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提高幼儿教师口语表现力的四维要素

2016-04-15慈兆泓

成才之路 2016年9期
关键词:表现力幼儿教师口语

慈兆泓

摘 要:教师口语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工具,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师范类院校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幼儿教师要从思维能力、心理素质、职业热情和普通话水平四个维度提高自身的素养和口语表达运用能力,从而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师;口语;维度;表现力;要素

中图分类号:G421;G65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9-0038-02

幼儿教师口语与其他类型的教师口语有一致的地方,也有其独特之处,因为幼儿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很特别。一般而言,教师是除父母之外对幼儿语言、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有直接影响的人。无论是“言传”还是“身教”,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所以,幼儿教师运用教学口语和教育口语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幼儿教师口语的表现力主要受思维能力、心理素质、职业热情和普通话水平等四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要着重提高这四个方面的能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已的口语能力,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一、调整思维方式

1.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但是语言只是一个媒介和载体,它承载的是人类的思想。所谓“言由心生”,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思维能力都不会太差。另一方面,再丰富的思想、再有逻辑的思维也需要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而且一些抽象的思维活动也需要借助语言才能完成。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观念是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的。”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精神内核。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所以,要想提升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水平,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就必须提高其思维的能力。

2. 形象思维的运用

面对幼儿这一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思维方式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教学活动。幼儿阶段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幼儿的脑海中一直有“泛灵”观念存在,他们认为自己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幼儿教师的教学口语必须具有形象性。然而,幼儿教师都是成年人,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所以,如何转换思维以适应的幼儿形象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尽可能地运用“有声有色”的语言,让幼儿感知生活中鲜明、生动的形象,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和兴趣。

举例来说:幼:“老师,叶子掉下来的时候,树妈妈会疼,会死么?”师:“不会的,树妈妈的心脏在根部,只要根是健康的,大树就不会死。树掉叶子,就像我们人掉头发一样,是不痛不痒的,一段时间后它还会生长出好多的新叶子。”

在这段师生对话中,幼儿教师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为幼儿讲解了树叶脱落这一自然现象,把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简易生动,从而很好地调动了幼儿的注意、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活动。

二、增强心理素质

1. 克服紧张心理

一般情况下,人的语言表达会伴随着思维连续不断,尤其是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话语的连续性会保持得更好。但是,一旦准备不充分、心理素质不够,即便是平常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的人在公开场合发言时也一样会出现语塞、不自然、忘词等情况。经过观察,一些年轻教师在前面发言时会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目光游离型。一些教师讲话的时候经常是看天、看地、看窗外,抑或是眼珠滴溜乱转,不能目视前方。第二,手足无措型。教师讲课时会呈现出各种体态。有的弯腰驼背,有的双手背后,双脚的站姿也是什么样的都有。这些现象表面上反映出教师的肢体表现力,其实是他们紧张、不自信的佐证。第三,横眉冷对型。一些教师面无表情、眉头紧锁、目光严肃、不苟言笑,好像当众讲话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到讲台前讲课更像是要去“慷慨就义”。第四,绵绵细语型。有的教师说话声音极小,需要非常认真地听才能听见,使下面的同学有的一点声音都听不清楚。有的教师发音的时候口腔没有完全打开,以致声音含在嘴里发不出来。

造成心理紧张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胆怯、自卑、畏难、自傲等。所以,容易紧张的幼儿教师应该多进行心理障碍的克服训练,如稳定心理法、自我暗示法等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这个训练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不能一蹴而就,有心理紧张的幼儿教师一定要坚持。否则,如果连话都说不好,又何谈口语的表现力呢?

2. 防止语言失控

语言表达往往受情绪的影响,情绪往往受心理或生理状态的影响。因此,要想保持良好的口语表达状态,就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要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必须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多年研究表明:如果教师的情绪不够稳定,那么他所教的班级里出现心理缺陷和行为障碍的学生人数就会比较多。近几年,关于幼儿教师打骂甚至虐待幼儿的报道屡见不鲜。教师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小题大做、无故迁怒幼儿。不仅在言语上失控,还会有很多过激的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在《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指出:“一个不能自制、脾气暴躁,严重抑郁、极度偏见、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如同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在工作场合,不管身体有多么不适,心情有多么不好,都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否则,不佳的情绪状态会使你的语言表达失去控制。幼儿的心灵是十分敏感和脆弱的,如果由于你一时的语言失控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那将是用多少言语也无法挽回的。

三、培养职业热情

1. 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对于刚进入幼教行业的教师而言,需要身兼多种角色。如何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之间自由转换,是新教师需要不断观察、反思和学习的。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家长、同事、领导的时候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也会很不一样,要想充分地适应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并做到游刃有余还需要一个过程。当他们需要独立面对一群幼儿,失去其他人的帮助时,经常会显得手足无措,甚至连基本工作都无法胜任。当他们需要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可能会因为家长的强势、蛮横、极端或是不讲道理而无法继续开展工作。对于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新教师往往会被弄得筋疲力尽,力不从心了。也许刚入职时的冲劲和美好愿景会被现实击碎,职业热情一减再减。进入幼教行业十几年的教师依然会产生职业倦怠感。一是多年重复而单调的生活。幼儿教师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较为单一,家里家外做的事情雷同,个别教师回到家会失去耐性,对自己的孩子教育反而显得简单粗暴。二是这些一线教师通过多年的打拼,精力、体力消耗甚大,觉得自己不如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那样有活力,又不如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那样有一种被人认同的社会地位,他们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工作信念也被动摇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感便产生了。

2. 克服职业倦怠,激发职业热情

幼儿教师口语的魔力皆是源于爱。幼教行业需要每一位教师有吃苦耐劳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教师每天从早到晚跟幼儿待在一起,除了教学活动的准备和实施外,还要协助保育员照顾好幼儿的饮食起居,这对于任何一位幼儿教师而言都是体力、耐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所以,如果教师对幼教事业没有自己的一份坚持,对幼儿没有爱和包容,是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的。一旦教师的职业热情褪去,教师的语言就会变得乏味、枯燥,缺少童真童趣,这不仅不利于开展对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无助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提高教师口语表现力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提高素养和锻炼思维。提高自身素养不仅有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水平和层次,更能够帮助幼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因为教师在不断反思和学习的过程中会持续发现很多新知识,这会激发他们不断探索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教师也会认识到自身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个锻炼思维,不断修正已有经验、持续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工作中的乐趣和挑战性,职业倦怠感会大大降低。而在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同时,亦可收到“腹有诗书‘言自华”之效。

四、提升普通话水平

1. 学为人师,言为示范

掌握和使用普通话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目前,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相对其他职业的人群要高一些,但仍然会受到方音语调的影响。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教师,说话时带有一定的“东北腔”。一般而言,3岁~6岁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期。这一阶段的幼儿会以教师作为榜样和模仿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幼儿。因此,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可以为幼儿树立一个值得学习的标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具体来说,在运用语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辨正训练,找到自身发音上的不足之处并加以纠正。一些常见的发音问题如平翘舌不分、女国音、前后鼻音不分等都应该被及时克服。第二,不用社会方言。网络的兴起和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为一些社会方言的产生和流通提供了途径。幼儿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在幼儿面前使用网络流行语、火星文以及一些中英夹杂的词语,以免影响幼儿对普通话的理解和认知。第三,不用反语和讽刺性的话语跟幼儿对话。幼儿的思维直观具象,听不懂大人的反讽表达。如一位幼儿把早饭洒在了地上,教师说:“你可真行啊!”幼儿会误以为这是表扬之词抑或是弄不清楚老师的意思。

2. 多听勤记,日积月累

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反复的听、练、记。因为好多字音和声调都被生活的语言环境“约定俗成”了,以至于幼儿一直认为自己所读的音、调是正确的。如三条奇怪的鱼(鲫鱼、鳗鱼、鲑鱼)、晕血、舍利、蔗糖、压轴、量体裁衣、口角、友谊、脾胃、按捺、夹子等。对于这一类的字词,需要幼儿不断地强化记忆。因为如果只是记一次两次,很难改变以前的错误印象,导致把正确的音和错误的音记混淆了,记来记去记住的还是错误的字音字调。所以,教师必须让幼儿反复记忆、有意识地强化记忆,直到可以很熟练地掌握某些字词的发音为止。

如何正音呢?有两个基本的途径和一个必备的法宝可供参考。第一种渠道就是“新闻联播”,第二种渠道是“国宝档案”。这两档电视栏目是当代中国发音最标准的参考。二者不但可以为幼儿提供最为标准的发音,更能够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信息,从而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在听和看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记录下来那些跟自己的已有经验不太相符的字音、字调,然后用现代汉语词典进行查找。确定正确的发音以后,把它们记录下来,经常性地拿出来识记一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必有所获。

参考文献:

[1]赵丹青.幼儿教师口语交际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5(22).

[2]王颖.幼师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陈芳.幼师生职业语文口语素养的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4.

[4]李雪虹,张华.谈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6).

[5]邓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6]程培元.教师口语能力构成要素与呈现形式[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1).

猜你喜欢

表现力幼儿教师口语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
口语对对碰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