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与“去产能”背景下的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开拓研究
——基于SWOT-Pro半定量信息分析矩阵模型

2016-04-15吴相利

关键词:中南矩阵一带一路

陈 玲,刘 幸,吴相利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一带一路”与“去产能”背景下的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开拓研究
——基于SWOT-Pro半定量信息分析矩阵模型

陈 玲,刘 幸,吴相利

(哈尔滨师范大学)

基于“一带一路”与“去产能”背景下对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开拓予以研究,目的在于探究该区域旅游资源开拓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为SWOT-Pro半定量信息分析矩阵.研究结果表明:① 辽中南地区可以搭乘“一带一路”政策的“快车”,加大资源开拓力度,整合现有旅游资源,以为实现区域的繁荣复兴寻求发展契机;② “去产能”政策触及东北工业的软肋,旅游产业具有传统资源型产业不可比拟之优势,大力开拓辽中南旅游资源有利于缓解当前以及今后以一段时间的区域经济危机,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复苏.

“一带一路”;“去产能”;旅游热度;SWOT-Pro半定量信息分析矩阵

0 引言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适应全球局势深刻变化、赢取国家发展机遇与保障人民福祉的重大战略谋划[1-2].对“一带一路”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建设则是对影响地区的社会发展潜力、文化价值潜力、资本衍生潜力等的激发,利于将小区域(流域)的发展融入大流域发展范畴,促进人力资源流动、市场开拓、资本融通,以实现影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3].

当前对“一带一路”的研究主要存在于政策研究领域,袁新涛[1](2014)从“一带一路”所面临的历史机遇与国内外挑战角度分析,并从宏观上提出了建设途径,阐释了该战略的卓越前景,这一分析切合了当前的政策导向与国际国内局势,为相关的经济研究奠定了政策理论基础.而从地理学视角,刘卫东[4](2015)提出应从地缘政治、国别地理、对外直接外资理论、交通运输优化组织等方面对“一带一路”战略加以研究,其不仅仅为沿线国家、地区提供了发展平台,也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无独有偶,王姣娥等[5](2015)亦从交通角度对这一战略加以分析,航空运输网路的空间格局在极大程度促成了区域合作的可能性,为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互达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基于国土空间开发视觉下,郑蕾等[6-7](2015)认识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必将以差异化战略加以发展经济,而构建何种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问题应因地制宜、尊重差异化与地缘带.综述前人的研究可见,当前的研究集中在宏观层面探讨“一带一路”战略空间国土开发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而未对局部国土资源开发展开政策背景下的探索,文章所研究的辽中南地区从属于“一带一路”的“中蒙俄经济带”,该经济带的战略意义重大,其不仅仅是对美国推行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的有力回击[8],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的有力契机,故而整合开发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是对实现中蒙俄一体化联盟或“新大陆经济体”[9-10]的有力策应,利于世界多极化格局的稳固、利于国际及地区繁荣稳定、利于多边共赢.

1 研究方法

SWOT矩阵是一种分析组织竞争态势的研究方法,最早为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Weihrich H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矩阵在组织内部分析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在竞争市场上分析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ens),以此研究相关策略并评估预期行为.然而这种方法却拥有先天的缺陷——定性分析下形成带有一定程度主观臆断的模糊性判断,因此在改进该模型时引入均点(Averages)、相关(Relevance)等两个概念,以此形成SAWORT矩阵,再进阶为SWOT-Pro半定量信息分析矩阵.

SWOT-Pro半定量信息分析矩阵的研究机理为:(1) 构造SAWORT矩阵.在内部因素中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之间添加均点(Averages),在外部因素中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ens)之间添加相关(Relevance),进而形成SO策略、AO策略、WO策略、SR策略、AR策略、WR策略、ST策略、AT策略、WT策略,故而SAWORT矩阵见表1.

表1 SAWORT矩阵

(2) 赋权重.赋权重通常采用ABC法(主次指标排队分类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ABC法通过按照指标重要程度将指标进行排队,然后在此基础上按照A、B、C三类指标设置权重.然而单纯的按主次指标排队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并不适用,其忽略众多人文因素,因此要结合德尔菲法,通过专家打分来予以弥补,然后对两次得出的权重求平均值即最终权重值.

(3)带入计算而得出SWOT-Pro矩阵最终结果.通过定量统计法、德尔菲法综合计算,进而得出基于SAWORT矩阵和权重的SWOT-Pro矩阵的最终结果[18-20].

2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域

辽中南地区,由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营口、辽阳、盘锦、铁岭等十个地市构成,区域面积为9.71万平方千米,人口3075.7万,占辽宁省面积的70.3%;区域城市化率为55.79%,市域GDP为7729.42亿元(占辽宁全省的88%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图1所示).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沈阳与大连,鞍山与抚顺为特大城市,大连、营口、盘锦、丹东拥有优良深水港,丹东毗邻朝鲜扮演着中朝交流与贸易的重要角色.

辽中南地区东连朝鲜,与日韩一衣带水,北以哈大铁路通俄蒙,南拥渤海、黄海,坐拥四港,西通山海关以接关里.铁路系统自近代始优异于全国,公路系统亦四通八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为东北地区重要航空枢纽,汇通中外.该区物阜民丰,区内人文、自然景观令人称绝,为“一带一路”东段旅游资源重要开拓地.

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如表2所示辽中南各市旅游资源),此乃满清肇兴之地,拥有清代关外三都(老城赫图阿拉、辽阳东京城、盛京(后改称“奉天”))、沈阳故宫、关外四陵(永陵、福陵、昭陵、东京陵)等满文化遗迹;而近代的张氏帅府、各国银行旧址、火车站建筑等写尽近代东北开阜与被殖民的沧桑;千山作为东北最大的道场融通佛道,无量观、天成大佛、玉佛苑等闻名遐迩,此外辽阳佑民寺、沈阳太清宫、般若寺等香火鼎盛.纵观该区域,有着东北地区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优势,故而探寻其旅游资源整合开拓具有现实性意义[21-25].

图1 辽中南地区

表2 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

2.2 数据来源

文中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研究主要采用面板数据与问卷调查数据,其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年报、辽宁省各专项统计报告、百度旅游数据等,主要涉及经济、旅游、交通、城市建设、环境等领域的数据.问卷调查数据源自51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00份,问卷访问地区涵盖沈阳、大连、丹东、盘锦,为力求数据的准确性,文章通过对数据进行多源对比以降低误差而提高数据真实性.

3 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开拓实证分析

3.1 辽中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对于辽中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可通过百度旅游数据加以衡量,重点侧重对该区域主要旅游目的地的探索(即旅游核心区、次核心区),如此更具显著性.文中采用旅游资源使用度这一概念来衡量该区域旅游业的热度.

通过数据统计,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使用度(如图2所示)显示沈阳与大连在区域中处于核心地位,而盘锦与丹东则处于次核心地位.

图2 辽中南地区主要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使用度变化趋势

图3 辽中南地区旅游热度

图2展现出辽中南地区在一年中的旅游旺季共三次(即曲线峰值),分别为“五·一黄金周”、暑期(7、8月)、“十·一黄金周”,而对比显示三次峰值的峰谷出现在“十·一黄金周”期间.该区域旅客聚集度(Vi)综合呈现为:V大连>V沈阳>V丹东>V盘锦.大连以东北地区最为优异的海滨旅游资源作为吸引游客的引擎,沈阳则以悠久历史成为旅游胜地,但调查显示人文景观(如沈阳故宫)难以获取旅客重复参观意愿,而自然景观则相反,故而沈阳在旅游热度上低于大连.丹东旅游资源引擎在于游客对朝鲜的新奇,丹东作为唯一一个对朝口岸城市,可以近距离眺望朝鲜,故而其相对于其他中小型城市旅游资源更占优,因此丹东的旅游热度高于盘锦.

综合前述现状分析,从旅游热度分异与旅游城市定位视角下,大连在辽中南地区占据旅游热度绝对优势,沈阳以历史名城、大区域政治中心位居其次,而丹东占据对外口岸与历史遗迹地区旅游优势地位,盘锦则突出自然风物旅游品牌.而从旅游热度周期视角下,辽中南地区旅游热度峰值点出现在7~8月,其次热度曲线脊点为“十·一”、“五·一”前后.通过横向对比,辽中南地区的综合旅游热度高于“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带”走廊沿线区域,并且该区域承接“一带一路”开发红利,其表现在于接待俄罗斯、蒙古等外籍游客比重上升以及推动区域旅游“走出去”、“引进来”,其对于解决当前去产能背景下东北经济萧条具有现实意义,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转移重工业冗余劳动力、促进单一工业型城市转型提供发展路径,故而抓住“一带一路”政策时机来整合开拓辽中南旅游资源具有现实可行性.

3.2 基于SWOT-Pro半定量信息分析矩阵的实证分析

(1) SAWORT矩阵构造

SAWORT矩阵中优势(S)选取辽中南旅游资源优势、地理性政治经济优势、交通区位优势等,这些优势在东北地区占据相对优势,故而选之具有典型性;均点(A),既非优势,又非劣势,而是介于二者之间,景区设施、拥挤度、原生性等在与其他区域横向对比即如此;劣势(W)包含景区周边设施问题、景区联盟、票价问题等反应辽中南地区旅游产业存在的内在困顿;机会(O)主要来源于“去产能”、“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外部政策与环境;相关(R),既非绝对机会,亦非绝对威胁,其在于在某些条件下二者可以转化,2.5天假期、生态文明建设、影视作品等契合其转化思路;威胁(T)的主要问题是“去产能”下的东北地区经济萧条、行业间竞争激烈、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等,这是辽中南旅游业能否度过当前“去产能”时期东北经济低迷的实质性威胁.

文章引入均点(A)与相关(R)有以下原因:首先,东北经济在2015年中下旬的迅速低迷具有突发性,虽然东北经济结构的弱点早已暴露,但极速经济下滑则始料未及;其次,东北地区第二产业的衰退可能造就第三产业的复兴,相关要素的流动性也将由此增强;最后,应以动态与发展的观点推测旅游资源开发发展.

从前所述,文章力求以因素流动状态下探索辽中南旅游资源开拓的可行性,均点(A)与相关(R)的构造是其佐证.均点(A)流向优势可以增强辽中南地区内在旅游资源实力,相关(R)流向机会可以为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的开拓提供发展机会,故而文中增添此两项项目,以为探索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旅游资源开拓服务.

(2) SAWORT矩阵权重思想与循环原则

SWOT-Pro半定量模型与传统SWOT的区分在于权重思想的引入以及模型开发的循环原则.

SWOT-Pro半定量模型的权重来源于李克特量表中被调查人员的主观意愿(ABC法)以及德尔菲法中专家打分的相关结论,其目的在于从指标体系中分流轻重缓急,以便突出指标层次性.通过对SAWORT矩阵进行赋值量化,将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两两组合,带入权重计算公式而获取权重.

ABC法通过按照指标重要程度将指标进行排队,然后在此基础上按照A、B、C三类指标设置权重.该文基于表3中的内、外部因素进行构造李克特量表通过问卷形式基于CVM法请被调查人予以赋值.与此同时,邀5位专家进行德尔菲法以求权重(5位专家来自土地资源管理、人文地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领域,均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博士学位).进而,文章对两种权重方法求得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以便修正其谬误(见表4).

SWOT-Pro半定量模型开发的循环原则表现在每次循环都能够给运行着呈现一次能引起对适合的解决方案以及将要得到的业务效果目标反馈的机会,故而可通过多次循环以完善SWOT-Pro矩阵中的因素分类与权值赋予,使模型更趋完善.

表3 SAWORT矩阵

表4 综合权重

(3) SWOT-Pro半定量模型实证测算

该文问卷调查样本总量为510份,有效回收500份.对游客及行业服务人员的评价结果见表5.

首先,以2/3为界限,倘若选择“重要”、“非常重要”、“极为重要”的比例小于2/3,则删除该因素,由表5所知,所有因素皆大于2/3,无一例删除.

其次,对影响程度赋值,则不重要=1、相对重要=2、重要=3、非常重要=4、极为重要=5,则重要及以上选项的权重为:3/(3+4+5)=0.25,4/(3+4+5)=0.33,5/(3+4+5)=0.42.

表5 基于问卷调查的SAWORT重要性评价

邀请5位专家打分,其结果见表4.

综合问卷调查权重与专家打分权重,基于加权平均公式γi=(αim+βin)/(m+n),其中假设m=n,则综合权重为0.210、0.121、0.140、0.211、0.133、0.185.

(4) SWOT-Pro半定量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文章基于SWOT-Pro半定量模型对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现状与发展潜力进行测算,研究显示,区域旅游资源的外部机会占优,其次为优势占优,则表明该区域旅游资源发展状况欣欣向荣,占据内外优势.在外部机会上,其优越性表现为如下方面:

① 供给侧改革下的“去产能”对以重工业、资源经济为支柱的东北地区造成巨大冲击,自2015年中旬以来,重工业及相关企业相继陷入经济泥潭,传统落后产能的弊端暴露无遗,导致第二产业承受重重危机.然而在第二产业衰退的同时,东北地区未来的发展路径必将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力军之一,亦将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带动就业与消费,引领地区经济腾飞.

② 互联网、手机等传播方式与终端的普及为宣传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提供广阔的平台.当前诸如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使信息传播便捷化、精准化、高效化、讯时化,以打破传统信息平台的一系列束缚,有助于辽中南旅游资源的优异性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广泛传播,以激发潜在游客神往,从而推动辽中南旅游业的在行业竞争中大放异彩.

③ “一带一路”政策为辽中南地区旅游业发展带来契机,应积极把握政策导向,为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添翼.当前辽中南地区应积极适应“中蒙俄经济带”的战略部署,对于原有对俄旅游份额进行协调保持,对潜在国际游客采用一定营销手段加以吸引,以为适应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区域繁荣振兴.

而内部优势上主要表现为旅游资源的固有丰富性、区域政治经济地位、交通区位优势等方面,具体表现为:

① 当前辽中南地区的历史古迹与自然风貌在东北地区乃至中国占据比较优势,但不仅如此,一方面应积极保护现有景区,文物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不做“二次破坏”,另一方面应积极挖掘文化遗迹与旅游资源,诸如“大汗宫”、“翰林府”、外国银行旧址等,应积极加以保护与开发,以丰富旅游资源总量与种类,以提升优势.

② 区域政治经济优势在于沈阳是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大连市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区域内受政治、经济影响,留存颇多政治、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在东北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其为区域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③ 区域交通优势得益于历史遗产、地理方位、政策因素等方面.当前辽中南地区拥有哈大、京沈、沈丹等多条高铁线路,高铁通车时间位为全国前列,而诸如京沈、沈大等高速公路亦领国内先河,沈阳桃仙机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大连周水子、鞍山腾鳌等机场亦与之相辅相成,大连港、锦州港、丹东港等为东北地区的水陆交通提供了便捷港湾,上述交通优势使全国乃至全球游客游览辽中南风景名胜成为可能,交通的无缝连接为旅客打消后顾之忧,势必成为旅游目的地的首选.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与“去产能”的宏观政策背景下,辽中南地区旅游产业凭借自身旅游资源丰富、区位及交通优势,并借助信息平台、紧跟时事政策步伐,其旅游资源开拓具有可行性.

4 结论与讨论

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经上述分析具有显著优势,而这一优势与机会的显现根源在于政策时机.故而文章结合政策因素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一带一路”政策是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开拓需积极搭乘政策快车,以为实现区域的繁荣复兴寻求发展契机.当前,区域旅游资源的开拓应以积极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加大资源开拓力度,整合现有旅游资源,与“一带一路”沿线各业经济发展相协调,进而实现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区域发展齐头并进,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其二,“去产能”政策触及东北工业的软肋,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失业率的大增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而旅游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就业、无污染、清洁环保的特点,契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去产能”政策的核心,故而大力开拓辽中南旅游资源有利于缓解当前以及今后以一段时间的区域经济危机,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复苏.

综上所述,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开拓具有明确的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对于区域的经济复苏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现实性意义,推动辽中南地区旅游资源开拓势在必行.

[1] 袁新涛. “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 理论月刊,2014(11):5-9.

[2] 赵正永. 向西开放:西部大开发的新机遇——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N]. 人民日报,2013(7),10-29.

[3] 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等.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98-605.

[4] 刘卫东. “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38-544.

[5] 王姣娥,王涵,焦敬娟. “一带一路”与中国对外航空运输联系[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54-562.

[6] 郑蕾,刘志高.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格局[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63-570.

[7] 刘慧,叶尔肯·吾扎提,王成龙.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45-553.

[8] 于洪洋,[蒙]欧德卡,巴殿君.试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与障碍[J]. 东北亚论坛,2015,(1):96-106.

[9] 包崇明. 中蒙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研究[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1):111-115.

[10] 杨永生,李永宠,刘伟. 中蒙俄文化廊道——“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万里茶道”[J]. 经济问题,2015,(4):15-18.

[11] 陈晓勇,杨俊,宋振江,等. 长江中游经济带区域产业分工战略研究[J]. 中国发展,2015,15(2):28-33.

[12] 李俊,兰传海. 基于区位商的区域优势文化产业选择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2,358(5):41-44,167.

[13] 李文兵,伍延基. 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时空结构研究[J]. 商业研究,2010,395(3),106-108.

[14] 付帅,李龙. 基于区位商的旅游产业区域比较优势研究——以辽宁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4):433-435,425.

[15] 何为,黄贤金,钟太洋,等.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土地督察制度建设进展评价[J]. 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4-10.

[16] 邱均平,邹菲. 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0(150):12-17.

[17] 何芸,杨晓霞. 内容分析法在我国旅游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述评[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6-12.

[18] 李熙,,张鑫,张静,王龙. SWOT-Pro矩阵的开发及其在分析网络舆情中的应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7):97-99,113.

[19] 吕晓岚. SWOT矩阵分析我国煤层气资源产业发展战略[J]. 中国矿业,2010,19(12):56-60.

[20] 陈英梅,孔伟,张华. SWOT矩阵分析发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20-23.

[21] 李平,佟连军,邓丽君. 辽中南城市群内在功能联系及优化建议[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6):42-45.

[22] 王洪辉. 辽中南城市群发展研究[D]. 吉林大学,2007:18-33.

[23] 申雪. 辽中南城市群的宜居城市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0.15-24.

[24] 陈岗. 辽中南城市群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价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12.7-9.

[25] 刘贵清. 辽中南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形成机理与调控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6.65-70.

(责任编辑:李家云)

The Study on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Central South of Liao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and “Address Overcapacity”—Based on SWOT-Pro Semi Quantitative Analysis Matrix Model

Chen Ling1, Liu Xing1, Wu Xiangli1

(1.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n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central south of Liao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 the Belt and Road” and “address overcapacity” , in this paper, the feasibility of the region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is explored. The research method is SWOT-Pro semi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analysis matri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ntral south of Liaoning can take the “express” of “The Belt and Road” policy, increase resource development efforts and integrate the existing tourism resources in order to seek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o realize the regional revival; the “address overcapacity” hit the weak spot of northeast industry. And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the incomparable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resource industry, 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central south of Liaoning so as to allevia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crisis in current and future time and contribute to regional economic recovery.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ddress overcapacity; tourism heat; Semi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WOT-Pro information matrix

2016-05-31

F59

A

1000-5617(2016)05-0087-08

猜你喜欢

中南矩阵一带一路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稿约(2019年)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稿约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矩阵
矩阵
矩阵
中南剿匪作战史略