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隐喻认知角度的英语词汇教学

2016-04-16燕,郑

关键词:源域介词含义

宋 燕,郑 璇

(山东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修辞学论坛:主持人:高群教授

基于隐喻认知角度的英语词汇教学

宋 燕,郑 璇*

(山东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现代隐喻理论明确地把隐喻看做是一种认知手段,起源于人们对世界感知信息的共鸣,也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植根于人们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同时,隐喻认知也是语言创造力的中心所在。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与隐喻认知关系密切,尤其是英语词汇当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介词、新意义词汇和派生词,而对与之相关的英语词汇教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关系以及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新途径。

隐喻认知;英语词汇;教学技巧

DOI: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4.07

一、引言

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Johnson)于1980年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的开篇中指出:“Metaphor is pervasive in every day life, not j ust in language but in thought and act ion.(隐喻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在语言中随处可见,在思维和行动中也是如此。)”也就是说,我们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认知之上的,隐喻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词汇作为语言与认知的桥梁,是教授和学习一门语言的关键所在。而英语词汇的教授与学习则是英语教育者和英语学习者的一项重点内容。

传统的英语词汇课堂教学多是通过跟读和背诵来达到记忆单词的目的,很多学生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理解词汇意义,不仅效率低,记忆周期短,还会导致课堂乏味枯燥,记忆单词趋于机械化。如果在课堂中尝试性地将隐喻认知的理念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多途径认知词义,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记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为英语词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指向,教师在课堂中灵活地把词汇学习和隐喻认知理论相结合,也会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综上而言,把作为英语学习基础的词汇教学建立在隐喻认知观的基础上,不仅对英语教育工作者、对英语学习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二、隐喻认知理论概述

1.定义

在1999版的《辞海》中对隐喻的定义为比喻的一种,即传统理论中的隐喻,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修辞观”。随着人们对隐喻认识研究的深入和逻辑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发展,隐喻已从狭义的修辞理论转变为从人类认知思维的高度出发的隐喻认知理论。也就是说,隐喻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The esse nce of metaphor is understandin g and experiencing one kind of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1] 5。即从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例如在英语中,人们经常用以下方式来谈论“idea(想法,注意,概念)”一词:

Insert those ideas elsewhere in that paragraph. Can you extract coherent ideas from this prose?Let me know if you find any ideas in the essay.

这些例句中,说话人把谈论 object(物体,客体)的一系列词汇(如insert,extract,find)都移植过来谈论idea,换言之,是用“IDEAS ARE OBJECTS.”这一概念隐喻帮助构建和理解idea这一抽象概念。

隐喻认知通过两个域的映射来表达不容易表达的事物和思想。它可以使人们在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但它并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根植于人类的身体经验。

2.隐喻认知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关系

隐喻认知能使我们正确理解抽象概念域,使我们从现有的知识扩展到新的其他的领域,因此隐喻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例如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就可以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用学生熟悉的实体域的意义映射到抽象域来解释。如化学中常用具有实体意义的太阳系图来解释抽象的原子结构,物理学中也常用肉眼可见的水流现象来说明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现象[2]561-578。各个领域的抽象概念运用隐喻认知的本质及其功能使其具象化,同样也可以应用于语言的教学方面。所以,将隐喻认知引入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词汇的教学方面。即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并结合学习者的认知方式,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习者对词汇的习得。

该理论也得到了Perie 和 Oshlag两位学者的认可,他们指出隐喻认知的教学功能体现在其能够基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拥有的经验基础,在教师的理性知识和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新的沟通的桥梁。隐喻认知有着深厚的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符合人类的认知特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隐喻认知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一词多义的教学技巧

隐喻认知理论认为一词多义只有一个基本意义,其他意义都属于派生意义或隐喻的含义,其中隐喻意义便是由该词基本义所在的概念域到其他概念域的映射。也就是说,一个词的不同意义体现在该词在不同概念域映射。

赵艳芳在《认知语言学概论》中指出,用隐喻认知理论能很好地解释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的现象,而且这些意义是相互联系的。赵艳芳(2000)还从隐喻认知的角度详细地解释了英语词汇“head”的语义形成,即利用隐喻认知的思维模式将其向不同的概念域映射、拓展,不仅将head看成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思维能力的、最上部或是最前端的身体部位,而且把它看成是无生命的圆形物体的大的一端或是圆头的部分,由此便可引申出head一词的其他含义“(物体)顶部,上部;源头;首脑,首领;领导地位”等等。

下面以大家熟知的多义词green为例,详细分析隐喻认知在英语多义词教学过程中的应用。Green一词,学生较为熟知的词义是“绿色,绿色的”,即该词的源域意义,但是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green”有很多释义:(1)not yet ripe(未熟的,青的,生的);(2)young and lacking experie nce(不成熟的,缺乏经验的,幼稚的);(3)concerned with the pro 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supporting the protection of th e environment as a politic al principle(环境保护的,赞成环境保护的)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P768-769)。这些释义也恰好解释了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与之相关的短语和句子。

例1 green apples(青苹果,没熟的苹果)

例2 You are too green to believe that!(你竟然幼稚到相信那个!)

例3 green politics 绿色政治运动(指进行反对战争、鼓吹保护生态环境等的政治活动)

不难看出,上述示例分别对应的便是释义(1)(2)(3)。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地将与green相关的且有代表性的短语与句子罗列出来,引导学生以隐喻认知的思维分析解释词义。首先,通过转喻认知,绿色的即嫩的,进而引申出释义(1),这也是源域到具体域的映射。根据例2,将green向人的成长过程这一认知域进行映射便可得出释义(2)。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绿色经常让人联想到生机盎然的景象,故该词也有“自然的、农业的”之意,这也是通过转喻的认知方式所得出的。再通过隐喻认知映射到环境域和政治域,释义(3)也就不得而出了。以上都是对green一词在词典中释义的解释。

结合我们的认知机理、实际应用和文化碰撞,green一词的含义还涉及了更多的认知域。例如green peace(绿色和平)是到抽象域的映射;I was absolutely green (with envy) when I saw his new car.(我看到他的新车非常眼红。)是到情感域的映射;in the green(在年富力强时), the green y ears(青春年华)是到生命域的映射;greenback(美钞)green power(金钱的力量,财团)是到经济域的映射。

另外,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还有很多大家熟知的例子,例如英语词汇desk,源域含义为桌子,通过隐喻认知思维联想到与之相关的概念域,比如工作域,便会轻松得出其它释义:(机场、旅馆等的)问询台、服务台,the reception desk(接待处);(报社、电视台等的)办公处、部、室、组等等。

所以,教师在讲授含多个意义的英语词汇时,可以从词汇本身的源域意义着手,引导学生用隐喻认知的思维模式发现基本义与其他意义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具体语境(短语或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各个意义之间的内在关联,还能为实际的课堂教学带来乐趣,提高学生记忆英语词汇的能力和效率。

2.介词的教学技巧

相对于其它词类的一词多义,英语中介词的含义也是学生很难掌握的一类词汇。介词在英语词汇中属于封闭词类,多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等,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很多与介词相关的短语却是学生易混淆的难点。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部分都是讲解介词的基本义,罗列其短语,靠背诵来记住意义,结果基本是事倍功半,易忘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将其与隐喻认知思维相结合,使学生从点到面再到体全方位地理解掌握介词的含义,形成一个跨概念域的隐喻认知系统(黄俊娟,2012)。

例如介词“on”,学生较为熟知的含义是“在……之上”,其基本义在“面”上,但是在很多具体情况下,on的含义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而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加以分析,可以更清晰地理解on的含义。

例 4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一方面,另一方面)

on deposit存(在账面上的)款

例5 a report on the situation(关于该形式的报告)

例 6 on a visit/trip/tour(在度假);on business/duty(在工作)

例7 We spoke on the phone.(我们用电话谈了谈。);Drinks are on me. (饮料钱由我付)

例 8 Whose side are you on?(你支持哪一方的观点?)

在例4中,on从源域意义映射到了与之同义的具体的概念域,同样的道理可以推断出例5中on“论,关于,面面俱到地说等”的释义。具体说来,例6是on从源域到工作域的映射,意义为“将某事置于自己身上(用于说明活动或状态)”,而例7是到生活域的映射,词义为“通过,使用;由……资助,靠……生活”,而从例8中该词到具体域的映射可以推断出on“支持,为(某团体或组织)的一员”的意思。

再如介词“in”,学生熟知的含义为“在……里面”,后面往往加具体的概念,例如,“in the house/classroom”等等。但在“in danger/confu sion/amazement”当中可以看出 “in”从具体的概念域到抽象的概念域的映射,得出其“处于……的状态/情景/心境等之中”的含义。还有up和down,不仅有向上,向下的意思,还可以形容心情的好坏,这便是介词从其物理域到心理域的映射。不管介词从源域到哪个概念域映射,都离不开源域的基本义,这和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教学时采用隐喻认知的分析方式加以理解不失为教授介词的一种可尝试的教学技巧。

3.产生新意义英语词汇的教学技巧

隐喻认知的思维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它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抽象概念以及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能力[3]102。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的两大作用之一便是创造新的意义。而随着人文、科学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和隐喻认知这个内因的共同作用下,衍生出了很多词汇的新含义。

例如soft landing,本义为“软着路(航天器经专门的装置减速后,以一定的速度安全着陆)”,但是在句子“The Chinese economy has successfully made a soft landing”中却不能解释为该含义,而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出发,将描述航天领域具有实体意义的软着路的特征来描述抽象的经济,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像是航天器减速实现安全软着陆一样,并没有因为物价的下降致使发展速度减慢,反而还使其平稳的回落到适度的区间,即将soft landing从航天领域或科技域映射到经济域,便可以得出其“软性的经济滑坡”的释义。再如,Achilles's Heel(唯一致命的弱点),Waterloo(惨败、决定性的失败)等是根据事物本质到抽象域的映射;computer virus(电脑病毒),copy(复制),black hole(网络木马),address(网址),download(下载),information 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等则是通过隐喻认知映射到计算机网络领域的英语词汇。

在该类词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该类英语词汇原词义的本质特征与产生的新意特征的进行对比,并通过隐喻认知思维这一过程,探讨新旧意义之间的联系,这样更有利于理解和掌握新的词义,也会使学生对该词有更深刻的认识。

4.派生词汇的教学技巧

派生词是在词根(包括自由词根和粘着词根)的基础之上,借助词缀(包括前缀和后缀)构成,很多英语词汇借助词缀的力量得出了更多的含义。例如否定前缀un-,in-, im-, non-等等。而词缀本身所具有的含义以及其隐喻意义也为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提供了新途径。

以后缀“-gate”为例,其出自于“Watergate(水门事件)”一词,基于共有的经验,该词指的是任何类似的政治事件或丑闻,而“gate”也成了意指 “丑闻,不好的事件”的后缀,此后几乎所有丑闻都用“-gate”一词做后缀。换言之,后缀gate已被隐喻化了,采用隐喻认知的思维将其概念投射到其他的概念域,很多由之派生的词汇含义就一目了然了,例如 Torturegate(虐囚门)、Zippergate(拉链门)、lrangate(伊朗门)、Informationgate(信息门)等等。

再例如“press”一词,原义为“压”,即我们能感受到的动作,也就是熟悉的具体的经验,而前缀“de-”(down,向下)加上“press”(即“depress”),映射到人的心理域,用以表示使人沮丧、消沉、抑郁、失去信心,如 :“Wet weather always depresses him.(阴雨天总使他心情抑郁)”;而映射到其他的概念域,则用以表“减低价格,减少工资,按、压、推下(尤指机器部件)等”含义,例如“Economic recession has depressed the housing market.(经济衰退导致了住房市场的不景气);“to de press wages/prices(减少工资、降低价格)”;“to depress the clutch pedal(开车时踩离合器踏板)”。

教师在讲授这类英文词汇时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理解词汇的构成,分析派生词中的词缀,从词缀的隐喻意义映射到派生词汇的概念域,得出词汇在相应域的含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遇到这类词汇时自己拆分加以分析,加深对该词词义的理解,而且在遇到有同样词缀的英语词汇时也能轻松推断含义,还能使该类英语词汇的教学和学习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四、结语

总的来说,隐喻不仅能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来丰富我们的日常会话和书面语言表达,还可以作为一种认知手段与我们的语言课堂教学、语言习得、创新思维等密切相关。将隐喻认知理论中不同概念域的映射理论知识加入到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还可以简化中国学生的学习英语词汇过程,化繁为简,促进学生对词汇的长时记忆,增加词汇学习的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将隐喻认知引入英语词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可以识别、理解和创建跨概念域类比联系的隐喻认知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词汇的使用、理解和拓展能力。

[1]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Mayer, R. E. The Instructive Metaphor: Metaphor Aids to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A].Andrew Ortony(ed.) Metaphor and Thought[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561—578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Richards, I. A.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 NewYork:OUP.1936.

[5]Perie, H. G & Oshlag, R. S. Methpor and Learning[A]. Andrew Ortony(ed.) Metaphor and Thought.(2nd)[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579—609.

[6]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 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68—769.

[7]黄俊娟.英语词汇教学与隐喻认知理论[J].佳木斯教育

学院学报.2012(9).

[8]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齐迪.从隐与认知角度看英语词汇学习[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9):49.

[10]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1]吴克炎.论英语前缀派生词的隐喻功能[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11):140-141.

Metaphoric Cognitive View on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SONG Yan,ZHENG Xu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90, Shandong)

The modern theories of m etaphor hold that it is co gnitive in essence which derived from human's perceptive information from this world. It is also a prevalent mode of thinking and planted d eeply in human language, human thought and culture. Meanwhile, cognitive metaphor is the center of language creation which closely related to vocabulary—the fundamental unit of language—and vocabulary teaching, especially polysemy, prepositions, the vocabularies having new meanings and derivatives. Therefore, analyzing the relatio nship between metaphoric cognitive view and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interpreting in detail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can provid e a n ew E 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technique and show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language teaching.

Metaphoric Cognitive View;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techniques

H319

A

1004-4310(2016)04-0026-04

2016-03-09

宋燕(1972-),女,山东省泰安市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郑璇(1991-),女,山东省诸城市人,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源域介词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介词和介词短语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介词不能这样用
虚荣的真正含义
可迁移测度准则下的协变量偏移修正多源集成方法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五星红旗的含义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