足一半,仅占1/3强,年轻男教师更是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一个是高考填报志愿时,大多数男生不愿意选择师范类;另一个是师范院校毕业生中的男生,只要有可能,都不愿意到中小学当教师,而选择其他行业。

三是师范院校生源素质下降。绝大多数重点高中,愿意选择报考师范类院校的优秀学生屈指可数,即使考上师范院校,也只是冲着学校的牌子,而不是为了将来从教。因此,师范类高校,近年来的录取线总体呈现严重下滑趋势。

如上海市,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同为985高校,近几年高考录取分,华东师大都比前三所院校低20分以上。

问题由此产生。师范院校生源素质下滑,意味着未来基础教育教师的起点下滑。这个下滑,不仅仅是行业性的,更是全局性的,因为,我们如何能想象,整体素质下滑的未来教师,能肩负起打造优秀的基础教育的重任。

3.学校、教师成为弱势群体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中小学是从事基础教育的文化场所,中小学教师是担负教书育人重任的人群。如果教师失去了全社会真正的尊重和重视,则我们的基础教育前景堪忧。学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呵护祖国的未来,必须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第一要务。然而,谁来呵护学校?谁来呵护教师?当然是政府,当然是社会。这里,就有几个问题必须回答。

我们的学校、教师能否全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当校长们,为了经费、人事而奔波,而且奔波无果、身心疲惫,试问,如何能够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真正做好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校长们必须上课,他们有心思上课吗?悬在校长们头上的,除了经费,还有安全这把不知何时会落下的利剑。还有一个新近几年冒出的不可思议的问题,就是教师缺编问题。要办学,第一个就是要保障充足的师资队伍。可是,近几年,随着中心城市的发展,人口大量增加,教育部门不得不让学校扩大招生,但教师编制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于是这些编制不足的学校,不得不“自聘”代课教师。所谓自聘,就是学校自己出钱聘请代课教师。而代课教师这个名称,已经绝迹二十年了!

当今中国教育,压在教师头上的有“三座大山”。一座是“应试之山”。高中,第一任务就是高考,初中,就是中考。这个问题人人都明白,不复赘述。第二座是“安全之山”。除了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老师们还肩负着学生安全的重大责任。因为,安全,是一票否决的。校园内是相对安全的,因此,我们也就舍弃了学生成长所必须的课外学习的选择。新课改之后,我们不断提倡要把综合实践活动列入课程,但是,关在校门内的综合实践,毕竟也还是象牙塔中的故事。如果担任了年段长、班主任工作,则安全就更是成为心头大患。一些社会责任,莫名其妙地降临到教师头上,班主任竟然要“去网吧找学生”,要“到外面抓助力车”,按常理,执行“未满十八岁不得进网吧”,“未成年人不得驾驶机动车”,应该是管理部门、社会、家长们的责任。第三座是“职称之山”。这个问题也成为重大的困扰,严重影响教师从业的热情。因为,职称不能解决,意味着教师的经济地位更加低下,后顾之忧沉重。某校一个教师,担任一个重要学科的教研组副组长,申报高级职称时,因为这个“副组长”的“副”字,而被取消了申报资格!文件规定“担任三人以上教研组的组长视同班主任”,虽然他所在的教研组是一个26人的大组,但一刀切,他被否决。至于聘职称,则更是不易。目前,从教三十年以上,还仅仅是中级职称的教师大有人在;一个200名教师规模的学校,评上高级职称却因职数限制而未聘者可以达到40人以上。

上述问题,早已不是个案,而是普遍存在。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考虑,全盘予以解决,则我们的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前景堪忧!

三、重塑教师尊严,复兴中华教育

1.尊重教师,就要提高待遇,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充分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教师才有真正的尊严,教师职业才有真正的吸引力,才能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就目前而言,除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教师工资待遇的法律文件之外,应该大刀阔斧改革教师的各类津补贴,做到三个“杜绝”:杜绝剥夺教师应该享有的待遇的不当做法,凡是公务员享有的,教师应一律享受;杜绝“官本位”观念对教师待遇的不良影响,做到即使公务员没有的,教师也必须依法享有——如10%的待遇;杜绝行政级别归属对教师待遇的不良影响,努力做到教师行业的同工同酬、同城同酬、优劳优酬,逐步消除新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总之,只有未雨绸缪,让教师的经济待遇高居社会上流水平,才能扭转目前的局面,为未来负责。

2.尊重教育,就要全力支持,让学校成为人人敬仰的圣地

文化敬畏决定教育创新,只有政府部门充分认识、齐抓共管,才能营造全社会支持教育、敬重教师的风气。学校是纯净圣洁之地,绝不容许践踏和渺视。立德树人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全社会的责任。为此,必须做到:

学校管好学校的事,即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的分内之事。认真探索并做好德育工作,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道德达标、优秀的未来公民、未来接班人;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确保教学秩序,确保开足开齐国家、省市规定的所有课程;做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立足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摒弃应试教育的过分影响,探寻提高学科教学效率的有效路径;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认真完成教师继续教育、学历提升、业绩考核等工作。

政府管好政府的事,即为教育保驾护航的分内之事。包括人事编制保障、硬件建设保障、校园安全保障、培训经费保障、教师优待保障;改变办教育的观念,用管理学校的方式管理学校——变行政管理为事业服务,变刚性规定为弹性引导,变一刀切为八仙过海,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

媒体管好媒体的事,即为教育事业鼓与呼的分内之事,而非好事猎奇、不顾后果的不良作风。特别是要防止以点代面的片面性报道。

家长做好家长的事,即当好孩子尊师重教的楷模,与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做好孩子的正面教育工作,担负起家长的义务和责任。

3.尊重未来,必须顶层设计,让教师专业素养可持续发展

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培育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优秀是学生优秀的前提,是整个国民教育优质的前提。因此,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督导部门、教师进修学校(学院)、人事主管部门,本着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应担负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基础推进责任,具体而言,有如下几条:

保证配足配齐教师队伍,杜绝学校自聘代课教师现象;

保证严格控制学校规模、班生数,杜绝盲目扩大招生规模现象;

保证所有学科教师有足够的专业提高的继续教育机会,并视为常规;

保证每年有质量优秀、数量充足的新教师入编,确保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

保证对学校、教师的奖励,切实起到引领作用,要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估评价机制,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教育大业,百年大计,国家大事,不得敷衍。“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只有重拾尊师重教,让教师成为人人尊重的人群,让教师职业成为人人向往的职业,让教师成为传承文明的熊熊火炬,才能点燃孩子们的智慧,我们的教育,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恒久动力。

[1]赖一郎,邹开煌.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职业”的重大创举——解读《福建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

[2]钱旭.如何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J].甘肃教育,2014 (10).

[3]徐玉斌,詹美娜.切实提高待遇,让农村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11).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尊师重教待遇学校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尊师重教永远在路上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学校推介
尊师重教的古代先贤们
优先待遇
PAMPERED POULTRY 享受“高级待遇”的文昌鸡
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